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彭水县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分级分类建立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的目标清单、事项清单、责任清单,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发挥积极作用。 党建统领 高位推动“一股绳” 近年来,彭水县汇聚力量优势,按照领导重视是关键,压实责任是抓手,成立专班是核心,对症下药是根本,依法打击是保障的工作思路,全面实行“一把手”责任制,要求各级各部门“一把手”抓好研究、指挥、调度、检查、督办,同时,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解纷”的工作目标,设立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工作小组作为统筹协调平台,推动党组织的服务管理延伸到小区、楼栋等末梢,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使党的领导力和组织力全面贯穿到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微网格。在充分发挥网格员“前哨+探头”、调解员“专职+专业”、调委会“及时+就地”作用基础上,探索建立“党员中心户——网格——村级党组织——乡镇调委会‘四级四调四对接’”工作法,同时,积极吸纳热心调解工作的老党员为人民调解员,充分发挥党员觉悟高、有威信、说服力强的优势,壮大基层党员调解力量,筑牢矛盾纠纷调解“防火墙”。以“党建+调解”为主题,定期组织党员调解员分享调解经验,形成“党员促实践、实践促提升”的模范带动效应,推动党建工作与调解工作深度融合,形成矛盾纠纷“一网兜住”的人民调解新“枫”景。 彭水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兵(右一)到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调研 去年以来,该县黄家坝镇先锋社区党支部从强化党建引领社区网格治理着手,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设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岗、社会治安维护岗、志愿帮扶岗等岗位,同时配备网格员8人,全覆盖构建网格组织体系,实现“支部建在网格,党员融入网格”。工作中,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利用党支部优势,以“法律六进”“以案说法”为载体,带动党员律师下沉网格站点,结合“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一站式”服务,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诉前、化解在基层。同时组织“五老”自治队利用乡贤调解室这一平台,让5名老龄党员义务宣讲红色故事,作为红色基因传承员,他们今年还带动社区15名党员主动协调化解矛盾纠纷8件。 目前,该县已建立335个人民调解委员会、18个行业调解委员会,在职调解员3800余名,其中党员调解员1410人,平均每个调委会有党员调解员4人。截至目前,全县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8000件,成功率达99.71%。 力量下沉 联动化解“一盘棋”
“迎春送法保安全”集中宣传活动 “我们始终注重力量下沉,整合访调、警调、诉调、复调、仲调等调解机制,变‘多调’为‘一调’,把解纷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矛盾发生地,实现矛盾就地化解。”彭水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兵介绍道。 2023年12月,该县郁山镇居民李某某与邻居葛某某发生纠纷,甚至大打出手,其中一方受伤住院。接到信息后,郁山镇平安办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前往两家摸情况、找根源、问诉求,引导双方通过调解方式解决问题。最后,经过镇综治中心、镇平安办、派出所、司法所、社区综治干部等多方联动组织调解,使双方在短时间内达成了和解。这是彭水县整合各方资源,将力量下沉,及时上门就地解决群众矛盾纠纷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彭水县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重庆实践,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以县、乡、村三级基层治理中心为工作阵地,以重庆市社会治理信息系统矛盾纠纷联合调处平台为流转工具,依托人民调解委员会机制,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协调联动,打通基层治理中心与110接处警中心、诉前调解中心等平台事件流转渠道,分级分类分层化解矛盾纠纷。同时,严格遵照市级部署,成立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处置攻坚战指挥部,落实4名工作人员专班运行,全力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处置攻坚战工作,要求各乡镇(街道)发动村(社区)、网格等力量,彭水县人社局、彭水县教委、彭水县住建委等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分别对9类重点领域矛盾纠纷进行排查,牢牢掌握各领域重点矛盾纠纷,对辖区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拉网式排查,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与此同时,该县对各类矛盾纠纷的分析研判、交办督办、信息反馈等,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派单分级分类分流到相应职能部门流转处置,即适用报警的事项由公安、消防等部门处置;适用诉前调解的事项流转到县法院“老马工作室”,采用诉前委派人民调解、诉中委托人民调解、诉后执行和解等方式,实现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的有效衔接,并建立交办督办、反馈核验机制,由县委在年底将社会治理信息系统的各事项及对应评分导出,纳入年度平安建设考核。 去年,全县累计排查矛盾纠纷13371件,化解13174件,化解率98.52%。 精细摸排 靠前研判“一张网” “平安校园”建设工作会 “未雨绸缪,提前研判,快、准、稳地定时排查各类矛盾纠纷,才能真正把它化解在萌芽状态。”王兵如是说。 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彭水县从排查、研判、处置、效果四个环节抓起,环环相扣,从矛盾纠纷的源头上找原因,清脉络,疏堵点,实现“事要解决”的目标。 排查“全而深”。落实网格每日排查、线上实时排查、部门专项排查制度,网格团队“每日动态排查、每月走访重点家庭、每季度走遍服务对象”,同时各乡镇(街道)充分发动在职党员、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楼栋长“进圈入群”,部门对本领域矛盾纠纷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结合线上排查情况,一并纳入全县矛盾纠纷全量库。 研判“快且准”。实行专班制度,并落实“日研判、周分析、月综述”运行机制,统筹政法、宣传、网信、公安、信访等资源力量,及时调度、指导属事属地做好信息核查和处置。对敏感节点、重大矛盾纠纷或突发事件,按照“一事一议”原则,当即开展综合研判,提高化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处置“小和专”。对简易常见的矛盾纠纷,按照处置在小、化解在早的工作思路,做到及时就地化解不推诿。对重复报警、调解不成功、情绪异常激动等重大矛盾纠纷,做到不捂、不拖、不激化,及时上报,由领导包案、组建专班等方式,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效果“稳而好”。针对处置完毕的矛盾纠纷,相关部门负责跟踪后续情况,不时开展回访,一方面强化法治教育,巩固调处成效;另一方面在心理上开展疏导,发挥心理咨询等组织的作用,必要时引入心理干预手段,防止因积怨过深做出过激行为;同时在生活方面给予更多关爱,综合采取经济救助和政策帮扶,帮助解决在医疗、教育、工作上的实际困难,做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 为把研判工作做细做实,该县芦塘乡将平安稳定工作作为锤炼干部的重要平台,坚持把排查工作做优做全,健全信访网络、下移工作重心,变群众来访为干部下访,变“坐堂待诊”为“下访巡诊”,加强日收集、周汇总、月研判,收集社情民意、畅通信访渠道。全乡去年共发现信访苗头60多起,均已得到有效解决。 强化服务 为民解忧“一条线” “法家至户”服务队走进乡村 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消除各类矛盾纠纷的潜在因素,今年,彭水县委政法委、县综治中心坚持以顺民心、纾民怨为出发点,主动作为,创新举措,打造了“苗乡说事”群众热线服务品牌,搭建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为了把这一群众热线真正办在老百姓的心坎上,彭水县将各级、各部门党政一把手作为“苗乡说事”工作第一责任人,强化第一责任人为民服务意识和能力,做到人员部署到位、措施落实到位、宣传发动到位,将“苗乡说事”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干部身上,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首要任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解答得清楚严谨,使所办理的事情都有结果。 今年2月,市民张先生反映,该县城大转盘路段夜间汽车鸣笛和摩托车飙车噪声严重扰民。对此,县交巡警大队加大对该路段的巡逻力度,及时指挥疏导交通,确保该路段交通畅通有序,同时严厉打击“飙车炸街”违法行为,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和机动车噪声污染。通过回访,张先生连声称赞“苗乡说事”说得好。 实施过程中,彭水县主要聚焦农村人畜饮用水安全、公共设施、城市噪声扰民、夜间出行、道路安全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通过开展专项整治、集中清理行动等措施,认真兑现各项便民利民服务措施,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全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今年1月,该县滨江社区网格员在开展巡查时,发现一名4岁幼童在华盛堂商城走失,由于孩子年龄小,无法准确说出家长信息,网格员立即向“苗乡说事”热线和社区民警求助,并将情况上报至街道指挥中心。接到这一信息后,各方迅速联动,通过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快速调度附近网格力量,发挥网格队伍人熟地熟优势,初步确定寻人范围和重点区域,根据重点区域划分安排网格员将该幼童走失信息及照片转发至附近网格居民群,广泛发布走失儿童信息,发动群众参与寻找家长,仅用时18分钟就找到了幼童家长。家长接到孩子的那一刻,激动地对全体工作人员说:“非常感谢你们帮我找到孩子,有惊无险,不然,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通讯员 彭仲贤 王飞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