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口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职权,共开展12次执法检查。在执法检查中,该县人大不断创新执法检查方式,构建起了“穿透式”执法检查模式,以执法主体为中心、执法结果为突破,用法治之力护航发展、保障民生,增强监督实效。 突击检查“问到点子上” 今年9月11日清晨,城口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人员来到城口县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检查《重庆市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的执行情况,要求该支队提供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和运输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的预案文件,以及监督检查的相关记录等。 该支队支队长谢柏军一边回答询问,一边按要求准备相关材料。这种突击检查和精准发问的方式,正是城口县人大常委会“穿透式”执法检查模式的独特之处。 城口县人大监察法制委主任委员伍东风告诉记者,执法检查前,要常态化开展专家讲法、专题学法、双向微调研,让检查组提出的问题更加精准,既提升人大执法检查人员的专业水平,也得到一线执法工作人员认可。 为了掌握更多真实情况,城口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成员化身乘客,自掏腰包乘坐出租车、网约车,与司机和乘客交流。带着问题,检查组成员还对重庆万州汽车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城口分公司等相关行政单位进行了暗访。 市民出行“心里踏实多了” “出租车司机现在打表收费了,司机开车接打电话的现象也大有改观,坐车时心里踏实多了。”说到出行感受,家住城口县气象局宿舍的王先生深有感触。 这种改变背后,正是城口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的成效体现。伍东风介绍,在一次次执法检查实践中,城口县人大常委会固化了全程宣传贯彻、动态分类跟踪等做法,组合采用逐条对比检查、暗访相关行政人员、开展问卷调查、查阅执法卷宗等方式开展执法检查,将广普法、强执法的理念贯穿执法检查全过程,在规范化基础上,还通过优化流程、保障机制,建立执法检查标准化体系,助推工作提档升级。 为巩固检查成果,城口县人大常委会还建立了“边查边改”“回头看”等闭环机制,确保发现的问题能真正解决。 “穿透式”执法检查这一模式,不仅在交通领域取得成效,也为城口县其他领域的监督提供了有益经验。从交通治理到民生改善,法治的力量正以看得见的形式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幸福感。 “执法检查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要形成规范化、体系化的长效机制。”城口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滕远东表示,将进一步优化“穿透式”执法检查模式,让法治阳光普照民生每个角落。 通讯员 刘芳 记者 唐孝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