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叶会娟)“为了我们的漏水问题,你们都跑了好多趟哟!谢谢法官……”近日,家住綦江区打通镇的刘大妈向办案法官送来锦旗,感谢綦江区法院的法官充分利用诉前调解机制,化解矛盾于萌芽状态,从漏水到修复全程跟进,圆满解决了漏水问题。 刘大妈与张大妈系多年的朋友兼邻居。今年5月,刘大妈发现房屋厕所和次卧漏水严重,认为可能是张大妈家的厕所防水未做好,而张大妈则认为可能是公用主管道漏水。双方多次商量无果,眼看房屋漏水问题越来越严重,墙面脱落面积进一步扩大。刘大妈多次找到居委会、派出所、镇政府等部门反映问题,均未果。今年6月,刘大妈向綦江区打通人民法庭提交了诉状。 法庭在收到诉状后,考虑到诉讼成本问题并未当即予以立案,因为相邻漏水案件一旦启动鉴定程序,鉴定费用动辄上万元。鉴定周期也较为漫长,甚至可能导致房屋损失进一步扩大。因此,法官拟定了本案的处理方向:尽量实现诉前调解。于是,法官第一时间联系双方当事人,并赶往现场勘查漏水情况。 在第一次勘查过程中,双方对立情绪严重,相互辱骂,法官告知双方一定要保持冷静,并说明此类案件的基本处理程序。第二次勘查时,双方情绪有所缓和,但仍对漏水原因各执一词,坚决要求申请鉴定。法官当场询问鉴定机构,鉴定费用估计2万元。双方听后顿感吃惊。于是,法官趁热打铁,告知楼上张大妈如不及时修复,将会造成双方不必要的损失。在法官的释法说理下,双方一致同意自行找防水公司的人员前来查看原因,但要求法官必须在场才安心。第三次,法官与防水公司人员一同进行现场勘查,对漏水原因进行确认。防水公司人员查看后认为是楼上张大妈的厕所地漏导致漏水。但张大妈不服,决定自行找人来看看。张大妈自行找的防水人员也认为是她家的厕所地漏导致。这次,张大妈终于心服口服,决定自行处理防水,双方约定在一个月内处理完毕。 今年7月9日,双方表示已经补漏完毕,并邀请法官去确认一下漏水修复情况。这时,双方都喜笑颜开,两家老邻居终于握手言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