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大儿子给我打电话,说筹备的课题申报成功了,二儿子还获得了国家奖学金。一切都好起来了,谢谢你们!” 说这话的是殷大姐,一位靠卖二手家电维持全家生活的坚韧女性,一位多年积蓄悉数被骗终日以泪洗面的被害人,一位只想让生活重回正轨的信访常客。今年3月8日,我们给殷大姐打电话慰问,曾因案致困、情绪焦虑的她,正高兴地分享着喜讯。曾经的欲哭无泪是怎样变成了如今的欢声笑语?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殷大姐的故事。 时间回溯到2020年,心怀不轨的郝某用代申请廉租房、联系低价进货渠道等谎言,引诱骗取了殷大姐的79万余元现金。2022年7月,法院判处郝某有期徒刑十年,可钱早就被他挥霍一空,还剩76万元余元已无力退赔。殷大姐遂以法院判决过轻为由提起申诉,成为了我院的“信访常客”。她对我们说:“他骗了我所有的钱,76万,76万啊,为啥只判他十年呢!”为了安抚殷大姐,我们逐条解释法律,耐心进行心理疏导,市检察院领导也亲自接访,为殷大姐释法说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殷大姐终于理解了法院的量刑,但家中的困境确实压得她喘不上气。 了解到殷大姐生活困难,我们随即前往她家中走访。穿过堆满破旧家电的店面,我们找到了惆怅满怀的她。俗语说“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只找苦命人”。失去积蓄让殷大姐的瘫痪父亲与多病的丈夫遇到就医难题,已通过研究生考试初试的两个儿子,也对学业丧失了信心,打起了退堂鼓。这个家还有希望吗?经济上的困境令殷大姐的焦虑情绪日趋严重。当我们确定殷大姐符合司法救助条件时,立即向市检察院第三分院、市检察院请示汇报,启动司法救助“绿色通道”,加快审查、审批和发放。都说雪中的炭火最暖人心,及时送来的司法救助金算是解了殷大姐一家的燃眉之急。可是,沉重的医药费、学费,停滞的二手家电生意依旧是无法破解的困局。 2022年12月18日,我们依托1项“司法救助”与N项“党建+社会救助”,协同县妇联将救助线索移送到民政、医保、教育等部门,共同开展综合性救助。 经多方协调,殷大姐申请到有利息补贴的2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她的二手家电铺终于又能开张了。同时,县妇联“牡丹花蕾”心理服务团队会定期为殷大姐开展心理疏导,县医保局也为她的父亲和丈夫办理了特病证,并协调康复治疗中心的医生上门提供康复指导,县妇联还联系到一家电子元器件加工厂,为其丈夫找到一份可居家劳动的工作。当然,我也找她的两个儿子聊了,鼓励他们认真准备考研复试。 一切尘埃落定,我们与县妇联进行回访。那天,殷大姐又哭了,不过,不再是感伤,而是感动和感谢。更令人欣喜的是,她的两个儿子都考上了知名高校硕博连读研究生。回访结束时已是傍晚,在沉静的夕阳中,我好像看到了自己过去几个月的身影,看到了检察官所说的最现实的法治和最动人的检护民生。 记者 叶会娟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