检察担当让码头“持证上岗”

时间: 2024-10-21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8653

讲述人:南岸区检察院 于潇潇

这是一张看似普通的“港口经营许可证”,但过去10年间,却一直是码头老板方军的心结。这张证件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办案故事呢?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而江中船舶产生的污染物则是长江生态保护中一处看不见的“死角”。

2022年5月,最高检决定对长江船舶污染问题以公益诉讼立案,由最高检负责办理主案、地方检察机关同步办理关联案件。

长江重庆南岸段,河道总长51公里,货运码头有9个,那么这些码头的船舶污染物处理是否达标呢?按照最高检工作部署,我们对全区码头开展逐一摸排,通过无人机航拍、调取资料、巡查走访等方式,历时近30天,发现竟有5处码头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而未用,且接收记录近乎空白。

摸排的情况表明,船舶污染物有直排入江的风险!

保护长江生态,就是保护“国之大者”。2023年4月,我们对此进行行政公益诉讼立案。

一开始,按照“头痛医头”的办案思路,我们找到码头方进行询问。

“这些设施建了,为什么不用呢?”

“因为没有证啊,没有证,也就不能注册‘船E行’APP,我们就接收不到处理申请,这些设施自然就用不了。”

“原来只需要办证啊,这还不容易!”我们满怀信心地找到相关部门,却发现事情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由于城市规划建设原因,码头虽具备运行条件,但发证却很难。”

“既然发不了证,为什么不关停呢?”面对我们的疑惑,相关部门直言:不能关!

这5处码头是长江经济带水运物流的关键一环,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整个长江上下游产业链就业。

这时,一道看似“关”与“不关”的“选择题”摆在了我们面前。这也是一道长江生态保护与地区经济发展如何兼顾的“问答题”!

晚一天解决,就多一分污染风险。由于案件重大复杂,我们决定向市检察院和最高检申请督办。

检察官到码头实地探访

在市检察院指导下,我们查阅资料、召开现场会,积极沟通、征求专家意见,综合分析研判后,最终我们决定: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都要抓。

事不宜迟。2023年4月12日,我们组织相关部门召开行政磋商会,最终达成共识:各方协同履职,助力码头尽早“领证”。

为推进办证进度,我们又先后组织召开5次工作推进会,形成了一套详细的“领证”指南:区交通局负责审核码头发证条件;区生态环境局负责指导码头规范化整改;区检察院负责跟进监督。

历时4个多月,5家码头终于在2023年8月“领证上岗”。再次见到我们时,码头老板方军激动地说:“拿了证,这下心里踏实了。”这不只是他的安慰,更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

是啊,一张小小的许可证,一头连着长江生态保护的检察担当,一头更是连着护航地区经济发展的检察责任。

2024年5月16日,该案获评最高检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典型案例,并被《人民日报》报道。

如今,江边码头上,停摆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已经顺利“开张”。工人们忙着卸载船上的各类垃圾……看到井然有序的船舶污染物接收现场,我们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守护长江,久久为功。我们要不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肩负起守护长江上游生态的责任,全力保护好“一江碧水向东流”的美丽画卷。

记者 叶会娟 整理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检察担当让码头“持证上岗”

讲述人:南岸区检察院 于潇潇

这是一张看似普通的“港口经营许可证”,但过去10年间,却一直是码头老板方军的心结。这张证件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办案故事呢?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而江中船舶产生的污染物则是长江生态保护中一处看不见的“死角”。

2022年5月,最高检决定对长江船舶污染问题以公益诉讼立案,由最高检负责办理主案、地方检察机关同步办理关联案件。

长江重庆南岸段,河道总长51公里,货运码头有9个,那么这些码头的船舶污染物处理是否达标呢?按照最高检工作部署,我们对全区码头开展逐一摸排,通过无人机航拍、调取资料、巡查走访等方式,历时近30天,发现竟有5处码头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而未用,且接收记录近乎空白。

摸排的情况表明,船舶污染物有直排入江的风险!

保护长江生态,就是保护“国之大者”。2023年4月,我们对此进行行政公益诉讼立案。

一开始,按照“头痛医头”的办案思路,我们找到码头方进行询问。

“这些设施建了,为什么不用呢?”

“因为没有证啊,没有证,也就不能注册‘船E行’APP,我们就接收不到处理申请,这些设施自然就用不了。”

“原来只需要办证啊,这还不容易!”我们满怀信心地找到相关部门,却发现事情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由于城市规划建设原因,码头虽具备运行条件,但发证却很难。”

“既然发不了证,为什么不关停呢?”面对我们的疑惑,相关部门直言:不能关!

这5处码头是长江经济带水运物流的关键一环,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整个长江上下游产业链就业。

这时,一道看似“关”与“不关”的“选择题”摆在了我们面前。这也是一道长江生态保护与地区经济发展如何兼顾的“问答题”!

晚一天解决,就多一分污染风险。由于案件重大复杂,我们决定向市检察院和最高检申请督办。

检察官到码头实地探访

在市检察院指导下,我们查阅资料、召开现场会,积极沟通、征求专家意见,综合分析研判后,最终我们决定: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都要抓。

事不宜迟。2023年4月12日,我们组织相关部门召开行政磋商会,最终达成共识:各方协同履职,助力码头尽早“领证”。

为推进办证进度,我们又先后组织召开5次工作推进会,形成了一套详细的“领证”指南:区交通局负责审核码头发证条件;区生态环境局负责指导码头规范化整改;区检察院负责跟进监督。

历时4个多月,5家码头终于在2023年8月“领证上岗”。再次见到我们时,码头老板方军激动地说:“拿了证,这下心里踏实了。”这不只是他的安慰,更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

是啊,一张小小的许可证,一头连着长江生态保护的检察担当,一头更是连着护航地区经济发展的检察责任。

2024年5月16日,该案获评最高检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典型案例,并被《人民日报》报道。

如今,江边码头上,停摆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已经顺利“开张”。工人们忙着卸载船上的各类垃圾……看到井然有序的船舶污染物接收现场,我们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守护长江,久久为功。我们要不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肩负起守护长江上游生态的责任,全力保护好“一江碧水向东流”的美丽画卷。

记者 叶会娟 整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