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工作报告看重庆发展大逻辑

时间: 2025-01-19 来源: 重庆瞭望 编辑: 叶桂君 阅读量:8590

2024年成绩怎么看,2025年工作怎么干?

答案或可从这份2万多字的报告中一一找寻。1月19日上午,重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市长胡衡华作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分析问题,部署工作,引发广泛关注。

预计2024年全市GDP增长5.7%、人均GDP突破10万元,紧扣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建设“六个区”,聚力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一连串数字密码,不仅透露了重庆发展的大逻辑,而且传递出重庆力争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五五”开局打好基础的清晰信号。

着眼于“全局之所需”,立足于“一域之所能”,把握战略定位,担起各自重任,这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底层逻辑。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凸显“全局”与“一域”这条鲜明主线。

从全局看,重庆将紧扣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建设“六个区”,确保国家重大战略落地见效。今年报告的一大亮点是:首次把“做实‘两大定位’”“建设‘六个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渝视察,赋予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要求在发挥“三个作用”上展现更大作为,标定了重庆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全局中的历史方位,指明了重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奋斗坐标。

其后,重庆迭代升级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体系构架,提出要重点打造“六个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

此外,重庆是中西部地区的直辖市,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承担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多重战略使命,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突出。

从一域看,2024年重庆交出了一份质量高、成色足的高分答卷,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正如报告所说:“我们在抢抓机遇中拼搏进取,在攻坚克难中奋楫前行,在积厚成势中赢得主动,成绩来之不易。”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向上向好,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产业结构向新向优,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动力活力加速释放,城乡治理水平稳步提升、民生福祉不断改善……过去一年,重庆顺利完成去年定下的主要目标任务,以一域服务全局的贡献度持续提升。

▲1月19日上午,重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市人民大礼堂隆重开幕。图为会议现场。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看清形势,抢抓机遇,放大优势,充分释放潜能,这是一个地方发展的现实逻辑。

对重庆而言,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收官之年当尽收官之责,关键之年当有关键之举。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力实干”的基调,将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推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再上新台阶。

形势分析精准。目前,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正处在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报告直面重庆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投资增长乏力,消费恢复不及预期,外贸进出口持续承压,有效需求不足亟待破解;产业多点支撑格局尚未形成,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民生保障依然存在薄弱环节,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等等。

当然,这些都是发展中、转型中的问题,只要思想不滑坡,总能在发展中找到应对之策。

机遇十分难得。重庆国家战略叠加、产业基础雄厚、交通枢纽发达等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突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干部群众精气神奋发昂扬,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迎来了难得机遇。报告在定调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中明确,“抢抓国家超常规宏观政策机遇”。

对重庆而言,2025年要紧紧抓住国家政策红利持续叠加释放、全面深化改革红利加速释放、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积厚成势等机遇,用好政策这个“船”和“桥”,在“时”与“势”的有机结合中持续巩固向好态势。

▲1月17日,渝中区解放碑,“非遗贺新春 赶个年味集”开街仪式现场舞蹈表演。记者 张春晓 摄/视觉重庆

锚定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这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实践逻辑。

思路清则方向明,方向明则信心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明确了2024年重庆发展成绩“怎么看”,而且还全面细化2025年工作“怎么干”,敲定了新阶段的“施工图”。

预期目标“质”“量”兼顾。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报告的一大看点是,提出了重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以GDP增速为例,去年重庆设定GDP增长目标为6%左右,实际预计可达到5.7%,经济增速高于“全国线”,在全国省份中位居前列。今年重庆继续将GDP的增长目标定在6%左右,在自身经济体量持续加大和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既体现了统筹兼顾经济增长的“质”与“量”,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节点任务相匹配,又体现出“跳一跳、够得着”的自我加压,进而为全国大局多做贡献的担当作为。

拼项目稳经济路径清晰。项目是稳增长的“压舱石”,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梳理发现,“项目”是报告中的高频词,共出现了50多次,释放出全力以赴拼项目的强烈信号。这与今年开年就举办重庆市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暨投产活动相互呼应。

新开工黔江至吉首高铁、万顺场储气库等重大项目,新开工重庆非遗馆、钓鱼城遗址博物馆等项目,挂牌建设嘉陵江、明月湖实验室,投用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加快推进生命科技城、东站TOD等项目……在重庆2025年项目清单上,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重大项目,彰显了全市上下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决心、魄力和后劲。

值得一提的是,备受各方关注的“璧山机场”“渝贵高铁”等均被写入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前期工作,释放出重大利好。

▲沙坪坝区赛力斯凤凰智慧工厂,刚刚下线测试后的问界新M7等待装车。通讯员 郭晋 摄/视觉重庆

惠民导向更加鲜明。“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今年报告提到了不少2025年民生红包,与老百姓息息相关,旨在“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011万平方米”“建设100个口袋公园、10座体育公园”“加装农村公路安全护栏4000公里”“为200万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今年重庆明显更加突出“民呼我为”,聚焦“急难愁盼”,尽心尽力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发展大逻辑更加清晰,智慧力量进一步汇聚,2025年加速跑、加油干、向前进的重庆,尤其值得期待!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重庆发展大逻辑

2024年成绩怎么看,2025年工作怎么干?

答案或可从这份2万多字的报告中一一找寻。1月19日上午,重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市长胡衡华作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分析问题,部署工作,引发广泛关注。

预计2024年全市GDP增长5.7%、人均GDP突破10万元,紧扣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建设“六个区”,聚力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一连串数字密码,不仅透露了重庆发展的大逻辑,而且传递出重庆力争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五五”开局打好基础的清晰信号。

着眼于“全局之所需”,立足于“一域之所能”,把握战略定位,担起各自重任,这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底层逻辑。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凸显“全局”与“一域”这条鲜明主线。

从全局看,重庆将紧扣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建设“六个区”,确保国家重大战略落地见效。今年报告的一大亮点是:首次把“做实‘两大定位’”“建设‘六个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渝视察,赋予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要求在发挥“三个作用”上展现更大作为,标定了重庆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全局中的历史方位,指明了重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奋斗坐标。

其后,重庆迭代升级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体系构架,提出要重点打造“六个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

此外,重庆是中西部地区的直辖市,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承担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多重战略使命,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突出。

从一域看,2024年重庆交出了一份质量高、成色足的高分答卷,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正如报告所说:“我们在抢抓机遇中拼搏进取,在攻坚克难中奋楫前行,在积厚成势中赢得主动,成绩来之不易。”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向上向好,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产业结构向新向优,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动力活力加速释放,城乡治理水平稳步提升、民生福祉不断改善……过去一年,重庆顺利完成去年定下的主要目标任务,以一域服务全局的贡献度持续提升。

▲1月19日上午,重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市人民大礼堂隆重开幕。图为会议现场。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看清形势,抢抓机遇,放大优势,充分释放潜能,这是一个地方发展的现实逻辑。

对重庆而言,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收官之年当尽收官之责,关键之年当有关键之举。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力实干”的基调,将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推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再上新台阶。

形势分析精准。目前,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正处在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报告直面重庆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投资增长乏力,消费恢复不及预期,外贸进出口持续承压,有效需求不足亟待破解;产业多点支撑格局尚未形成,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民生保障依然存在薄弱环节,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等等。

当然,这些都是发展中、转型中的问题,只要思想不滑坡,总能在发展中找到应对之策。

机遇十分难得。重庆国家战略叠加、产业基础雄厚、交通枢纽发达等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突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干部群众精气神奋发昂扬,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迎来了难得机遇。报告在定调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中明确,“抢抓国家超常规宏观政策机遇”。

对重庆而言,2025年要紧紧抓住国家政策红利持续叠加释放、全面深化改革红利加速释放、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积厚成势等机遇,用好政策这个“船”和“桥”,在“时”与“势”的有机结合中持续巩固向好态势。

▲1月17日,渝中区解放碑,“非遗贺新春 赶个年味集”开街仪式现场舞蹈表演。记者 张春晓 摄/视觉重庆

锚定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这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实践逻辑。

思路清则方向明,方向明则信心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明确了2024年重庆发展成绩“怎么看”,而且还全面细化2025年工作“怎么干”,敲定了新阶段的“施工图”。

预期目标“质”“量”兼顾。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报告的一大看点是,提出了重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以GDP增速为例,去年重庆设定GDP增长目标为6%左右,实际预计可达到5.7%,经济增速高于“全国线”,在全国省份中位居前列。今年重庆继续将GDP的增长目标定在6%左右,在自身经济体量持续加大和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既体现了统筹兼顾经济增长的“质”与“量”,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节点任务相匹配,又体现出“跳一跳、够得着”的自我加压,进而为全国大局多做贡献的担当作为。

拼项目稳经济路径清晰。项目是稳增长的“压舱石”,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梳理发现,“项目”是报告中的高频词,共出现了50多次,释放出全力以赴拼项目的强烈信号。这与今年开年就举办重庆市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暨投产活动相互呼应。

新开工黔江至吉首高铁、万顺场储气库等重大项目,新开工重庆非遗馆、钓鱼城遗址博物馆等项目,挂牌建设嘉陵江、明月湖实验室,投用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加快推进生命科技城、东站TOD等项目……在重庆2025年项目清单上,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重大项目,彰显了全市上下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决心、魄力和后劲。

值得一提的是,备受各方关注的“璧山机场”“渝贵高铁”等均被写入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前期工作,释放出重大利好。

▲沙坪坝区赛力斯凤凰智慧工厂,刚刚下线测试后的问界新M7等待装车。通讯员 郭晋 摄/视觉重庆

惠民导向更加鲜明。“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今年报告提到了不少2025年民生红包,与老百姓息息相关,旨在“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011万平方米”“建设100个口袋公园、10座体育公园”“加装农村公路安全护栏4000公里”“为200万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今年重庆明显更加突出“民呼我为”,聚焦“急难愁盼”,尽心尽力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发展大逻辑更加清晰,智慧力量进一步汇聚,2025年加速跑、加油干、向前进的重庆,尤其值得期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