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有梦想可奔赴

时间: 2017-11-24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088

予生于蜀中眉州齐乐郡,眉州者,东坡故里;齐乐者,端淑故乡。东坡唱罢大江东,端淑始著为学篇。清代同乡先贤彭端淑先生,字乐斋,雍正年间进士,有清一代二百六十八年,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著《为学》一文,言及读书为学之道,传习至今。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学习之道在于“为与不为”,只要有“旦旦而学之”的信念与“久而不怠焉”的坚持,任何人都能学有所成。时至今日,浮躁之风渐兴,世人多速求功名利禄,唯不愿青灯枯卷、十年寒窗。须知读书则心静,心静则心定,心定则心安,心安则行端,行端而后能平安。若无读书、心安、行端之三境,则早晚必遭祸端,虽能速成一二,亦莫能长久。《道德经》有云“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人之一生,名利非吾辈本体,乃身外之物,需做到求之有度、持之有道、享之有节,方可平安。

王阳明先生有云:“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吾辈虽距离圣贤万里之遥,然“读书”二字万不可荒废,读书乃修身克己之基,安生立命之本。读书之道,戒急、戒空、戒浮,宜缓、宜实、宜沉。毛泽东主席于延安整顿学风时期,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曾告诫诸同志切莫“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言简意赅、精辟入里,一语切中学风之弊。为学、修身、立业,均需以“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的心态,谨记诸葛孔明先生《诫子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之箴言,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焚膏继晷、夙兴夜寐、朝乾夕惕,方可略成些许。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此语被今人谬误已久,此“为”乃“修为”之意,意为人若不读书、不修为,言行举止必然会出现偏差,苍天与大地早晚会降下祸端,对之施以惩戒。此“为己”绝非蛊惑世人追名逐利、损人利己,而是劝导世人读书进学、修身养性,实属醒世恒言,吾辈当铭记恪守。

王阳明先生倡导“知行合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主张以读书来发现我们的本心,以书中的道理来启发自我,此乃致良知;再以良知来指导我们的言行,在行为中行善去恶,此乃格物。对于读书的态度,阳明先生有云:“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意为:如果自己懒得看书,就强迫自己去看书,这就是对症下药的方法。此语与端淑先生《为学》中“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有殊途同归之意,皆强调读书中的“为”字。无为则不学,不学亦无术,终成墙上芦苇、山中竹笋,天下无一事可成。

读书、立业尤忌“浮躁”,浮躁之念起,则贪念必伴生,贪名、贪利、贪闲,心有异动则行必失范,终致功败垂成、空留遗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慎独慎微”,苏洵先生曾曰“君子始慎而无后忧”,我们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均需“心有戒尺”“行有所止”,方能学有所成、业有所立。东坡先生有云“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能忍受贫贱劳苦者此乃志士,能耐住富贵闲散者可谓君子,可为而不为,方为君子之“忍”。读书、立业略有所成后,更忌“浮躁”,若贪图财帑、贪恋虚名、滥用权柄、沉溺闲散,心神失定而忘乎所以,必将前功尽弃,一失足成千古恨。

日月盈昃,烟云过眼;此间岁月,弹指挥间。值此丁酉,国泰民安;青春年华,献予法治。必先有心定、志坚、行端,而后能体健、家和、业兴。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忠孝为本,勤勉为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检一天,公允一日;读书一年,笃学一载;勤慎一生,无悔一世。

愿有梦想可奔赴,亦有岁月可回首。

(作者供职于九龙坡区检察院)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愿有梦想可奔赴

予生于蜀中眉州齐乐郡,眉州者,东坡故里;齐乐者,端淑故乡。东坡唱罢大江东,端淑始著为学篇。清代同乡先贤彭端淑先生,字乐斋,雍正年间进士,有清一代二百六十八年,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著《为学》一文,言及读书为学之道,传习至今。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学习之道在于“为与不为”,只要有“旦旦而学之”的信念与“久而不怠焉”的坚持,任何人都能学有所成。时至今日,浮躁之风渐兴,世人多速求功名利禄,唯不愿青灯枯卷、十年寒窗。须知读书则心静,心静则心定,心定则心安,心安则行端,行端而后能平安。若无读书、心安、行端之三境,则早晚必遭祸端,虽能速成一二,亦莫能长久。《道德经》有云“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人之一生,名利非吾辈本体,乃身外之物,需做到求之有度、持之有道、享之有节,方可平安。

王阳明先生有云:“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吾辈虽距离圣贤万里之遥,然“读书”二字万不可荒废,读书乃修身克己之基,安生立命之本。读书之道,戒急、戒空、戒浮,宜缓、宜实、宜沉。毛泽东主席于延安整顿学风时期,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曾告诫诸同志切莫“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言简意赅、精辟入里,一语切中学风之弊。为学、修身、立业,均需以“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的心态,谨记诸葛孔明先生《诫子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之箴言,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焚膏继晷、夙兴夜寐、朝乾夕惕,方可略成些许。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此语被今人谬误已久,此“为”乃“修为”之意,意为人若不读书、不修为,言行举止必然会出现偏差,苍天与大地早晚会降下祸端,对之施以惩戒。此“为己”绝非蛊惑世人追名逐利、损人利己,而是劝导世人读书进学、修身养性,实属醒世恒言,吾辈当铭记恪守。

王阳明先生倡导“知行合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主张以读书来发现我们的本心,以书中的道理来启发自我,此乃致良知;再以良知来指导我们的言行,在行为中行善去恶,此乃格物。对于读书的态度,阳明先生有云:“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意为:如果自己懒得看书,就强迫自己去看书,这就是对症下药的方法。此语与端淑先生《为学》中“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有殊途同归之意,皆强调读书中的“为”字。无为则不学,不学亦无术,终成墙上芦苇、山中竹笋,天下无一事可成。

读书、立业尤忌“浮躁”,浮躁之念起,则贪念必伴生,贪名、贪利、贪闲,心有异动则行必失范,终致功败垂成、空留遗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慎独慎微”,苏洵先生曾曰“君子始慎而无后忧”,我们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均需“心有戒尺”“行有所止”,方能学有所成、业有所立。东坡先生有云“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能忍受贫贱劳苦者此乃志士,能耐住富贵闲散者可谓君子,可为而不为,方为君子之“忍”。读书、立业略有所成后,更忌“浮躁”,若贪图财帑、贪恋虚名、滥用权柄、沉溺闲散,心神失定而忘乎所以,必将前功尽弃,一失足成千古恨。

日月盈昃,烟云过眼;此间岁月,弹指挥间。值此丁酉,国泰民安;青春年华,献予法治。必先有心定、志坚、行端,而后能体健、家和、业兴。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忠孝为本,勤勉为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检一天,公允一日;读书一年,笃学一载;勤慎一生,无悔一世。

愿有梦想可奔赴,亦有岁月可回首。

(作者供职于九龙坡区检察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