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特大洪水 他用生命营救80多人

时间: 2024-11-22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庞, 伊聆 阅读量:8788

43年前的7月15日,有一名公安干警,用生命守护百姓平安,他就是时任北碚区公安分局黄桷派出所党支部书记、指导员邓瑞甫。

1981年夏,重庆遭遇特大洪水灾害,民警邓瑞甫驾驶橡皮船营救80多名受洪水围困的群众。途中,邓瑞甫不幸碰上高压电线,壮烈牺牲。

邓瑞甫(一排左二)生前与战友们的合影(资料图)

每年清明节,战友们都会到邓瑞甫墓前祭扫,让英烈精神代代相传。

“守护着同一座城市,他仿佛一直在我们身边”

“父亲去世的时候我还没满13岁。”邓瑞甫的女儿邓雪飞回忆起父亲,一度哽咽。

“父亲不是不关心家人,只是工作太忙了。”邓雪飞回忆道,有一次她要乘渡船回学校,因为江面雾气太重,渡船无法行驶。担心女儿一个人出门不安全,邓瑞甫步行数公里,绕行朝阳桥送女儿回学校。“那次应该是我们独处时间最长的一次。”

对于1981年7月15日的那个夜晚,邓雪飞至今记忆犹新。

“那天洪水涨得很大,很多房屋和田地都被淹没了。大概下午五六点钟,父亲回家了一趟,我看到他脚后跟被钉子扎穿了,家里人赶紧拿来药膏给他处理伤口。但他一点没在意,简单地吃了两口饭就走了。”谁能想到,匆匆一别,竟是天人永隔。

如今43年过去,邓雪飞和二姐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成为了光荣的公安民警,为守护万家灯火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做着同样的工作,守护着同一座城市,他仿佛一直在我们身边,从未离开。”邓雪飞说。

“他在工作中总是吃苦在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我和邓瑞甫在北碚区公安分局政治处共事10多年,他在工作中总是吃苦在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今年91岁的退休干部李成尧与邓瑞甫同岁,对邓瑞甫的为人非常了解。

“老邓时间观念很强,热爱劳动。每天都提前到岗,把办公室里里外外打扫一遍。我们科室的自留地,他也经常去打理,做事从不拖泥带水。”谈起老战友、老同事,李成尧总有聊不完的话。

有一次,邓瑞甫很晚才到单位,这位劳动标兵难得的迟到,让李成尧颇为好奇,于是他缠着邓瑞甫询问原因。不久后,一封感谢信解开了他的疑惑。

原来,那天早上,邓瑞甫路过辽宁路口时,看到一位老婆婆摔倒在路旁,他赶紧上前询问情况。看到老婆婆摔伤了腿,身上还有血迹,邓瑞甫连忙将老人扶了起来,并送到附近的医院救治。

到了医院,邓瑞甫联系医生为老婆婆处理伤口,垫付了医药费。在得知相关情况后,医生退还了费用,表示会先救治伤者。看到老婆婆被医护人员送进诊疗室,邓瑞甫才松了口气,默默离开。

“我们问的时候邓瑞甫不愿细说,只说都是他应该做的。”李成尧继续说道。后来老婆婆的家人赶到医院,了解情况后,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北碚区公安分局,向邓瑞甫表达谢意。

因为长期不分昼夜地加班,1964年,积劳成疾的邓瑞甫罹患神经衰弱和心脏病。虽然患病,邓瑞甫没有请过一天病假,43年前的那个夜晚也同样如此。

“因为淋雨,加上身体本来就差,老邓那天(7月15日)患了重感冒。”李成尧说。那时,黄桷派出所坐落于嘉陵江边,眼看洪水就要漫进派出所,邓瑞甫立即指挥值班人员把一楼的档案资料和装备转移到二楼,其他同志到社区把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大家都劝邓瑞甫留在所里指挥,但他不顾患病的身体,带领同志们奔向各个受灾社区,组织沿江群众转移。“谁能想到,意外还是发生了,他在营救群众途中被高压电击中,壮烈牺牲。”李成尧说。

“他的一言一行,无一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当年发现邓瑞甫烈士遗体时,他身上的个人财物只有一块手表。”现任黄桷派出所所长的李盛说,“他的一言一行,无一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邓瑞甫为人简朴,平时从不乱花钱。20世纪50年代参加工作后,他用攒下来的工资给自己买了一块手表,直到牺牲时还一直戴在手上。如今这块手表珍藏于重庆警察博物馆,表上的时间永远停留在了那个夜晚,见证着英雄牺牲的永恒时刻。

1981年7月15日,滔滔洪水猛烈上涨,洪峰淹没了大片房屋和庄稼,黄桷地区陷入一片汪洋。

晚23时,洪水继续暴涨,邓瑞甫发现尖嘴地区有80多名未来得及转移的群众被洪水围困。有的群众站在水塔的石堤上,有的爬到树杈上,有的蹲在屋脊上,呼救声不断传来,情况十分紧急。当时现场仅有4艘橡皮船,无法满足救援需求,邓瑞甫果断带队去附近的农户家借用木船。

午夜零时,邓瑞甫等人沿着郑家溪至东阳公社先锋大队、帅家坝江面划去,他们找到一艘停在江边的小船,便调整船头,奋力向群众划去。

16日凌晨1时10分,正当邓瑞甫等人即将到达被困群众处时,只见江面上电弧光一闪,邓瑞甫不幸碰上高压电线,壮烈牺牲。

“要像焦裕禄那样,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切为革命。”这是邓瑞甫在阅读《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后写下的心得体会,也是他人生最好的诠释。

邓瑞甫牺牲后,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1981年10月,被公安部追授为一级英雄模范。

“把小事做好,把大事做细,把英烈精神传承下去”

聂畅是黄桷派出所一位普通民警,他回忆起一次值班中,一位退休民警给他讲起邓瑞甫烈士的事迹。

聂畅说:“听老前辈讲完烈士的故事,我下定决心,要立足岗位,耐心细致地接待每一位到访群众,脚踏实地,把小事做好,把大事做细,把英烈爱岗敬业、心系群众的精神传承下去!”

在邓瑞甫烈士离开的43年里,每年清明节,北碚区公安分局都会组织新进青年民警开展纪念邓瑞甫烈士的活动,还会制作各种宣传作品,在媒体和网络上讲述他的故事,以此纪念英灵。如今,在北碚区公安分局,邓瑞甫的事迹传颂至今,英雄的精神正激励着一代代公安干警不忘初心、奋勇前进。

通讯员 齐宏 方丹 记者 张柳妞

责   编:庞伊聆 沈晓军

审   核:覃蓝蓝 万先觉

总值班:杨旭军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那年特大洪水 他用生命营救80多人

43年前的7月15日,有一名公安干警,用生命守护百姓平安,他就是时任北碚区公安分局黄桷派出所党支部书记、指导员邓瑞甫。

1981年夏,重庆遭遇特大洪水灾害,民警邓瑞甫驾驶橡皮船营救80多名受洪水围困的群众。途中,邓瑞甫不幸碰上高压电线,壮烈牺牲。

邓瑞甫(一排左二)生前与战友们的合影(资料图)

每年清明节,战友们都会到邓瑞甫墓前祭扫,让英烈精神代代相传。

“守护着同一座城市,他仿佛一直在我们身边”

“父亲去世的时候我还没满13岁。”邓瑞甫的女儿邓雪飞回忆起父亲,一度哽咽。

“父亲不是不关心家人,只是工作太忙了。”邓雪飞回忆道,有一次她要乘渡船回学校,因为江面雾气太重,渡船无法行驶。担心女儿一个人出门不安全,邓瑞甫步行数公里,绕行朝阳桥送女儿回学校。“那次应该是我们独处时间最长的一次。”

对于1981年7月15日的那个夜晚,邓雪飞至今记忆犹新。

“那天洪水涨得很大,很多房屋和田地都被淹没了。大概下午五六点钟,父亲回家了一趟,我看到他脚后跟被钉子扎穿了,家里人赶紧拿来药膏给他处理伤口。但他一点没在意,简单地吃了两口饭就走了。”谁能想到,匆匆一别,竟是天人永隔。

如今43年过去,邓雪飞和二姐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成为了光荣的公安民警,为守护万家灯火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做着同样的工作,守护着同一座城市,他仿佛一直在我们身边,从未离开。”邓雪飞说。

“他在工作中总是吃苦在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我和邓瑞甫在北碚区公安分局政治处共事10多年,他在工作中总是吃苦在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今年91岁的退休干部李成尧与邓瑞甫同岁,对邓瑞甫的为人非常了解。

“老邓时间观念很强,热爱劳动。每天都提前到岗,把办公室里里外外打扫一遍。我们科室的自留地,他也经常去打理,做事从不拖泥带水。”谈起老战友、老同事,李成尧总有聊不完的话。

有一次,邓瑞甫很晚才到单位,这位劳动标兵难得的迟到,让李成尧颇为好奇,于是他缠着邓瑞甫询问原因。不久后,一封感谢信解开了他的疑惑。

原来,那天早上,邓瑞甫路过辽宁路口时,看到一位老婆婆摔倒在路旁,他赶紧上前询问情况。看到老婆婆摔伤了腿,身上还有血迹,邓瑞甫连忙将老人扶了起来,并送到附近的医院救治。

到了医院,邓瑞甫联系医生为老婆婆处理伤口,垫付了医药费。在得知相关情况后,医生退还了费用,表示会先救治伤者。看到老婆婆被医护人员送进诊疗室,邓瑞甫才松了口气,默默离开。

“我们问的时候邓瑞甫不愿细说,只说都是他应该做的。”李成尧继续说道。后来老婆婆的家人赶到医院,了解情况后,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北碚区公安分局,向邓瑞甫表达谢意。

因为长期不分昼夜地加班,1964年,积劳成疾的邓瑞甫罹患神经衰弱和心脏病。虽然患病,邓瑞甫没有请过一天病假,43年前的那个夜晚也同样如此。

“因为淋雨,加上身体本来就差,老邓那天(7月15日)患了重感冒。”李成尧说。那时,黄桷派出所坐落于嘉陵江边,眼看洪水就要漫进派出所,邓瑞甫立即指挥值班人员把一楼的档案资料和装备转移到二楼,其他同志到社区把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大家都劝邓瑞甫留在所里指挥,但他不顾患病的身体,带领同志们奔向各个受灾社区,组织沿江群众转移。“谁能想到,意外还是发生了,他在营救群众途中被高压电击中,壮烈牺牲。”李成尧说。

“他的一言一行,无一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当年发现邓瑞甫烈士遗体时,他身上的个人财物只有一块手表。”现任黄桷派出所所长的李盛说,“他的一言一行,无一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邓瑞甫为人简朴,平时从不乱花钱。20世纪50年代参加工作后,他用攒下来的工资给自己买了一块手表,直到牺牲时还一直戴在手上。如今这块手表珍藏于重庆警察博物馆,表上的时间永远停留在了那个夜晚,见证着英雄牺牲的永恒时刻。

1981年7月15日,滔滔洪水猛烈上涨,洪峰淹没了大片房屋和庄稼,黄桷地区陷入一片汪洋。

晚23时,洪水继续暴涨,邓瑞甫发现尖嘴地区有80多名未来得及转移的群众被洪水围困。有的群众站在水塔的石堤上,有的爬到树杈上,有的蹲在屋脊上,呼救声不断传来,情况十分紧急。当时现场仅有4艘橡皮船,无法满足救援需求,邓瑞甫果断带队去附近的农户家借用木船。

午夜零时,邓瑞甫等人沿着郑家溪至东阳公社先锋大队、帅家坝江面划去,他们找到一艘停在江边的小船,便调整船头,奋力向群众划去。

16日凌晨1时10分,正当邓瑞甫等人即将到达被困群众处时,只见江面上电弧光一闪,邓瑞甫不幸碰上高压电线,壮烈牺牲。

“要像焦裕禄那样,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切为革命。”这是邓瑞甫在阅读《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后写下的心得体会,也是他人生最好的诠释。

邓瑞甫牺牲后,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1981年10月,被公安部追授为一级英雄模范。

“把小事做好,把大事做细,把英烈精神传承下去”

聂畅是黄桷派出所一位普通民警,他回忆起一次值班中,一位退休民警给他讲起邓瑞甫烈士的事迹。

聂畅说:“听老前辈讲完烈士的故事,我下定决心,要立足岗位,耐心细致地接待每一位到访群众,脚踏实地,把小事做好,把大事做细,把英烈爱岗敬业、心系群众的精神传承下去!”

在邓瑞甫烈士离开的43年里,每年清明节,北碚区公安分局都会组织新进青年民警开展纪念邓瑞甫烈士的活动,还会制作各种宣传作品,在媒体和网络上讲述他的故事,以此纪念英灵。如今,在北碚区公安分局,邓瑞甫的事迹传颂至今,英雄的精神正激励着一代代公安干警不忘初心、奋勇前进。

通讯员 齐宏 方丹 记者 张柳妞

责   编:庞伊聆 沈晓军

审   核:覃蓝蓝 万先觉

总值班:杨旭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