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警方发布提醒—— 不透露验证码 过开心平安年

时间: 2025-01-10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庞, 伊聆 阅读量:8533

本网讯(记者 李亚)春节临近,骗子也开始“冲业绩”了。近日,高新区警方梳理了四大诈骗手段,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一定擦亮眼睛,保管好个人信息,不要泄露身份证号、手机号码、银行卡信息,坚决不要透露验证码信息,捂好“钱袋子”,过好平安年。

骗术1

免费开网店

近日,家住高新区含谷镇的邹先生遭遇了免费开网店诈骗。当天,邹先生刷短视频时看到一个“免费指导开网店”的广告,于是按照广告上的内容,添加了“指导老师”,并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下载了一个app,又在对方发来的网址里开设电商店铺。

店铺开设成功的当天,后台告知邹先生已经有顾客在其网店下了订单,要邹先生支付提货款后他们才能从后台仓库给顾客发货,顾客确认收货后,平台会给邹先生连本带利返款。邹先生按“指导老师”所说支付了第一笔提货款4700元。

过了几天,“指导老师”告知邹先生,下单的人很多,销售额已达70万,但由于邹先生没有按时支付提货款导致没能发货,已被顾客投诉,邹先生的网店也已经被查封。要解封,需要邹先生支付目前营业额的20%即14万元。对方称根据规定,平台可以垫付2万元,剩余12万元需要邹先生自己支付。随即,邹先生在对方的“诱导”下陆续支付“提货款”“解冻金”“个人所得税”等合计36万余元。完成转账后,邹先生以为网店已经如愿解封,马上就可以盈利,但后续对方一直以各种理由要求邹先生继续转账,邹先生这才意识到事情不对,于是选择了报警。

骗术2

快速涨粉

2024年12月初,学生小鱼(化名)用爷爷手机玩游戏时,添加了游戏里的陌生人为好友,随后对方发来一张二维码,称扫码就可以帮助小鱼的短视频账号涨粉。谁知小鱼扫码后,手机页面显示小鱼已涉嫌侵犯他人隐私,需要赔偿20万元,小鱼顿时就慌了,赶紧询问对方怎么处理,对方称收取费用,可以帮忙摆平。

随后,在对方的诱导下,小鱼将爷爷的银行账号、手机号、银行发来的验证码等一股脑儿给了对方,爷爷绑定微信的银行账户也被分5次转走了7995元。

随后,小鱼一直为“侵犯他人隐私”的事情惴惴不安,于是小鱼试图联系对方询问情况,这才发现对方早已把他拉黑。不巧的是,爷爷发现了微信里的钱不知所踪,这时,小鱼才向家人坦白了事情真相,一家人赶紧带着小鱼来派出所报了警。

骗术3

网上交友

近日,在含谷镇某公司上班的小周报警称在网上交友被骗2300余元。据了解,前不久,小周在宿舍玩QQ时有陌生人来添加好友,对方推荐给小周一个APP,称可以在上面进行婚恋交友。正值感情空窗期的小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下载并安装注册了APP。随后,“客服”告知需要其充值后不仅可交友,还可做任务返还。

小周在其指导下,扫描对方的二维码充值了1039元。随后在做任务返现的过程中,“客服”告知小周由于操作错误账户被冻结了,要解冻的话需要继续充值1296元,小周按“客服”指示又一次充值。原以为可以返现了,谁知“客服”仍然告知操作失败,要求小周继续充值,甚至游说小周贷款来充值。此时,小周终于醒悟过来自己是遇上电信诈骗了,于是到派出所报了警。

骗术4

投资理财回报高

近日,刘女士带着银行交易流水来到含谷派出所前台报警。刘女士称在2024年8月12日刷短视频时,一自称金融投资理财专家的陌生人询问其是否有理财需求。由于刘女士在银行购买过理财产品,便同意了对方加QQ好友的要求。

随后,在对方的引导下,刘女士下载了一款理财APP。同时,还被邀请加入一个企业微信群,群内各种理财产品的推荐信息不断涌现,刘女士在好奇心和贪念的驱使下,开始尝试购买产品。

起初,刘女士的投资获得了返利,这让她觉得这是一个可靠的理财产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投入的资金已经达到近16万,当她试图提现时,却发现账户内的资金已无法取出。这时,刘女士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面对这一情况,刘女士决定报警。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高新区警方发布提醒—— 不透露验证码 过开心平安年

本网讯(记者 李亚)春节临近,骗子也开始“冲业绩”了。近日,高新区警方梳理了四大诈骗手段,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一定擦亮眼睛,保管好个人信息,不要泄露身份证号、手机号码、银行卡信息,坚决不要透露验证码信息,捂好“钱袋子”,过好平安年。

骗术1

免费开网店

近日,家住高新区含谷镇的邹先生遭遇了免费开网店诈骗。当天,邹先生刷短视频时看到一个“免费指导开网店”的广告,于是按照广告上的内容,添加了“指导老师”,并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下载了一个app,又在对方发来的网址里开设电商店铺。

店铺开设成功的当天,后台告知邹先生已经有顾客在其网店下了订单,要邹先生支付提货款后他们才能从后台仓库给顾客发货,顾客确认收货后,平台会给邹先生连本带利返款。邹先生按“指导老师”所说支付了第一笔提货款4700元。

过了几天,“指导老师”告知邹先生,下单的人很多,销售额已达70万,但由于邹先生没有按时支付提货款导致没能发货,已被顾客投诉,邹先生的网店也已经被查封。要解封,需要邹先生支付目前营业额的20%即14万元。对方称根据规定,平台可以垫付2万元,剩余12万元需要邹先生自己支付。随即,邹先生在对方的“诱导”下陆续支付“提货款”“解冻金”“个人所得税”等合计36万余元。完成转账后,邹先生以为网店已经如愿解封,马上就可以盈利,但后续对方一直以各种理由要求邹先生继续转账,邹先生这才意识到事情不对,于是选择了报警。

骗术2

快速涨粉

2024年12月初,学生小鱼(化名)用爷爷手机玩游戏时,添加了游戏里的陌生人为好友,随后对方发来一张二维码,称扫码就可以帮助小鱼的短视频账号涨粉。谁知小鱼扫码后,手机页面显示小鱼已涉嫌侵犯他人隐私,需要赔偿20万元,小鱼顿时就慌了,赶紧询问对方怎么处理,对方称收取费用,可以帮忙摆平。

随后,在对方的诱导下,小鱼将爷爷的银行账号、手机号、银行发来的验证码等一股脑儿给了对方,爷爷绑定微信的银行账户也被分5次转走了7995元。

随后,小鱼一直为“侵犯他人隐私”的事情惴惴不安,于是小鱼试图联系对方询问情况,这才发现对方早已把他拉黑。不巧的是,爷爷发现了微信里的钱不知所踪,这时,小鱼才向家人坦白了事情真相,一家人赶紧带着小鱼来派出所报了警。

骗术3

网上交友

近日,在含谷镇某公司上班的小周报警称在网上交友被骗2300余元。据了解,前不久,小周在宿舍玩QQ时有陌生人来添加好友,对方推荐给小周一个APP,称可以在上面进行婚恋交友。正值感情空窗期的小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下载并安装注册了APP。随后,“客服”告知需要其充值后不仅可交友,还可做任务返还。

小周在其指导下,扫描对方的二维码充值了1039元。随后在做任务返现的过程中,“客服”告知小周由于操作错误账户被冻结了,要解冻的话需要继续充值1296元,小周按“客服”指示又一次充值。原以为可以返现了,谁知“客服”仍然告知操作失败,要求小周继续充值,甚至游说小周贷款来充值。此时,小周终于醒悟过来自己是遇上电信诈骗了,于是到派出所报了警。

骗术4

投资理财回报高

近日,刘女士带着银行交易流水来到含谷派出所前台报警。刘女士称在2024年8月12日刷短视频时,一自称金融投资理财专家的陌生人询问其是否有理财需求。由于刘女士在银行购买过理财产品,便同意了对方加QQ好友的要求。

随后,在对方的引导下,刘女士下载了一款理财APP。同时,还被邀请加入一个企业微信群,群内各种理财产品的推荐信息不断涌现,刘女士在好奇心和贪念的驱使下,开始尝试购买产品。

起初,刘女士的投资获得了返利,这让她觉得这是一个可靠的理财产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投入的资金已经达到近16万,当她试图提现时,却发现账户内的资金已无法取出。这时,刘女士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面对这一情况,刘女士决定报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