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人员仔细检查盾构机部件确保安全运行 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期间,南岸区通过“定人+定责”“管理+服务”“协调+引导”的“三道加法”推动安全生产责任措施落实落地,完善构建安全监管体系,为提升风险处置能力提供了有力遵循,拧紧责任落实“安全阀”,已实现重点建设工程连续12个月安全“零事故”。近日,“新重庆里看应急”采风活动走进南岸区,深入了解南岸区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成效。 在重庆轨道交通24号线一期工程土建5标段大门口,一块“安全生产责任公示牌”清楚明了地注明了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市级主管部门负责人、区级属地管理负责人、施工企业负责人“四个责任人”的职务和联系方式。今年,南岸区安委办邀请市安委办、市住房城乡建委、市交通运输委等部门建立了重点建设工程行业与属地分责共管机制,把各重点建设工程的安全责任关键人员具体情况记录在了南岸区重点建设工程“一本账”上,详细列明每个项目的工程规模、施工周期、参建单位、监管人员等12类360项基础信息。“有了这本‘账’,大家的职责就明确了,该谁做事、该做啥事就清楚了。”南岸区安委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重点建设工程“一本账”的信息定期会进行动态更新,更是持续规范完善了责任公示制度。 在长江南岸段地下140多米深处,“万里长江高铁第一隧”正以每天8至10米的速度高效掘进,100多名施工人员分工协作,共同保障盾构机安全运行。今年以来,南岸区将重点建设工程安全监管任务纳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列入安全职责和年度任务“两个清单”,同时将重点建设工程列入本单位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会同市级主管部门联合开展监督检查,督促30个建设项目加强危大工程、特种设备等500余处关键环节、关键部位的风险研判、精细管理,严肃查处重点人员到岗履职、重大隐患排查整治、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 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构建施工安全数字化预警体系同样至关重要。两年来,南岸区与市级部门联合推广智慧工地监管系统,通过“视频监控监管”功能,监管人员可随时查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实时画面,环境监测数据是否超标、出入车辆是否清洗干净、塔吊操作是否合规、现场有无安全隐患等关键信息。此外,监管人员还能对施工违章情况进行截图记录、在线登记问题、查看隐患闭环处置情况等。 记者 张柳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