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市检察院第三分院 舒静婷 秋染层林、碧水悠悠、鱼翔浅底……近日,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以下简称检察三分院)再次前往碧溪河开展“回头看”。只见附近的村民在劳作间隙,三三两两地坐在河岸边,望着远山,惬意地摆起了龙门阵。然而之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这期间发生的故事,还得从一条举报线索说起。 “碧溪河水一片黢黑,老百姓种地都要捏着鼻子绕着走,哪里还有半点绿水悠悠的样子哟……”这是去年1月,我院“益心为公”志愿者云平台上收到的一条举报线索。 收到该线索后,我院立即组织公益诉讼检察干警前往当地开展调查,现场的情况让人无比震惊。经无人机航拍传回的画面显示,蜿蜒的碧溪河如同一条黑色的粗壮“绳索”,将大地死死地“勒住”。 好好的一条河怎么就变了样?污染源头又在哪里?碧溪河全长46km,流经丰都和涪陵两地,是渝东北地区流入长江的一条一级支流。这样的情况,要想全面查找污染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为此,我院决定与丰都县、涪陵区检察院上下一体共同组成办案团队,并联合两地河长办,通过无人机航拍、调取资料、巡查走访等方式,历时30天,终于锁定了污染源。 检察干警前往碧溪河流开展水质检测 原来,碧溪河流域周边有不少的榨菜加工厂、水产和畜禽养殖基地,不仅如此,沿岸还生活着数万居民,生产和生活产生的污水偷排、乱排、直排进碧溪河,让河水不堪重负。再加上被外来植物水葫芦大规模入侵,严重降低了水体自然净化能力。 断面治理仅能治表,全流域治理才是治本之策!因此,我院决定凝聚两地行政机关力量、攥指成拳,为碧溪河“瘦身”。 就河流主要污染源在丰都的情况,由我院向丰都县生态环境局制发检察建议,而畜禽养殖污染、外来植物入侵问题则交由两地基层检察院办理。同时,还将有关情况抄送丰都县政府,推动其牵头协调县内各部门共同发力。 历时8个月,两地行政机关共投入5000余万元,整治碧溪河流域污染源162处,改造生活污水管网14km,清除外来入侵植物30余亩,清理流域垃圾1200余吨。 这组数据看起来十分亮眼,但到底整改成效如何?我院决定借助行业专家,邀请“外脑”制定了详细的评估方案和实施步骤。 督促行政机关在碧溪河流域布设90个监测点位,提供连续2个月以上监测数据,全面客观反映水质情况;督促行政机关对重点排污企业安装在线监控设施28套,实现污染物排放实时监控;在2023年12月,邀请19名重庆市人大代表以及“益心为公”志愿者视察碧溪河,经现场评估,一致认可了整改成效。 不仅如此,2024年2月,我院再次进行“回头看”,跟进监督发现碧溪河水质已从劣Ⅴ类提升为地表水Ⅲ类标准。至此,碧溪河终于“瘦身”成功! 近年来,检察三分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长江生态检察官“四大检察”综合履职优势,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助推美丽中国建设。 记者 叶会娟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