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黄泥社区变化真是太大了!”日前,万州区分水镇黄泥社区村民廖井银感叹。现在的黄泥社区,村道宽敞平坦、干净整洁,果园、稻田、中药材基地里的生产井然有序,路边、院落绿树成荫,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新图景。 “村民的钱包更鼓,村民也会更加与村子一条心,富起来的村民都打起精神投入村子治理中。”黄泥社区党委书记陈思安说,3年前黄泥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全村人均纯收入1.1万元,今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9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集体经济的红利不仅充实着农民的腰包,也让乡村善治蹚出了一条“好路子”。 发展集体经济 保障治理“用钱有底” “原来种大豆,亩产三四十公斤,现在至少150公斤,能多卖千把元。”眼下,黄泥社区的大豆全面丰收,种植户冉崇元满脸笑容。不久前,他在大豆行间栽种了马铃薯,如今地里薯苗肥壮,长势喜人。再往前推,他还在地里收获了一季鲜食玉米,卖了4000多元。 冉崇元说,自从社区集体推广并示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后,他从示范基地里学到了复种、套种技术,种地越来越得心应手,增收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产业多了,村民心思都在发展产业上,矛盾纠纷少了,腰包也鼓了,很多事情就都好解决了。”陈思安说,在集体产业的示范带动下,许多村民通过一地多种,复种套种,种地收入翻了番。 腰包鼓起来了,参加社区活动也有了干劲。打扫村道、房前屋后,村民变得积极主动,参加集体果园管护,大家争先恐后,邻里之间也团结和谐了起来。 科学分配收益 推进治理“花钱有道” 在打望包的山头,漫山遍野的李子树经过三年成长已粗壮起来。村民在果园修枝、刷白、拉条,一派繁忙。“今年试挂果,卖了9万多元,明年盛产后,产值可达到100万元。”村民陈太顺一边修枝,一边高兴地说。 作为农村集体经济果园,打望包上380亩果园成为集体增收的金土地。陈思安告诉记者,社区采取收益分配“631”模式,即60%为全村村民分红,30%为村集体所有,10%为土地入股村民分红。而在集体经济产业管护中,社区采用“积分制”,以“积分超市”为载体,鼓励村民参加果园除草、施肥、剪枝、采果等获得积分,积分以每小时2分计,所得积分不仅可到“积分超市”兑换卫生纸、洗衣粉、电烤炉、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每年还根据积分多少评选“先进个人”并予以奖励。 “既解决了集体经济产业的管护问题,又激发了村民参与发展的积极性,收益分红后大家的获得感更强了。”陈思安说,黄泥社区现已有190户村民参与了集体产业建设,大家投身乡村治理、发展产业、环境卫生整治、共建生态宜居美好家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记者 熊一君 通讯员 尧华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