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的力量 ——读梁晓声散文集《独自走过悲喜》

时间: 2025-01-06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庞, 伊聆 阅读量:8370

◎ 陈伟雄

如果说《人世间》展现了梁晓声的倔强,那么《独自走过悲喜》这部书,便是梁晓声给现实的温柔。他的文字,如同冬日里的暖阳,穿过冰冷的云层,照亮了我的内心。

《独自走过悲喜》是著名作家,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创作的一部散文集。本书分为五辑,三十五篇文章,分享了他七十余年的经历与感悟。既有对苦难的书写,对亲情的描述,也有对小人物命运的关照。严肃与幽默同步,小情愫与大胸怀兼具。字里行间透露出他豁达、睿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梁晓声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现实主义风格。他始终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命运,用文字的力量为弱势群体发声,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的作品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广泛影响力。如《一个加班青年的明天》,讲述了小职员张宏在北京打拼的故事。他为了保住工作,无止境地加班,兢兢业业,如履薄冰,最后还是病倒,无奈请长假回了老家。表达了作者对现代青年生活状况的同情和担忧,以及希望自己能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再如《看自行车的女人》,刻画了一位遭受冤枉,却仍不失热心助人的看自行车女人,从而呼吁人们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应该给予平等和尊重。

梁晓声擅长从日常生活中挖掘人性的闪光点,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他的笔下,无论世间多么苦难,多少至暗时刻,人性的光芒都会穿透层层阻碍,照亮人生路。如《玻璃匠和他的儿子》一文中,围绕着玻璃刀上一粒金刚石的遗失,讲述了父子两人心理变化的过程。金刚石虽不能复得,但玻璃匠却能自我反省,改掉了暴躁的脾气,并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宽容大度,使儿子和父亲的关系从紧张变得融洽。平凡的小事,彰显着人性的光辉,更见证父爱的伟大。《瘦老头》一文,讲述了一位身患绝症的独居老头,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教育孩子的故事。瘦老头用爱、理想、耐心和他最后的生命构建了一个阳光课堂,意外地改写了一群失学儿童的人生。瘦老头就像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感人至深。

梁晓声的散文具有很强的情感感染力,容易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他对亲情的描写细腻真挚,充满温暖。如《兄长》一文,催人泪下。作者回忆哥哥对自己百般照顾和袒护,让他心存感激,但哥哥常年孤独地生活在精神病医院里,不能接到自己身边照顾,又让他感到深深地愧疚。那种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我想谁读了都会被感动。再如《第一支钢笔》讲述了作者想要一支吸水钢笔,可是家里境况不允许,他和母亲产生了冲突,一气之下跑出了家门。在风雨中,他想到了去桥下帮拉货的车夫推车,赚取小钱,然而当他伸手要钱时,却惊讶地发现这个车夫是自己的母亲。小小的钢笔不仅凝聚着母亲对儿子的爱,也给了儿子生活的勇气。

《独自走过悲喜》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成长的教科书,蕴含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低谷会让你看到很多东西,哪怕是庞然大物也曾是无名小卒,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低谷是变好的开始,哪怕是裂缝里透出的光,也要牢牢抓住,然后生出向阳而生的勇气。”给人以心灵的启迪。

梁晓声的文字简洁明快又韵味无穷,善于用朴素的词汇表达复杂的情感,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辞藻,却能让人在平实中感受到温暖的力量。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读者喜欢他的原因。

“这个世上没有不带伤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相信真正能治愈你的,只有自己。不去抱怨,不怕孤单,努力沉淀。世间皆苦,唯有自渡。”感谢梁晓声的《独自走过悲喜》这部书,它让我明白了无论生活如何曲折坎坷,都要坚定信念,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独自走过悲喜,迎接生命中每一个美好瞬间。

(作者作品散见《萧山日报》等报刊)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温情的力量 ——读梁晓声散文集《独自走过悲喜》

◎ 陈伟雄

如果说《人世间》展现了梁晓声的倔强,那么《独自走过悲喜》这部书,便是梁晓声给现实的温柔。他的文字,如同冬日里的暖阳,穿过冰冷的云层,照亮了我的内心。

《独自走过悲喜》是著名作家,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创作的一部散文集。本书分为五辑,三十五篇文章,分享了他七十余年的经历与感悟。既有对苦难的书写,对亲情的描述,也有对小人物命运的关照。严肃与幽默同步,小情愫与大胸怀兼具。字里行间透露出他豁达、睿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梁晓声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现实主义风格。他始终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命运,用文字的力量为弱势群体发声,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的作品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广泛影响力。如《一个加班青年的明天》,讲述了小职员张宏在北京打拼的故事。他为了保住工作,无止境地加班,兢兢业业,如履薄冰,最后还是病倒,无奈请长假回了老家。表达了作者对现代青年生活状况的同情和担忧,以及希望自己能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再如《看自行车的女人》,刻画了一位遭受冤枉,却仍不失热心助人的看自行车女人,从而呼吁人们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应该给予平等和尊重。

梁晓声擅长从日常生活中挖掘人性的闪光点,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他的笔下,无论世间多么苦难,多少至暗时刻,人性的光芒都会穿透层层阻碍,照亮人生路。如《玻璃匠和他的儿子》一文中,围绕着玻璃刀上一粒金刚石的遗失,讲述了父子两人心理变化的过程。金刚石虽不能复得,但玻璃匠却能自我反省,改掉了暴躁的脾气,并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宽容大度,使儿子和父亲的关系从紧张变得融洽。平凡的小事,彰显着人性的光辉,更见证父爱的伟大。《瘦老头》一文,讲述了一位身患绝症的独居老头,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教育孩子的故事。瘦老头用爱、理想、耐心和他最后的生命构建了一个阳光课堂,意外地改写了一群失学儿童的人生。瘦老头就像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感人至深。

梁晓声的散文具有很强的情感感染力,容易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他对亲情的描写细腻真挚,充满温暖。如《兄长》一文,催人泪下。作者回忆哥哥对自己百般照顾和袒护,让他心存感激,但哥哥常年孤独地生活在精神病医院里,不能接到自己身边照顾,又让他感到深深地愧疚。那种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我想谁读了都会被感动。再如《第一支钢笔》讲述了作者想要一支吸水钢笔,可是家里境况不允许,他和母亲产生了冲突,一气之下跑出了家门。在风雨中,他想到了去桥下帮拉货的车夫推车,赚取小钱,然而当他伸手要钱时,却惊讶地发现这个车夫是自己的母亲。小小的钢笔不仅凝聚着母亲对儿子的爱,也给了儿子生活的勇气。

《独自走过悲喜》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成长的教科书,蕴含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低谷会让你看到很多东西,哪怕是庞然大物也曾是无名小卒,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低谷是变好的开始,哪怕是裂缝里透出的光,也要牢牢抓住,然后生出向阳而生的勇气。”给人以心灵的启迪。

梁晓声的文字简洁明快又韵味无穷,善于用朴素的词汇表达复杂的情感,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辞藻,却能让人在平实中感受到温暖的力量。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读者喜欢他的原因。

“这个世上没有不带伤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相信真正能治愈你的,只有自己。不去抱怨,不怕孤单,努力沉淀。世间皆苦,唯有自渡。”感谢梁晓声的《独自走过悲喜》这部书,它让我明白了无论生活如何曲折坎坷,都要坚定信念,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独自走过悲喜,迎接生命中每一个美好瞬间。

(作者作品散见《萧山日报》等报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