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临萍代表: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 不负“引领时代”的伟大征程

时间: 2018-03-08 来源: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183

3月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分组审议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杨临萍说,报告对过去五年成就的盘点实事求是、系统全面,用详实的数据、丰富的事例,生动诠释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重庆法院将以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充分发挥人民法院法治建设“主力军”作用,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积极的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杨临萍

四 点 认 识

1这是一个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好报告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报告对过去五年成就的盘点实事求是、系统全面,用详实的数据、丰富的事例,生动诠释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五年来,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结构和增长格局更加优化、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生发展获得重大进步等辉煌成就,充分说明了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2这是一个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的好报告

前进的路上没有一马平川的坦途,过去五年的前进历程,已经证明这是一条布满荆棘和挑战的道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汇聚起了无坚不摧的伟大力量,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如报告所言:“五年来,发展新动能迅速壮大,经济增长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这是我们多年想实现而没有实现的重大结构性变革。”报告显示,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一系列的民生数据,更展现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地造福人民的成绩,尤其是关于就业、脱贫攻坚等民生改善的成绩单,更是展示了共享发展、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能少”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报告既接“天线”,又通“地气”,更显“本质”。

3这是一个充分体现“四个自信”的好报告

报告全方位地展现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成为全球瞩目的创新创业热土。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高速铁路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这些无可争辩的、伟大的成就,能够十足地筑起我们每个人心中强烈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汇聚成更为广泛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4这是一个充分体现全面依法治国成果的好报告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扬法治精神,将全面依法治国提升到战略布局地位,更加注重法治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极端重要作用。过去五年来,政府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无论是简政放权,还是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法律,制定修订行政法规,修改废止一大批部门规章,省、市、县政府部门制定公布权责清单,处处都体现着依法行政的理念和方式。可以说,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法治已经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杨临萍

参加重庆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三 点 体 会

1高站位,围绕重大战略落实服务发展

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两地”定位和“四个扎实”要求,积极服务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八项行动计划”部署,有的放矢开展审判执行工作。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标对表制定法院行动方案。发挥司法政策在联结审判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立足推动内陆开放高地法治建设、产权司法保护、司法保障民生、助推强军战略等方面,相继出台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司法保障16条、自贸试验区建设司法保障16条、加强金融审判保障服务自贸试验区发展11条、全面保护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6条、为精准扶贫提供司法保障12条等系列司法文件,努力为中央精神和市委安排落细落实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2高起点,围绕职能作用发挥服务发展

人民法院为发展提供法治保障的基本方式是执法办案,把脉改革发展释放的司法需求点,找准服务经济社会的工作切入点,定位审判执行工作的着力点。在过去的工作中,重庆法院紧紧围绕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战略目标,多向发力,奋力作为。如高标准储备和提升破产审判能力,妥善审理大型国企、民企破产重整案,为企业重生提供司法动力。采用市场化、法治化、智能化方式,妥善办理重庆钢铁破产重整案,推动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质量变革型重整,受到市委充分肯定,被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是具有重大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又如健全覆盖全市的三级法院环境资源审判体系,积极运用司法手段保护绿水青山,审理的巫山县千丈岩水库污染案入选全国十大环境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审结全国首批生态赔偿损害诉讼案。

3高标准,围绕司法能力提升服务发展

司法能力的提升是司法效果的保障。积极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必须有与时俱进的司法能力,不单要多办案,而且要办好案。重庆法院坚持向改革要生产力,坚定不移推进司法改革,深化人员分类管理,建立新型审判团队,加强智慧法院建设,建立智能专审、纠纷易解平台,去年员额法官人均结案317件,位居全国法院第三位。全年全市法院审执结案件748570件,结案标的1994.9亿元,为我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提供了积极的司法保障。

两 点 建 议

1更加注重支持重庆协调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三大目标。一方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两地”定位和“四个扎实”要求,重庆战略定位重要,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重任在肩;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月调研重庆时指出,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协调发展任务重。统筹这两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既需要重庆自力更生、奋力作为,更需要国家及相关部门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

2更加注重法制宣传教育实效性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厉行法治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全民守法,而全民守法的前提是“全民知法”。从重庆法院的司法实践中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是十分渴求的,在人民法庭到乡镇集市、村落院坝巡回审判中,群众旁听热情很高。但是目前针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基层乡镇人民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还稍显薄弱,法律知识的供给和群众的需求之间不平衡、不充分,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基层社会的治理难度,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杨临萍代表: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 不负“引领时代”的伟大征程

3月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分组审议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杨临萍说,报告对过去五年成就的盘点实事求是、系统全面,用详实的数据、丰富的事例,生动诠释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重庆法院将以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充分发挥人民法院法治建设“主力军”作用,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积极的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杨临萍

四 点 认 识

1这是一个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好报告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报告对过去五年成就的盘点实事求是、系统全面,用详实的数据、丰富的事例,生动诠释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五年来,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结构和增长格局更加优化、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生发展获得重大进步等辉煌成就,充分说明了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2这是一个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的好报告

前进的路上没有一马平川的坦途,过去五年的前进历程,已经证明这是一条布满荆棘和挑战的道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汇聚起了无坚不摧的伟大力量,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如报告所言:“五年来,发展新动能迅速壮大,经济增长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这是我们多年想实现而没有实现的重大结构性变革。”报告显示,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一系列的民生数据,更展现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地造福人民的成绩,尤其是关于就业、脱贫攻坚等民生改善的成绩单,更是展示了共享发展、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能少”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报告既接“天线”,又通“地气”,更显“本质”。

3这是一个充分体现“四个自信”的好报告

报告全方位地展现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成为全球瞩目的创新创业热土。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高速铁路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这些无可争辩的、伟大的成就,能够十足地筑起我们每个人心中强烈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汇聚成更为广泛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4这是一个充分体现全面依法治国成果的好报告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扬法治精神,将全面依法治国提升到战略布局地位,更加注重法治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极端重要作用。过去五年来,政府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无论是简政放权,还是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法律,制定修订行政法规,修改废止一大批部门规章,省、市、县政府部门制定公布权责清单,处处都体现着依法行政的理念和方式。可以说,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法治已经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杨临萍

参加重庆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三 点 体 会

1高站位,围绕重大战略落实服务发展

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两地”定位和“四个扎实”要求,积极服务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八项行动计划”部署,有的放矢开展审判执行工作。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标对表制定法院行动方案。发挥司法政策在联结审判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立足推动内陆开放高地法治建设、产权司法保护、司法保障民生、助推强军战略等方面,相继出台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司法保障16条、自贸试验区建设司法保障16条、加强金融审判保障服务自贸试验区发展11条、全面保护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6条、为精准扶贫提供司法保障12条等系列司法文件,努力为中央精神和市委安排落细落实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2高起点,围绕职能作用发挥服务发展

人民法院为发展提供法治保障的基本方式是执法办案,把脉改革发展释放的司法需求点,找准服务经济社会的工作切入点,定位审判执行工作的着力点。在过去的工作中,重庆法院紧紧围绕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战略目标,多向发力,奋力作为。如高标准储备和提升破产审判能力,妥善审理大型国企、民企破产重整案,为企业重生提供司法动力。采用市场化、法治化、智能化方式,妥善办理重庆钢铁破产重整案,推动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质量变革型重整,受到市委充分肯定,被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是具有重大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又如健全覆盖全市的三级法院环境资源审判体系,积极运用司法手段保护绿水青山,审理的巫山县千丈岩水库污染案入选全国十大环境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审结全国首批生态赔偿损害诉讼案。

3高标准,围绕司法能力提升服务发展

司法能力的提升是司法效果的保障。积极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必须有与时俱进的司法能力,不单要多办案,而且要办好案。重庆法院坚持向改革要生产力,坚定不移推进司法改革,深化人员分类管理,建立新型审判团队,加强智慧法院建设,建立智能专审、纠纷易解平台,去年员额法官人均结案317件,位居全国法院第三位。全年全市法院审执结案件748570件,结案标的1994.9亿元,为我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提供了积极的司法保障。

两 点 建 议

1更加注重支持重庆协调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三大目标。一方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两地”定位和“四个扎实”要求,重庆战略定位重要,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重任在肩;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月调研重庆时指出,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协调发展任务重。统筹这两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既需要重庆自力更生、奋力作为,更需要国家及相关部门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

2更加注重法制宣传教育实效性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厉行法治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全民守法,而全民守法的前提是“全民知法”。从重庆法院的司法实践中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是十分渴求的,在人民法庭到乡镇集市、村落院坝巡回审判中,群众旁听热情很高。但是目前针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基层乡镇人民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还稍显薄弱,法律知识的供给和群众的需求之间不平衡、不充分,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基层社会的治理难度,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