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4日,涪陵区下起了罕见的太阳雨,正在训练场组织训练的武警重庆四支队官兵,借着大雨带来的凉意掀起了新的训练高潮。
2017年7月26日,四支队组织官兵前往“8· 16”核军工洞国防教育基地,在地下70米聆听先辈献身国防事业的故事。图为工作人员为官兵介绍地下核军工洞的污染处理厂房。
2016年5月16日,四支队官兵正在进行处置公交车劫持人质训练。
2016年6月5日,涪陵区319国道突发山洪,四支队一中队官兵参与抗洪抢险救援。
2017年7月21日,重庆持续高温,四支队特战队员在全装进行野外训练,图为弓弩手进行搜索训练。 涪陵区地处长江、乌江交汇处,素有渝东南大门之称,驻守在这片热土的武警重庆总队四支队,近年来,先后5次被武警总部、武警重庆总队表彰为先进支队,所属“南川区中队”25年被表彰为标兵中队,2015年更被武警总部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先后涌现出“武警部队十佳四会政治教员”李根民、徐墨林,首届“山城卫士”陈刚和“处突尖兵”李巧龙、何茂涛等英模。一个支队为何能长期保持辉煌?他们能打仗、打胜仗的血性虎气从何而来?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记者带着这一疑问走进这个支队。 让革命精神植入官兵灵魂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 一处红色景观就是一个课堂,一段红色历史就是一部教材。据了解,该支队驻地有“8·16”核军工洞这一得天独厚的红色教育资源,每逢新兵入伍、老兵退役、重要党日活动,都要组织官兵到这里接受战斗精神教育。 上等兵韩成果自幼习武,身上全是腱子肉,一身武艺、本领高强,被大家称为“功夫王子”。2016年6月21日,夜黑如墨。第二季度魔鬼周训练周,该支队组织官兵到野外陌生地域开展夜间战术对抗,当小组长周翔下达搜索命令后,大家立即交替掩护搜索前进,可是韩成果一直紧跟周翔,并未完成任务。很快,他们小组被对手“俘虏”,导致这次“行动”失败。 周翔并没有责怪韩成果,反过来还安慰他,希望下次他能独立行动、勇敢应对。韩成果不缺体能技能,缺的是军人敢打敢拼的血性虎气。 “当年,6万余人的大军在洞内不见天日地奋战8年,构筑了这个世界最大的人工洞体。”83岁的老红军周德全已是第5年向官兵们解说当年战斗的情景。看着老红军给大家讲述革命先辈的英雄壮举,韩成果听了,他深深地低下了头,周翔说:“军人的血性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们在革命前辈身上,看到作为一名革命军人应有的血性虎气。战士没有血性,就缺少了逢敌亮剑的勇气,关键时刻必然败北。” 离开“8·16”核军工洞,韩成果仍若有所思。从那以后,他在训练场上变成了一名呱呱叫的兵,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他都冲在前,平时在中队练习散打,他常常是“一对二”,俨然成为新的训练典型。 让战斗精神渗进官兵骨髓 干部站排头、当先锋,党员打头阵、当模范,在支队已经形成了传统。 2015年初,该支队刚学习完《纲要》,一中队便按照《纲要》,从严从难拓展训练。因为场地限制,中队攀登课目属于短板,在七层高的公寓楼上开展训练,这是第一次,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公寓楼旁边就是悬崖,站在顶楼朝下望去,显得特别高。一名班长提出20米的高度,人站在上面腿都发抖,太危险了,容易出问题!排长柳梁译理解大家的顾虑,但他心里有底。原来,为了确保训练安全,他翻遍了所有涉及楼房攀登、高空索降的相关教材,看了一遍遍的教学视频,记下了三十多页的笔记。 2017年4月,总队组织的第二季度训练周,支队下士李鸿忠参加四百米障碍考核中,不慎在云梯上滑落,把脚踝扭伤了。但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跑完了全程,且成绩优秀。班长杨国江看到李鸿忠的脚踝肿得像个馒头,不让他参加剩下的课目。但是李鸿忠却忍着剧痛,坚持参加完剩余的课目,并取得优异成绩。 近年来,该支队涌现出军事训练尖子百余名,80多人在军事大比武、反恐处突、抢险救援中表现突出而立功受奖。支队长白建说,“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这是支队的一种战斗精神,它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激荡官兵奋斗的热血。” 让血性虎气扎根官兵心底 最让股长莫才敏记忆犹新的,是在南川区中队当队长时亲身经历的一件事。2016年3月,莫才敏从二中队指导员的岗位调整到南川区中队任中队长。刚到中队没多久,支队便开始了勤训轮换,他带中队官兵在教导队参加集训。 在一次五公里测试中,上等兵薛扬偷偷将水壶里的水倾倒干净,以便轻装上阵。测试结束后,中队集体成绩果然位居前列。谁知测试结束后,班长吴晓龙检查大家装具,发现他水壶未装水之后,主动向上级报告,请求第二天早晨重新测试成绩。 回到寝室,班长吴晓龙主动向大家说明情况:“今天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战斗力标准降不得……”听着班长的慷慨陈词,薛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大家道歉。 训练不达标,带兵就没有说服力。薛扬暗下决心,雷打不动的坚持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段时间后,薛扬的军事素质突飞猛进,在支队的每月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 训练条件严于大纲,训练标准高于大纲,训练形式不拘泥于大纲,这是中队坚持多年的做法。 2016年底,支队选拔特战队员。每名参训队员负重20公斤进行20公里武装奔袭、水上擒拿、翻越火障、楼房攀登等难度大的训练课目,全方位锤炼官兵的体能、技能、智能。 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选拔考核,对不达标的参选队员实行淘汰制。体力不支马上淘汰,违反规则立马出局。通过三天的极度苛刻、极端严格的考核,竟然没一人被淘汰。经过长期的超标准严训、超强度摔打、超常规磨砺,该支队反恐尖刀的刀锋愈加锋利。 该支队政委张名胜告诉记者:“支队官兵的血性有根,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原因很简单,我们时刻牢记习主席的讲话精神。同时,坚持思想引领与实践转化相结合,把学习成果向有效提升部队打胜仗能力聚焦。” 记者 朱颂扬 通讯员 曹伟 陈良友 熊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