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酉阳县检察院 陈苏琳 “12”,是一个看似很小的数字。但12年呢?今年7月,在最高检新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今日说法》栏目开展的“走近一线检察官”微直播活动中,在两百多万名网友的见证下,冉老伯决定签署和解协议,停止持续了长达12年的诉讼。他的故事,还要从十几年前说起。 酉阳县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曾是全国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 2009年,因修建道路需要,酉阳县桃花村部分土地被征收,冉老伯认为征收土地中的回水湾被错误登记在别人名下,导致补偿款落入他人的口袋。 2012年,冉老伯依法提起民事诉讼,请求确认自己对回水湾地块享有承包经营权,但因证据不足而败诉。之后,冉老伯又围绕土地裁决、征地补偿、政府信息公开,以本人或家庭成员名义不断提起行政诉讼。 一年,两年,三年…… 一件,两件,三件…… 直到第十个年头,直到案件的数量多到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楚。多年的诉讼,对冉老伯家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致使家庭生活逐渐陷入困境。 2023年,冉老伯向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提交了监督申请。由于本案时间跨度长、案情复杂,市检察院决定联合市检察院第四分院、酉阳县检察院三级检察机关一体办理。 受理案件后,一系列问题扑面而来。案涉地块究竟在哪儿?面积究竟有多大?承包经营权究竟应该归谁享有?拿着已经泛黄的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办案组决定去那块地上找答案。 可到了争议地块现场,检察官们发现公路早已修建完工,根本无法按照土地承包经营合同记载的四至界限来判断地块的位置和面积。 原来,争议地块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曾因修建防洪工程被征收,废弃后被村民开荒耕种,直到2009年修建公路时又再次被征收,已无法根据现状确认争议事实。 一方面,申请人冉老伯具有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另一方面,行政机关主张涉案地块曾因修建防洪工程被征收,应当属国有土地。貌似双方都没有错,然而纠纷却摆在那儿?难道要让冉老伯再等下一个12年吗? 三级检察机关的办案检察官商讨行政争议化解工作 为了避免程序空转,防止冉老伯一家因案致贫,检察机关决定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相关工作得到案涉行政机关大力支持,冉老伯却认为检察官们想“和稀泥”。为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纠纷,办案检察官多次与行政机关召开分析研判会,邀请在当地德高望重、冉老伯信任的老人家参与,上门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办案人员拿着征地补偿标准,综合土地面积、维权成本、存款利息等因素,一遍又一遍地向冉老伯讲解补偿金的计算过程。办案检察官的锲而不舍和周到细致逐渐使冉老伯卸下心防,接受了和解方案。也许是我们的真诚与耐心打动了冉老伯,他终于同意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今年,重庆三级检察机关在酉阳县检察院召开听证会,冉老伯和案涉行政机关现场签署了系列行政争议及民事纠纷案件一揽子化解协议书。至此,这起持续长达12年的系列行政争议终于通过“一案化百案”的方式得以彻底解决。 冉老伯心里悬了12年的石头终于放下了,但数字“12”却在我的心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作为一名年轻的检察官助理,今后将面对多少个“冉老伯”、办理多少类似的案件呢?我想,唯有以“如我在诉”的同理之心,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才能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 记者 叶会娟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