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县司法局积极探索创新,筑牢稳定安全防线

时间: 2024-10-28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8614

本网讯(记者 舒楚寒 通讯员 钱 夕)近年来,秀山县司法局积极探索创新,抓好“五件事”,即掌握信息底数、注重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衔接、做实特殊帮扶、加强普法教育和严格管理刑释人员,为刑释人员点亮回归社会的明灯,切实筑牢社会和谐稳定安全防线。

摸清底数 夯实基础

通过与监狱、公安机关等部门建立紧密的信息沟通机制,在刑满释放人员出狱前,提前获取其详细资料进行系统梳理和分类建档。同时,组织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深入村(社区),对辖区内刑满释放人员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等进行核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建立动态更新的数据库,实时掌握刑满释放人员的生活状态,为后续的帮扶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刑满释放人员的顺利回归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刑满释放人员获释后,司法机关与当地公安机关、村(社区)等相关部门建立安置帮教小组,第一时间与其进行面对面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为其提供必要的救助帮扶。建立健全衔接工作责任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共同落实安置帮教措施,确保刑满释放人员出狱后第一时间有人管、有人帮,有效避免了刑满释放人员在衔接过程中的脱管漏管现象,保障了他们回归社会的道路畅通无阻。

针对刑满释放人员面临的就业困难、生活无依等实际问题,司法机关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一方面,积极开展就业帮扶,整理收集当地工厂、企业等招聘信息,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加强生活帮扶,对生活困难的刑满释放人员,协调民政部门给予临时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支持,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此外,还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组织志愿者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心理疏导等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增强他们回归社会的信心和勇气。

注重教育 回归正道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把法治教育作为宣传重点。一方面,整合各地优秀的律师说法、法治讲坛等栏目,通过短信、微信平台进行点对点宣传;另一方面,结合日常走访,运用发放法治宣传资料、开展法律咨询等形式,向刑满释放人员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引导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注重首次谈话教育,深入了解其在服刑期间的感受和体会,如对自己犯罪行为的认识、在监狱中的改造情况等,介绍国家和地方政府针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政策,包括就业扶持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教育救助政策等,引导其配合帮教小组的工作。

建立法律应急处置机制

严格遵循刑满释放人员的排查走访及风险研判制度,实行分级分类管控。联合公安派出所、村(社区)、平安办等部门,定期开展刑释人员走访排查,根据其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进行风险研判,动态评估风险等级,对于不同的风险等级,确定不同的管理措施和管控频率。同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到快速反应、妥善处理,为刑满释放人员的顺利回归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今年以来,该司法局对在册的3070名安置帮教对象,共开展走访120余次、风险研判81次、宣传教育150余次,办理临时救助、低保、住房保障、医疗救助35人次,未发生因漏管失控造成的个人极端案(事)件。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秀山县司法局积极探索创新,筑牢稳定安全防线

本网讯(记者 舒楚寒 通讯员 钱 夕)近年来,秀山县司法局积极探索创新,抓好“五件事”,即掌握信息底数、注重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衔接、做实特殊帮扶、加强普法教育和严格管理刑释人员,为刑释人员点亮回归社会的明灯,切实筑牢社会和谐稳定安全防线。

摸清底数 夯实基础

通过与监狱、公安机关等部门建立紧密的信息沟通机制,在刑满释放人员出狱前,提前获取其详细资料进行系统梳理和分类建档。同时,组织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深入村(社区),对辖区内刑满释放人员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等进行核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建立动态更新的数据库,实时掌握刑满释放人员的生活状态,为后续的帮扶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刑满释放人员的顺利回归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刑满释放人员获释后,司法机关与当地公安机关、村(社区)等相关部门建立安置帮教小组,第一时间与其进行面对面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为其提供必要的救助帮扶。建立健全衔接工作责任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共同落实安置帮教措施,确保刑满释放人员出狱后第一时间有人管、有人帮,有效避免了刑满释放人员在衔接过程中的脱管漏管现象,保障了他们回归社会的道路畅通无阻。

针对刑满释放人员面临的就业困难、生活无依等实际问题,司法机关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一方面,积极开展就业帮扶,整理收集当地工厂、企业等招聘信息,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加强生活帮扶,对生活困难的刑满释放人员,协调民政部门给予临时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支持,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此外,还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组织志愿者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心理疏导等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增强他们回归社会的信心和勇气。

注重教育 回归正道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把法治教育作为宣传重点。一方面,整合各地优秀的律师说法、法治讲坛等栏目,通过短信、微信平台进行点对点宣传;另一方面,结合日常走访,运用发放法治宣传资料、开展法律咨询等形式,向刑满释放人员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引导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注重首次谈话教育,深入了解其在服刑期间的感受和体会,如对自己犯罪行为的认识、在监狱中的改造情况等,介绍国家和地方政府针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政策,包括就业扶持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教育救助政策等,引导其配合帮教小组的工作。

建立法律应急处置机制

严格遵循刑满释放人员的排查走访及风险研判制度,实行分级分类管控。联合公安派出所、村(社区)、平安办等部门,定期开展刑释人员走访排查,根据其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进行风险研判,动态评估风险等级,对于不同的风险等级,确定不同的管理措施和管控频率。同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到快速反应、妥善处理,为刑满释放人员的顺利回归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今年以来,该司法局对在册的3070名安置帮教对象,共开展走访120余次、风险研判81次、宣传教育150余次,办理临时救助、低保、住房保障、医疗救助35人次,未发生因漏管失控造成的个人极端案(事)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