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

时间: 2018-02-23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178

春节,俗称“年节”“大年”等,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佳节。大年三十,是中国人眼中最看重的时间,是亲人团圆的日子。只要进入腊月,在外的务工人员、商人、政府官员、学生,便自然而然陡生出一股浓浓的乡愁。一年没见面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七大姑八大姨,突然间在脑海里翻腾起来,刺激着游子敏感的神经。于是乎,手里的一大堆事暂时搁下,什么都不想干了,只想回家,就奔大年三十,与家人相聚。

大年三十这天,如果没有回家便很难过。一个人、一家人,会感到无比的孤单落寞,从微信、QQ、短信上,不停地翻看着来自家乡的任何信息,仿佛自己变成了被抛弃的人,蜷缩在异地他乡。即使有家人的陪伴,表面上其乐融融,看见朋友圈新年里喜庆的照片,便掩饰不住内心的凄凉和酸楚,魂不守舍,空落落的。

大年三十,亲人团聚是最放松最自由的时间。一年中累积的压抑的负能量,便会情不自禁地宣泄。起早贪黑的劳作,商场里的倾轧,遭人欺凌欺骗,几杯酒下肚,便开始倾倒。有喝得醉醺醺颠三倒四找不着北的,有猜拳行令直到深夜不愿散席的……男人们开怀畅饮,女人们喜笑颜开。

大年三十主要意义还是团聚,人们藉此表达亲情。早上吃过汤圆,头一件事便是给逝去的亲人上坟,接下来便是与家中人商议来年大事。备下的最好酒菜,通通取出,摆上餐桌,中午吃团圆饭。家中男女老少,当天就得换上新衣,洗掉一年的污迹,让自己整洁漂亮。小孩子则穿梭在大人之间,不时仰头张望,希望长辈们多给点压岁钱……晚上,大家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守岁,低头猛戳手机,争抢几块几毛一闪即逝的拼手气红包。

过大年的传统习俗起于何时,我不知确切时间。历史记载,聪明的华夏先祖发明了自己的历法,称为“古历”“农历”“阴历”,将腊月三十定为一年的终点。年分春夏秋冬,而大年三十正是冬季的最后一天,只有过了这一天,才算正式送走旧年,进入新年。这样的历法沿袭几千年,在中国人中扎了根。至今,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和民族,大多仍沿袭农历的传统节日,这大抵就是中国人何以看重大年三十的原因吧。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曾演绎过无数次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尤其是在战争年代,多数家庭流离失所,吃不饱穿不暖,最担忧的是过年,他们将大年三十视为年关,甚至鬼门关。要闯过这一关,当然就靠一家人勠力同心,一起挺过。经年累月,大年三十便成为一个民族最深沉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成为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情绪和情结。虽然苦难的岁月不复存在,但这样的节日,是断然不会被人遗忘的。

大年三十,咱们团圆……

(作者供职于石柱县人民检察院)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大年三十

春节,俗称“年节”“大年”等,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佳节。大年三十,是中国人眼中最看重的时间,是亲人团圆的日子。只要进入腊月,在外的务工人员、商人、政府官员、学生,便自然而然陡生出一股浓浓的乡愁。一年没见面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七大姑八大姨,突然间在脑海里翻腾起来,刺激着游子敏感的神经。于是乎,手里的一大堆事暂时搁下,什么都不想干了,只想回家,就奔大年三十,与家人相聚。

大年三十这天,如果没有回家便很难过。一个人、一家人,会感到无比的孤单落寞,从微信、QQ、短信上,不停地翻看着来自家乡的任何信息,仿佛自己变成了被抛弃的人,蜷缩在异地他乡。即使有家人的陪伴,表面上其乐融融,看见朋友圈新年里喜庆的照片,便掩饰不住内心的凄凉和酸楚,魂不守舍,空落落的。

大年三十,亲人团聚是最放松最自由的时间。一年中累积的压抑的负能量,便会情不自禁地宣泄。起早贪黑的劳作,商场里的倾轧,遭人欺凌欺骗,几杯酒下肚,便开始倾倒。有喝得醉醺醺颠三倒四找不着北的,有猜拳行令直到深夜不愿散席的……男人们开怀畅饮,女人们喜笑颜开。

大年三十主要意义还是团聚,人们藉此表达亲情。早上吃过汤圆,头一件事便是给逝去的亲人上坟,接下来便是与家中人商议来年大事。备下的最好酒菜,通通取出,摆上餐桌,中午吃团圆饭。家中男女老少,当天就得换上新衣,洗掉一年的污迹,让自己整洁漂亮。小孩子则穿梭在大人之间,不时仰头张望,希望长辈们多给点压岁钱……晚上,大家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守岁,低头猛戳手机,争抢几块几毛一闪即逝的拼手气红包。

过大年的传统习俗起于何时,我不知确切时间。历史记载,聪明的华夏先祖发明了自己的历法,称为“古历”“农历”“阴历”,将腊月三十定为一年的终点。年分春夏秋冬,而大年三十正是冬季的最后一天,只有过了这一天,才算正式送走旧年,进入新年。这样的历法沿袭几千年,在中国人中扎了根。至今,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和民族,大多仍沿袭农历的传统节日,这大抵就是中国人何以看重大年三十的原因吧。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曾演绎过无数次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尤其是在战争年代,多数家庭流离失所,吃不饱穿不暖,最担忧的是过年,他们将大年三十视为年关,甚至鬼门关。要闯过这一关,当然就靠一家人勠力同心,一起挺过。经年累月,大年三十便成为一个民族最深沉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成为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情绪和情结。虽然苦难的岁月不复存在,但这样的节日,是断然不会被人遗忘的。

大年三十,咱们团圆……

(作者供职于石柱县人民检察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