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由三点水旁和‘去’组成,意思就是说,要‘去不平’,做到像水一样公平。”日前,梁平年画少儿创作班里,梁平木版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梁平区实验小学美术老师莫绍萍,围绕本周宪法宣传主题,向孩子们介绍法治木版年画的创作背景和深意。
据悉,梁平区拥有5项国家级、26项市级、124项区级非遗项目,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梁平区利用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创作法治文化作品,增强法治宣传文化底蕴,不断激发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新的活力。 梁平区实验小学年画作坊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以莫绍萍为坊主,数名老师和学生为坊员,紧跟法治宣传工作需要,围绕宪法、民法典、反电诈、防欺凌等不同主题创作法治木版年画,寓教于乐、寓教于“画”,在创作作品过程中传递法律知识,铸牢法治信仰。梁平学生制作的多张年画作品荣获国家级、市级比赛荣誉,并被国家级美术教育刊物采用,师生创作的100多幅年画作品,被重庆市和梁平区出版发行200多万张(册),不断提升了梁平法治宣传工作的辨识度。
此外,围绕维护生态环境、识毒拒毒防毒、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等主题,梁平区创作的梁山灯戏《夜钓》《春风化雨沐新生》《柚子熟了》等优秀作品,充分展现了柚乡人民坚守法治底线、维护公平正义、关爱困难群体的朴素法治情怀,多次获得全国、全市戏剧类大奖,并受邀到北京、福建等多地演出。 下一步,梁平区将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在梁平抬儿调、梁平竹帘等非遗项目中的创作与探索,利用地方特色开展好法治宣传工作,让非遗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让法治宣传形式更新颖、内涵更丰富。 记者 罗翠 通讯员 赖正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