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55 次提及“法治”:释放依法治国最强音

时间: 2017-10-23 来源: 中国长安网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976

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又一次行进到关键节点。

10月18日上午九时,人民大会堂,雄壮的国歌又一次奏响。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在这场全球瞩目的盛会里,在长达68页的报告中,“法治”二字重千钧。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依法治国实践”……55次提及“法治”,奏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全面升级的嘹亮号角;55次提及“法治”,绘制亿万人民向往公平正义的幸福指南。

一个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国家

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处,肩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着战略思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思想的光芒,在人民大会堂绽放。

“我为十八大以来法治中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自豪,”十九大代表、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巷口法庭庭长黄志丽感慨地说,一项项立法成果应时而生,一个个法律空隙被及时填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形成和完善,夯实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固基石。

“与其他领域一样,在依法治国方面,这五年也是‘很不平凡的五年’,举措最为有力、成就最为丰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全新阶段,成果有目共睹。”谈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十九大代表、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蔡志萍倍感振奋。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

“我们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群众的关怀嘱托体现好贯彻好,契合当下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回应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十九大代表、江苏省靖江市人民法院副院长陈燕萍表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法治的表述引起了十九大代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龚稼立的极大关注。“‘法治’频繁出现在各个章节,超出了历届党代会。这其中,既有对成效的充分肯定,又有对问题的清醒认识,更有作为奋斗目标的明确要求。”龚稼立说,和谐稳定、公平正义、安居乐业,都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最基本的需求。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既感到使命光荣,又感到责任重大。

一个新方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不仅是一种国家治理方式,更是一种治理理念。砥砺奋进的五年,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大棋局中,法治的作用不断强化,法治的理念反复重申。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被明确作为14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字字珠玑,指引方向。

“报告把对全面依法治国提到更高位的站位,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十九大代表、四川省剑阁县人民法院开封人民法庭庭长郭兴利表示,要以十九大报告精神为引领,努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为推进依法治国发挥模范表率作用。

十九大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这一表述令十九大代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田立文印象深刻。

“我深刻感受到,政法工作和司法体制改革之所以能取得突出进步和显著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田立文表示,人民法院作为党领导下的国家审判机关,必须把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首位,坚定不移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和党中央权威,永葆对党绝对忠诚,毫不动摇地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依法治国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关键位置来谋划、推进。”十九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陈美荣感慨,这五年法治中国建设驶入了快车道。法治建设步伐一步步向前,公平正义更加可见可感,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要深入推进依法治国理念,进一步创新‘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在陈燕萍看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推动巡回审判走进校园、走进村居、走进工厂,不断培植公民的法治精神,让法治信仰深入人心。

一幅新蓝图: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目标明确,再艰难的路也不会迷失方向。

十九大报告为未来五年法治中国描绘了新蓝图: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人民法院深入推进公正司法,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断完善,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相继推出,一批重大冤假错案被得到纠正,公平正义正在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走近群众、温暖你我。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而言,这是从思维方式到行为方式的革新,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强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田立文表示,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法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十九大代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读了一遍又一遍。

“十九大报告关于司法改革虽然只有一句话,但笔墨很重。”从十七大到十九大,连任三届党代表,宋鱼水的体会是,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司法体制改革。“原因之一是我们国家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宋鱼水说,新的发展时期案件大量涌进法院,需要司法全面应对,大幅度提升裁判规则的公信力,树立司法权威。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司法体制改革作出的重要指示,鲜明勾勒出法治领域的历史性突破和卓越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战线坚持正确改革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高度来谋划和推动司法体制改革,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使命。”十九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金英说。

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国家一切治理无不关乎法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55次提到法治,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政法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和信心。”开幕式后,十九大代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郑小红在笔记本上重重地写下了一行字:这让我有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

新目标催人奋进,新方略高瞻远瞩,新蓝图鼓舞人心——

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昂首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大道上,足音铿锵,步伐坚定有力!(李阳)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十九大报告55 次提及“法治”:释放依法治国最强音

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又一次行进到关键节点。

10月18日上午九时,人民大会堂,雄壮的国歌又一次奏响。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在这场全球瞩目的盛会里,在长达68页的报告中,“法治”二字重千钧。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依法治国实践”……55次提及“法治”,奏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全面升级的嘹亮号角;55次提及“法治”,绘制亿万人民向往公平正义的幸福指南。

一个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国家

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处,肩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着战略思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思想的光芒,在人民大会堂绽放。

“我为十八大以来法治中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自豪,”十九大代表、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巷口法庭庭长黄志丽感慨地说,一项项立法成果应时而生,一个个法律空隙被及时填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形成和完善,夯实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固基石。

“与其他领域一样,在依法治国方面,这五年也是‘很不平凡的五年’,举措最为有力、成就最为丰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全新阶段,成果有目共睹。”谈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十九大代表、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蔡志萍倍感振奋。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

“我们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群众的关怀嘱托体现好贯彻好,契合当下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回应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十九大代表、江苏省靖江市人民法院副院长陈燕萍表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法治的表述引起了十九大代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龚稼立的极大关注。“‘法治’频繁出现在各个章节,超出了历届党代会。这其中,既有对成效的充分肯定,又有对问题的清醒认识,更有作为奋斗目标的明确要求。”龚稼立说,和谐稳定、公平正义、安居乐业,都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最基本的需求。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既感到使命光荣,又感到责任重大。

一个新方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不仅是一种国家治理方式,更是一种治理理念。砥砺奋进的五年,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大棋局中,法治的作用不断强化,法治的理念反复重申。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被明确作为14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字字珠玑,指引方向。

“报告把对全面依法治国提到更高位的站位,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十九大代表、四川省剑阁县人民法院开封人民法庭庭长郭兴利表示,要以十九大报告精神为引领,努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为推进依法治国发挥模范表率作用。

十九大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这一表述令十九大代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田立文印象深刻。

“我深刻感受到,政法工作和司法体制改革之所以能取得突出进步和显著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田立文表示,人民法院作为党领导下的国家审判机关,必须把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首位,坚定不移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和党中央权威,永葆对党绝对忠诚,毫不动摇地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依法治国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关键位置来谋划、推进。”十九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陈美荣感慨,这五年法治中国建设驶入了快车道。法治建设步伐一步步向前,公平正义更加可见可感,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要深入推进依法治国理念,进一步创新‘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在陈燕萍看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推动巡回审判走进校园、走进村居、走进工厂,不断培植公民的法治精神,让法治信仰深入人心。

一幅新蓝图: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目标明确,再艰难的路也不会迷失方向。

十九大报告为未来五年法治中国描绘了新蓝图: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人民法院深入推进公正司法,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断完善,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相继推出,一批重大冤假错案被得到纠正,公平正义正在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走近群众、温暖你我。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而言,这是从思维方式到行为方式的革新,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强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田立文表示,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法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十九大代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读了一遍又一遍。

“十九大报告关于司法改革虽然只有一句话,但笔墨很重。”从十七大到十九大,连任三届党代表,宋鱼水的体会是,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司法体制改革。“原因之一是我们国家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宋鱼水说,新的发展时期案件大量涌进法院,需要司法全面应对,大幅度提升裁判规则的公信力,树立司法权威。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司法体制改革作出的重要指示,鲜明勾勒出法治领域的历史性突破和卓越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战线坚持正确改革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高度来谋划和推动司法体制改革,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使命。”十九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金英说。

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国家一切治理无不关乎法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55次提到法治,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政法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和信心。”开幕式后,十九大代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郑小红在笔记本上重重地写下了一行字:这让我有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

新目标催人奋进,新方略高瞻远瞩,新蓝图鼓舞人心——

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昂首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大道上,足音铿锵,步伐坚定有力!(李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