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普通“非法捕捞”案件,却“惊动”了公安部,最后成为12个省市公安机关同时侦办的公安部“1·11”专案……日前,市公安局环保总队破坏生态资源案件查处支队因在“1·11”专案中的突出表现,获重庆市公安局集体嘉奖,个人二等功1人,个人嘉奖1人,提炼总结的打击潜水电鱼案件技战法被公安部向长江流域15省市推广。 召开案情研判会(资料图) 循线追出“大案件” 要点解读:长江流域重要干流发案率从53%降至9.7% 2023年1月,我市公安机关接到群众举报,称有部分饭店在销售野生鱼。民警通过暗访获悉,餐馆老板自称的野生鱼,售价高昂,鱼的活性很强,民警初步判断应该确实是野生鱼类。经过民警调查和蹲守,在北碚区嘉陵江段一个“回水坨”处,当场抓获了张某康、吴某松非法捕捞团伙。在大量证据面前,两人如实交代了潜水电鱼非法捕捞的犯罪事实。 然而,市公安局环保总队破坏生态资源案件查处支队在梳理本案电鱼用的防鲨枪来历时,惊讶地发现贩卖防鲨枪的银某某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内,销售了2000多把防鲨枪,令这起案件“惊动”了公安部,公安部遂成立“1·11”专案组,指令由重庆牵头联合全国12个省市公安机关同时侦办。 最终我市警方会同贵州、广西、湖南等省市公安机关,历时3个月打掉了三个盘踞多地的非法捕捞全链条犯罪团伙,共抓获嫌疑人117人,查获涉案渔船14艘,潜水装备11套,涉案金额216万余元。 据了解,近年来,破坏生态资源案件查处支队共侦办破坏生态资源案件4000余件,打掉犯罪团伙400余个,实现长江流域重要干流发案率从2020年53%下降至2023年9.7%。 该支队牵头的打击非法捕捞工作成效连续三年在公安部综合评价排名全国第二,获公安部4次贺电表彰。2021年侦破的陈某毅等人非法捕捞链条案被公安部列为长江流域非法捕捞犯罪十大典型案例;2023年侦办的“2.22”非法捕捞水产品案入选公安部“百日行动”十大典型案例;2024年破获的“1.11”非法捕捞水产品案入选公安部“平安长江”专项行动十大典型案例。 保护生态是初心 要点解读:实现长江干流非法采砂案件“零发案” 2022年8月,根据南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通报线索,环保总队指导南川区公安局侦破一起非法采矿案,抓获犯罪嫌疑人7人。 经查,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南川区某矿业公司法定代表人邱某某伙同公司股东,为谋取利益,以修路扩能为掩护,多次擅自改变路线,越界开采岩石等矿产资源50余万吨,超占农用地(林地)74.06亩,对周边环境影响巨大。 本案案情复杂,涉案人员众多,侵占国有资源数量巨大,公安机关通过1年多时间调查取证,最终成功告破。 据了解,2019年以来,破坏生态资源案件查处支队先后在公安部牵头下打击非法采砂、守护耕地安全的“金风”等专项行动,侦办非法占地、非法采矿(砂)案件180余件,督促非法采矿涉案企业开展生态修复50余家,完善土地生态修护1323.4亩。2023年以来,全市破坏矿产资源案发案呈下降趋势,并实现长江干流非法采砂案件“零发案”。 创新完善打防机制 要点解读:保护长江流域生态资源安全和珍贵野生动物多样性 近年来,在市公安局的统一部署下,破坏生态资源案件查处支队协同市公安局科信部门全面摸排整合交通、港航、水利、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水域视频监控镜头,建立沿江治安防控体系,制定长江、嘉陵江、梅溪河沿线水域镜头建设规划。 其中,新建水域镜头3500余路,整合交通、港航、水利、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水域视频监控镜头10000余路,布建电子围栏、人脸识别系统17个,配置无人机82个。 同时,会同市重点地区整治办、市农业农村委将长江、嘉陵江干流及部分支流重点水域列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开展动态挂牌整治,有效推动所涉重点水域完成问题整改。 按照“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串并梳理出涉长江流域10余省市、2000余条线索,经公安部统一调度指挥,一举斩断多条非法捕捞地下链条,全力保护了长江流域生态资源安全和珍贵野生动物多样性,进一步巩固了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成效。 近年来,该支队涌现了大量先进典型,民警先后立功受奖20余人次,其中荣立个人二等功1人次、三等功7人次、荣获个人嘉奖18人次,被公安部、农业农村部联合授予“全国渔业执法先进个人”称号1人次,被评为市公安局先进党务工作者、重庆市公安局优秀女民警、全国昆仑行动成绩突出个人、长江禁渔执法监管先进个人、渔业执法系列专项行动工作突出个人各1人次。 记者 李 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