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荣昌区法院依托“梁远平工作室”“小公民法律课堂”、家庭教育爱心指导站、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等“四个平台”,有效构建服务保障未成年人的新格局,切实保障和促进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专题研究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指导全覆盖 2019年12月5日,首个“重庆法院小公民法律课堂教育实践基地”在荣昌区少年宫授牌。自此,推广速度不断加快的“小公民法律课堂”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受众需求,模拟法庭、情景剧表演、微电影播放、法治知识展、互动教学等体验式法治教育活动不断创新,周边产品相继推出,呈现出雨后春笋般蓬勃的生命力。 “小公民法律课堂”进校园 除了“小公民法律课堂”,荣昌区法院青少年法治教育正通过各种途径全面展开。2020年初,荣昌区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少年家事审判改革创新,建成独具荣昌特色的家事少年纠纷解决中心。2023年9月22日,家事少年纠纷解决中心更名为家事少年法庭,系全市首个专业化家事少年法庭,深化家事少年审判和工作机制改革,构建“合而不同”“相辅相成”的家事少年专业化审理机制,立足标杆性要求创新法治宣传、犯罪预防和家庭教育等工作。该法庭抓住家事审判和少年审判理念相通、程序相近、资源共享的特点,围绕“专”字发力,制定少年家事审判创新改革工作方案,打造“专”门中心平台,组建“专”业队伍,实行“专”用制度,开展“专”项普法,构建“一站式”妇女儿童维权平台,努力打造家事审判和少年审判融合发展的创新改革案例。 “梁远平工作室”共参与调处涉妇女儿童各类权益纠纷3000余件,接待咨询2900余人次,为妇女儿童撑起一片蓝天。自家事少年纠纷解决中心建立以来,已开展各类“小公民法律课堂”90余次。同时,家庭教育爱心指导站上下三级贯通,在峰高街道云教村村委会成立了荣昌区“家庭教育爱心指导站”首个村级站点,致力于荣昌家庭教育指导区镇村三级全覆盖。2023年,进一步拓宽“家庭教育爱心指导站”平台,设立村级站点2个,为家庭教育指导开辟乡村试点,推进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 当好青少年的良师益友
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川渝普法活动 荣昌区法院创建的荣昌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于2023年6月19日被重庆市教委、市高法院、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市普法办等5部门命名为重庆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该基地以“爱”为主题打造近2500平方米的“温馨家园”,进一步完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制机制、方式方法,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推进法治教育和法治实践相结合,构建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家庭“五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发挥引领示范、辐射带动的作用。基地内还创建了具有荣昌特色的爱心学校,设置青少年法治体验中心。 与此同时,荣昌区法院还依托该基地创新普法宣传形式。组建“小公民法律课堂”、法治教育工作室2个讲师团,由6人组成的法治教育队伍,8位中干被聘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形成拒绝欺凌,预防性侵、诈骗和家庭教育等一系列法治教育标准课件,组织编写《特色读本》等宣传丛书,邀请少年儿童参观法院、旁听庭审、参加模拟法庭等系列活动81次,先后接待参观2000余人次。通过“两微一端”平台发布司法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典型案例26个。 自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如何依法带娃成为广大家长关注的焦点。据荣昌区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荣昌区“家庭教育爱心指导站”应运而生。“家庭教育爱心指导站”汇聚了部门合力,明确九部门在“家庭教育爱心指导站”中的职能作用,形成政府统筹、司法引领、多方协作、社会参与、防化联动的合力。荣昌区法院在办理离婚纠纷案件中做到为有未成年子女的夫妻双方提供家庭教育指导100%覆盖。此外,该院还不断创新普法宣传形式,“车载便民法庭”“梁姐讲法”、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成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良师益友。 顾勇 通讯员 任禄荣 罗学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