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棵树,扎根社区服务居民 ——记荣昌区昌州派出所社区民警林勇

时间: 2024-11-22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庞, 伊聆 阅读量:8854

在荣昌区昌州街道辖区,有一位“爱唠叨”的社区民警,他的电话号码张贴在每个楼栋门口,留在社区每一个微信群里,群众有事第一时间就能找到他,他将自己的根深深扎在社区,用心用情为群众遮风挡雨,他就是荣昌区昌州派出所社区民警林勇。

林勇曾是一名军人。2019年,林勇从部队转业至荣昌区公安局工作,成为昌州派出所一名社区民警。

为何选择公安?他说因为热爱。因为热爱,林勇迅速转变角色,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时自我加压,一心扎根社区,用脚步丈量、用汗水浇灌一方平安责任田,用执着和坚守换来辖区群众的点赞。

调解纠纷(资料图)

深入社区 掌握社情民意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位,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梦想。林勇负责的板桥社区融合了新旧小区、出租屋,流动人口密度大。以网格为基础开展社区工作的同时,林勇借助“一标三实”信息采集与录入,加强与社区办事处工作人员沟通联系,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辖区情况。

把社区当家,把居民当亲人。林勇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常常抽出时间深入社区,一个小区一个小区地转,与社区居民面对面交流。

在不断走访中,林勇掌握了社区居民的需求与困难,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指导,帮助困难家庭申请救助,寻找丢失物品、调解邻里纠纷。慢慢地,辖区居民也喜欢有事就先找他。

今年9月16日,昌州街道辖区某小区门口一男子疑似生病摔倒在地,附近居民拨打林勇电话,他迅速前往。经了解,男子姓罗,家住四川内江威远,当天到荣昌游玩,因手机丢失、身无现金未吃饭而体力不支躺倒在地。林勇将其带到附近面馆,买了面和水让其填饱肚子,并资助路费助其归家。

化解矛盾 夯实基层基础

当辖区发生矛盾纠纷时,林勇总是“随叫随到”,积极介入开展调解。群众经常开玩笑说林警官有“魔力”,处理居民矛盾时,他一到,事情就能很快解决。

近日,辖区一对夫妻因琐事吵了起来,彼此不让步,闹得不可开交。林勇得知后主动上门劝解,分别与双方交谈,了解各自的想法,再将夫妻二人聚在一起,针对双方矛盾点分析问题。在林勇的开导下,夫妻二人和好如初。

无论是家庭矛盾、邻里纠纷还是物业纠纷,林勇都会耐心倾听当事人诉求,认真分析矛盾根源,提出合理的调解方案。“尽量不把矛盾上交,一次不行再来一次、两次、三次,总归要调解下来。”林勇用真诚和耐心,成功化解了许多矛盾纠纷,赢得了辖区居民的赞赏。

创新反诈 守护群众钱袋子

在荣昌公安加大电信网络诈骗打击力度时,作为社区民警的林勇也在思考着如何提高辖区居民反诈意识,降低受骗率。仔细思考之后,林勇经所领导同意,发动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建立反诈宣传工作群,将辖区被骗案例简短编辑加上诈骗手段和民警提醒发布在群内,再由网格员转发至各小区业主群;联系制作反诈宣传海报,张贴在电梯、楼道口;利用午休和晚饭居民在家人数较多的时间开展入户宣传。

“林警官,你快来帮我看哈这个。有人给我打电话说我开通了百万医疗保障,喊我关了,不关的话一年要扣我800元。我觉得不对劲。”刚来到张大姐家,张大姐就拉住林勇。林勇告知张大姐,要及时查看微信群内工作人员发布的诈骗案例,头天刚好进行了此种诈骗宣传。但张大姐表示:“我不喜欢看文字,没有看宣传内容。”

通过这件事,林勇意识到,许多人都不爱看文字。于是,除了荣昌区公安局自制反诈剧外,他还在“国家反诈中心”“平安重庆”抖音等下载反诈视频,通过微信群、街面电子屏、电梯电视等播放,切实加大宣传覆盖面,让更多人了解各种诈骗手法,学习防范知识。

今年以来,林勇共发放反诈资料近2万份,入户宣传1万余户,开展微信反诈宣传400余次、下载播放视频20余部。通过他的不断努力,板桥社区电信诈骗案件发案同比下降60%。

“真正把群众的小事都当成自家的大事,用心去看,用心去聊,用心去干,就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我会竭力深耕社区、服务群众。”林勇常说。只有根深蒂固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社区民警是耕耘者,社区居民是纳凉者。“通过我的付出,让群众脸上有了笑容,这笑容又成了我的动力,激励我继续前进。”

顾勇 通讯员 唐道能 李明刚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做一棵树,扎根社区服务居民 ——记荣昌区昌州派出所社区民警林勇

在荣昌区昌州街道辖区,有一位“爱唠叨”的社区民警,他的电话号码张贴在每个楼栋门口,留在社区每一个微信群里,群众有事第一时间就能找到他,他将自己的根深深扎在社区,用心用情为群众遮风挡雨,他就是荣昌区昌州派出所社区民警林勇。

林勇曾是一名军人。2019年,林勇从部队转业至荣昌区公安局工作,成为昌州派出所一名社区民警。

为何选择公安?他说因为热爱。因为热爱,林勇迅速转变角色,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时自我加压,一心扎根社区,用脚步丈量、用汗水浇灌一方平安责任田,用执着和坚守换来辖区群众的点赞。

调解纠纷(资料图)

深入社区 掌握社情民意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位,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梦想。林勇负责的板桥社区融合了新旧小区、出租屋,流动人口密度大。以网格为基础开展社区工作的同时,林勇借助“一标三实”信息采集与录入,加强与社区办事处工作人员沟通联系,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辖区情况。

把社区当家,把居民当亲人。林勇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常常抽出时间深入社区,一个小区一个小区地转,与社区居民面对面交流。

在不断走访中,林勇掌握了社区居民的需求与困难,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指导,帮助困难家庭申请救助,寻找丢失物品、调解邻里纠纷。慢慢地,辖区居民也喜欢有事就先找他。

今年9月16日,昌州街道辖区某小区门口一男子疑似生病摔倒在地,附近居民拨打林勇电话,他迅速前往。经了解,男子姓罗,家住四川内江威远,当天到荣昌游玩,因手机丢失、身无现金未吃饭而体力不支躺倒在地。林勇将其带到附近面馆,买了面和水让其填饱肚子,并资助路费助其归家。

化解矛盾 夯实基层基础

当辖区发生矛盾纠纷时,林勇总是“随叫随到”,积极介入开展调解。群众经常开玩笑说林警官有“魔力”,处理居民矛盾时,他一到,事情就能很快解决。

近日,辖区一对夫妻因琐事吵了起来,彼此不让步,闹得不可开交。林勇得知后主动上门劝解,分别与双方交谈,了解各自的想法,再将夫妻二人聚在一起,针对双方矛盾点分析问题。在林勇的开导下,夫妻二人和好如初。

无论是家庭矛盾、邻里纠纷还是物业纠纷,林勇都会耐心倾听当事人诉求,认真分析矛盾根源,提出合理的调解方案。“尽量不把矛盾上交,一次不行再来一次、两次、三次,总归要调解下来。”林勇用真诚和耐心,成功化解了许多矛盾纠纷,赢得了辖区居民的赞赏。

创新反诈 守护群众钱袋子

在荣昌公安加大电信网络诈骗打击力度时,作为社区民警的林勇也在思考着如何提高辖区居民反诈意识,降低受骗率。仔细思考之后,林勇经所领导同意,发动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建立反诈宣传工作群,将辖区被骗案例简短编辑加上诈骗手段和民警提醒发布在群内,再由网格员转发至各小区业主群;联系制作反诈宣传海报,张贴在电梯、楼道口;利用午休和晚饭居民在家人数较多的时间开展入户宣传。

“林警官,你快来帮我看哈这个。有人给我打电话说我开通了百万医疗保障,喊我关了,不关的话一年要扣我800元。我觉得不对劲。”刚来到张大姐家,张大姐就拉住林勇。林勇告知张大姐,要及时查看微信群内工作人员发布的诈骗案例,头天刚好进行了此种诈骗宣传。但张大姐表示:“我不喜欢看文字,没有看宣传内容。”

通过这件事,林勇意识到,许多人都不爱看文字。于是,除了荣昌区公安局自制反诈剧外,他还在“国家反诈中心”“平安重庆”抖音等下载反诈视频,通过微信群、街面电子屏、电梯电视等播放,切实加大宣传覆盖面,让更多人了解各种诈骗手法,学习防范知识。

今年以来,林勇共发放反诈资料近2万份,入户宣传1万余户,开展微信反诈宣传400余次、下载播放视频20余部。通过他的不断努力,板桥社区电信诈骗案件发案同比下降60%。

“真正把群众的小事都当成自家的大事,用心去看,用心去聊,用心去干,就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我会竭力深耕社区、服务群众。”林勇常说。只有根深蒂固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社区民警是耕耘者,社区居民是纳凉者。“通过我的付出,让群众脸上有了笑容,这笑容又成了我的动力,激励我继续前进。”

顾勇 通讯员 唐道能 李明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