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朱颂扬)近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11月21日,“‘绿’动烟雨山城‘碳’寻新质渝州”主题边会在大会“中国角”举行,重庆站在世界舞台上讲述绿色发展的“中国故事”。 中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现场推介时说,重庆将“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当中,践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有序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断提高碳排放强度削减的幅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芹在主旨发言中,重点介绍了重庆积极推动超大城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路径。近年来,重庆市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39万辆,重回中国汽车“第一城”。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在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七、中西部第一;形成“1+2+6+N”双碳政策体系,预计到2025年全市风电、光伏总装机约370万千瓦,年节约标准煤约124万吨,可减少碳排放约454万吨;碳交易累计成交5130万吨、交易额超过12亿元;“碳惠通”平台,已登记181家企业,注册用户超过250万人;“小巷公交”入选全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中心城区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焚烧。坚持主动适应气候变化,不断增强超大城市气候韧性,建成数字气象天枢、天资、知天、御天“四天”系统,实现气象预警信息1分钟、5分钟、10分钟内送到不同用户人群。 主题边会还发布了重庆5个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和重庆“碳惠通”平台3.0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