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发权组织戒毒人员购买生活物资
徐发权(中)军装照 在我市未成年人教育矫治所,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个身影:个子不高,身形微胖,花白的头发下,一双不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对人友善,面容和蔼,让人感觉浑身充满活力;为人诚恳,做事踏实,面对工作从不推诿,遇到困难绝不退缩,总是以知难而进的顽强作风,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他就是我市未成年人教育矫治所二大队民警徐发权,一个在部队服役18个年头的“老兵”。 不畏艰险 开启军旅生涯 1987年10月,19岁的徐发权怀揣着对绿色军营的向往,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边防战士。因为表现出色,他被选派到天津运输工程学院学习。从云南到湖北再到重庆,他由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汽车兵,先后历任排长、副连长、指导员、副教导员等职务。 回忆起18年的军旅生涯,老徐印象最深的是在汽车营跑“川藏线”的那段日子。“恶劣的气候、崎岖的道路和不可预测的突发情况,我们每天都面临着生离死别。记得有一次,营队拉货翻越二郎山,由于地面湿滑加上车子惯性,一时刹不住车,险些掉进悬崖。逃过一劫,稍作调整,又继续上路。这样的险况,大家都习以为常。”面对采访,他腼腆地说。 除了正常的运输任务外,徐发权最难忘的就是严格的军事训练。他说:“记得有一年夏天,汽车营到高原野外训练,近4000米的海拔,昼夜温差达到50多度,脸和手臂被紫外线灼起水泡,再加上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夜里更是难以入眠。”尽管如此,但老徐从始至终都没叫过一次苦、喊过一声累。他以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作风,完成了所有科目的训练,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刻苦钻研 练就过硬本领 转业到未教所,徐发权的橄榄绿军装换成了蓝色警服。他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从一名职业军人转型为戒毒所民警。“当时,最怕自己不懂业务被别人笑话”。为此,他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寒风凛冽,无论在基层大队,还是机关办公楼里,经常能看到他跑上跑下的身影,从小到戒毒人员生活日用品的发放,大到重病学员手术住院时的值守,从认真熟记政策法规,到耐心为家属解答疑惑,他都全心投入。 很快,徐发权就用军人的刚毅和坚强,实现了从“新兵蛋子”到“活字典”的华丽转身。他勤奋努力、踏实肯干、善良朴实的作风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肯定,他制定的大队生活卫生工作一日流程受到领导的好评,他提出的营养餐供餐模式得到戒毒人员的赞同,他对家庭困难学员的真情帮扶获得家属的赞誉…… 循循善诱 感化颗颗“顽石” 在所里,徐发权有一个特别的称谓——老太爷,一方面是因为五十不到的年龄,就满头花白发,颇显“资历”;另一方面是不管工作还是生活,对待同事还是戒毒人员,他都以诚相待。从警12年,他平均每月与戒毒人员个别谈话近50人次,经他教育矫治的戒毒人员近千人,在他谆谆教导下,许多浪子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2015年5月,大队收治了一名戒毒学员小张,刚开始他还能听管服教,配合戒毒治疗。没过多久,细心的徐发权就发现小张情绪低落,思想波动较大。经了解,原来小张家中出现重大变故,妻子患结肠癌住院,生活不能自理,两岁女儿无人看管。老徐知道后,多次和小张谈心,鼓励他要坚定信念,并在生活上给予他关照,安排他和家人联系,稳定他的情绪。同时及时向领导汇报,通过单位和上级部门,积极协调公安机关寻求政策上的支持。最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成功为小张变更为社区戒毒,为这个家庭解了燃眉之急。 转业后,徐发权先后6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5次被市司法局、市教育矫治局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面对荣誉,老徐看得很淡然,更显得淡定:“现在的条件比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好多喽,在岗一分钟,尽责六十秒,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而已。” 记者 谭 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