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你这个电池不耐用!”一句抱怨,牵出一起涉案百万元的制造假冒品牌电池的犯罪团伙。该制假团伙将生产的假冒伪劣电池销售至重庆、河北、四川等多地,销售金额达300余万元。案发后,检察机关抽丝剥茧,最终成功打掉假电池产供销全链条犯罪团伙。 “我接到好几起顾客反映说买的电池不耐用,怀疑是进到假货了!”2021年11月,北碚区某商超老板向北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反映。经品牌方确认,该商超所卖电池确实为假冒产品,北碚区市场监管局随即将该线索移送至区公安分局。 经查,张某所卖的电池均是从周某处购买。随后,公安机关以周某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立案侦查,并邀请北碚区检察院依法提前介入,引导侦查。 在全面梳理案情后,北碚区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建议公安机关从销售终端入手,根据资金流水查询下家商超,对销售记录、销售品名进行比对,最终查实周某售假金额为6.4万余元。 案件看似明了,但在调查周某的物流信息和资金流向时,检察官发现案件的又一关键人物——与周某“串货”、同样销售假冒电池的廖某。在比对二人物流信息后,检察官发现二人所购买的假冒电池均来自河南新乡。 2023年7月,在检察机关引导侦查下,公安民警远赴河南查获两个制假窝点,抓获窝点负责人潘某、王某及员工15名,并顺藤摸瓜抓获向潘某销售假冒电池商标的犯罪嫌疑人张某。至此,这起跨区域、涉案人员多、涉案金额高的制假售假系列案终于水落石出。 2024年1月,公安机关分别以张某涉嫌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潘某、王某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廖某、周某等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移送北碚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为厘清每个窝点至销售的上下游情况,准确认定窝点涉案金额,实现全链条精准打击,北碚区检察院承办检察官重点对王某、廖某、张某近四年间的纸质笔记本、原始凭证、交易表格、物流信息等数据全面审查,并进行交叉比对,一一核实各制假窝点的犯罪数额。最终查明,犯罪嫌疑人王某销售给下家廖某、田某、胡某等人假冒电池涉案金额共计58万余元,犯罪嫌疑人潘某销售给下家周某、谢某等人假冒电池涉案金额共计291万余元。另查明,犯罪嫌疑人张某在明知潘某生产假冒电池的情况下,仍向其销售假冒的商标标识包装共计17万余个。 2024年4月至10月,北碚区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先后以潘某和王某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周某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张某涉嫌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向北碚区法院提起公诉,对犯罪情节轻微并积极退赃的下游经销商廖某等人作出微罪不起诉的同时移送北碚区市场监管局予以行政处罚。 日前,潘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三十八万元;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六万元;周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六万元。 记者 杨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