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而闭目静思,时而吞两口热茶,嘴里还不时默念着窸窣的语句。 片刻之后,他将“走到西湖去,湖边心怡然”这句灯谜快速记在了本子上。 “西湖的湖字的西边为三点水,与‘去’组合即为‘法’。湖边,指湖的一边,扣三点水,‘怡’字扣台,台加上三点水,即为‘治’。所以谜底就是‘法治’。”11月30日上午,在大渡口区翠华园小区,他将即兴创作的法治灯谜与记者分享。 他叫张践,是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市职工灯谜楹联学会理事、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巴渝灯谜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他坚持创作灯谜、推广灯谜,并将法治、文旅等主题融入巴渝灯谜的创作,不断提升灯谜的个性内涵与社会价值。 创作灯谜 年幼结缘 从此醉入“谜”途 张践的本职工作是大渡口区人民医院的主管药师,而跨界成为灯谜达人,源于儿时对灯谜的喜爱。1994年,张践加入了重庆市灯谜学会。2011年,他成功斩获全国灯谜大赛的冠军。如今,他研究、创作灯谜已有三十余载,参加过全国十多个省市近40次的现场灯谜比赛。 闲暇之余,或与三五谜友猜字解谜,或独自一人安静地创作灯谜,是他最享受的时光。他告诉记者,灯谜分为谜目、谜面和谜底,看似简单,其实很有讲究。要想成为猜灯谜的高手,知识积累很重要。 而创作灯谜,除了知识储备与灵感,也需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设定主题进行原创,并将热点和流行相结合,才能让创作的灯谜焕发出更蓬勃的生命力。 在大渡口区2024年春节期间的“文明城 双拥情”灯谜会上,张践紧扣大渡口区公园之美的特色,将其写进谜面,谜底则是长征地名,寓意为公园之城的建设是进行新的长征。 不仅如此,此次灯谜会上,他还首次将灯会融入灯谜竞猜现场,通过视觉感官提升灯谜会的氛围。张践介绍,灯谜互动性强,但观赏性弱。融入灯会后,绚丽的灯光配合精美的灯谜卡,吸引了很多的朋友互动竞猜,拍照打卡。 带着“个性” 力推巴渝灯谜 “好的灯谜作品,一定要有鲜明的个性。”交流中,张践反复向记者提到。 随即,他向记者展示了他在今年第四届小面文化节灯谜会上创作的小面主题灯谜:解放碑前看山城,灯笼之下尽灯城——龙岩;巴人同心朝前走,小面事业无小事——合肥……这些灯谜谜面连起来,就是一首写重庆小面发展的打油诗,其中每句或者两句猜一个或者两个城市,谜底涵盖了全国近30个省市的城市,目的就是展示重庆小面产业走遍中华的强大力量,个性鲜明、气势震撼。 又如在云南省2024年墨江国际双胞胎节灯谜会上,张践在策划创作过程中,把墨江全部乡镇名等元素融入灯谜,猜24个节气,寓意墨江走过一年四季,风调雨顺,颇有创作个性。 有了个性,就有了市场,灯谜的接受度愈来愈高。多年来,张践积极推动巴渝灯谜走进各地,他已经为重庆市和云南省近40个区县策划、创作、主持过现场的灯谜活动。目前,他正在积极策划大渡口区东正社区灯谜墙的设计与创作事宜。 法治入“谜” 助力普法宣传 “猜灯谜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是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活动。”张践表示,为了让非遗灯谜古今同频、与时俱进,就需要融入新事物、新名词、新术语。 他告诉记者,随着全面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对法治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当前不少社会热点问题也跟法治紧紧相连。通过这些法治热点,他产生了诸多灵感,并尝试着将法治融入灯谜。 “靠上面投入,布置泼水节——告发;人有口才生意火——团伙;花开日出暖,别后来异乡——缓刑……”在张践的书桌旁,记者看到几本法治灯谜征稿收录集,里面收录了他曾经参与法治灯谜征稿的部分作品。 张践表示,他最初尝试创作法治灯谜,就是参加各种法治灯谜的征稿比赛。这几年,他开始将法治灯谜落地,融入到自己策划主持的一些灯谜活动中。 比如,之前在大渡口新山村街道举办的“喜迎新春 法治灯谜”擂台赛中,张践就将自己原创的“循晓岚铁律,留孝直规则——遵纪守法”“在巴黎抱团做生意——合法经营”等法治灯谜融入其中,让参与者互动竞猜的同时,了解法律、学习法律。 张践表示,他会不遗余力地守住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记忆,并继续探索以非遗灯谜助力法治宣传的更多可能性,以法治之力护航非遗灯谜的保护与传承。 记者 饶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