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精神树典型 创新发展带全局

时间: 2018-03-26 来源: 巴南区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310

重庆长安网讯(通讯员 陆泽兰) 对一名公安侦查员来说,最困难的事并不是实施抓捕的那电光火石的刹那,而是在侦查的抽丝剥茧间线索突然中断。对于一名公安侦查领头人来说,比线索中断更困难的是如何组建队伍、如何盘活讯息、如何整合资源。古人说“上善伐谋”,如今的公安刑侦工作除了冲锋陷阵的勇气,更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将信息和谋略融入进新时代的公安警魂。

“只有搞过侦查工作的人,才能体会到线索的重要性,才能明白现代社会中信息化的重要性。”

涂如全,男,43岁,中共党员,现任重庆市巴南区公安分局情报信息之队政委,同时也是巴南区劳模创新工作室牵头人。二十余年的刑事侦查和情报信息工作经验,让涂如全对公安机关案件侦查方式有了深入的研究和认识,进而发现了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他发现过去的案件办理中,分局多个侦查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等,不沟通的情况,导致在办案过程中经常走弯路、绕远路。

为了解决这些困扰办案民警的难题,涂如全经常与全局各办案民警一起探讨如何将情报信息、组织架构、讯息共享等等过去分散的资源有效的统一整合。“就像把张开的五指捏成一个拳头,一个聚集全局刑侦力量的拳头。”在分局党委的全力支持下,涂如全和他的团队凭借丰富的刑事侦查经验和机敏睿智的信息化思维方式,开始着手搭建一支创新进步的公安刑侦团队。

一鸣惊人,他用创新打造出一支新时代的侦察尖兵

2015年7月,“涂如全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区总工会命名为“劳模创新工作室”。

2016年12月,“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市总工会命名为“创新示范工作室”。

2017年11月16日,荣获全国总工会“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命名,成为全国公安系统首个、重庆市第一家获此殊荣的创新工作室。

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回忆起三年前工作室成立之初,涂如全还记得自己是怎样把分局刑侦支队的线索情报进行汇总整理,又是怎样与二十多个派出所密切联动。

“汇总、分发、联动,现在说起来好像就那么几句话的事,但当时大家都没有这么尝试过,更何况还有很多设备要添置,还有很多人员关系要组建,大家都不知道这条路到底走不走得通。”但创新小组对工作室充满信心,分局党委也对工作室充分信任,于是巴南区公安分局迅速进行人员重组、方法调整、设备采购,从人财物等方面充分保障工作室的运行,大家期待着这支在信息化大潮中组建的小团队能发挥出不同以往的能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工作室在良好运转之后立即参与了分局多项重点案件的侦办行动,主导并成功破获了“7.5杀人案”等系列重要案件。特别是在“赤水籍跨省盗窃案”中,盗窃团伙都是外省人员,通过驾驶不同的车辆采用得手即走的方式流窜重庆、四川、湖北各地,半夜进城清晨离开,作案手法娴熟,人员流动性大,先后进出重庆百余次,于各区县之间疯狂作案。

为了找到出这一团伙的行踪,涂如全带领工作室的精英骨干民警全面梳理相关线索,将刑侦支队的现勘档案、派出所的摸排资料有机结合,再借由信息化侦查设备的整合,很快查清了该团伙的人员构成、行踪轨迹甚至作案规律。随后,专案组通宵研究案情发展、判断嫌疑人走向,指挥调度全局各单位总计三十余名警力在江津、泸州、贵州等地进行精确布控,一举将该团伙12名嫌疑人全部抓获。经调查,此前该团伙已流窜作案近半年时间,而从巴南辖区接到报案到打掉团伙全部落网,工作室仅仅用了二十余天。

对于创新案件侦办和情报信息工作,涂如全和工作室成员的想法却十分朴实,“办案子总是很辛苦的,不管是过去的老办法还是现在的新办法,都很难做到一劳永逸坐享其成,但是如果我们善于利用新科技善于发现新机制,那一定会让案件侦办变得更效率。效率起来了,人民群众也就满意了,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累点苦点也是有收获的喜悦。”

在攻坚克难的案件侦办过程中,工作室一次又一次地展现出过人的战斗能力和战斗效率,充分承担起刑侦信息化导侦的桥头堡作用。工作室成立三年来,累计协助侦破案件5000余件,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200余名,人均破案率为全局的10倍以上,多次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的集中报道。

由于创新成效突出、成绩显著,涂如全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受到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及市公安局主要领导的多次看望慰问和表彰鼓励,成为巴南区公安分局的标杆,并在全市公安系统创出一块金字招牌。

“看着工作室一天一天发展、壮大,一步一步向着更好、更高的平台发展,就像看着自己的子女不断地成长,心里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是言语无法表达的。”涂如全经常用这样的话来形容自己和工作室的情感,“我希望它能在未来能根深叶茂,开花结果。”

开枝散叶,他用创新带领出全局创业的新局面

“工作室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现在打好了地基,接下来要建设的是一幢高楼。”在刑侦技术创新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涂如全在分局党委的全力支持下,继续发扬劳模创新和奋斗精神,在全局开展起“微改革微创新”活动,充分联动全局各单位,深挖分局各项工作潜力,在“能力素质提升”的大背景下,以改革创新为方式、以提升全局战斗力为目标,通盘整合资源,吸纳重组,以劳模工作室为基础,在全局扩展多个工作小组。

为了创立这些改革小组,涂如全一边努力学习各项业务知识,一边全力协调各个单位,既要找准现有的问题,又要摸索出解决的门道。“刚开始的时候,基本上是两眼一抹黑。虽说都是公安系统,但隔行如隔山,很多领域都是自己从未涉足过的,连问题都发现不了,更谈不上想办法解决问题,可以说是困难重重。”涂如全回想起全局创新之初的时候,依然感到有些手足无措。好在分局党委高屋建瓴地看到创新改革带来的有利发展,于是由分局党委层面主动进行全面协调组织,抽调一批有想法有魄力的精干民警,分别在合成作战、情报信息、人力资源、治安管理、民意监测等方面组建了六个专门的创新改革小组,各小组因地制宜、锐意进取、多点开花,在涂如全的带领下开始探索一条全警创新、全警创业的改革发展之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作为分局创新团队的领头人,涂如全总是不遗余力的为有闯劲的年轻人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他就像一块磁石,把一批敢于创新创业的年轻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分局“1+5科技护城墙”创新小组,在劳模创新精神的引领下,针对巴南区“老旧社区多、技防水平差、侵财发案高、群众安全感低”的现状,围绕“以技防为主导、以物防为补充、以人防为基础”的工作思路,巧妙引入科技创新,运用智能门禁将一栋栋单体楼和一个个物业小区防控起来,织密镇街和社区治安防控网,形成全新社区治安防控方式,不但提高了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更能通过创新工作室的纽带作用,将社区安防信息与全局各单位进行密切联动,有效配推动了全局公安主业工作。

“1+5科技护城墙”自安装试运行后,曾经被挂牌整治的老旧社区全部实现了“零发案”,治安环境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上海、广东、西藏等全国各地公安机关纷纷前来分局考察取经,市局及各分局主要领导多次实地调研并予以高度评价,巴南在社会安防的领域创新出了一条新路。

分局刑侦支队组建的郝晓明创新小组,立足岗位需求,着手解决目前法医DNA检验领域中接触检验成功率低的问题,针对接触DNA的转移效率课题开展研究,研发出了一种能够高效转移接触DNA的新型试剂,弥补了国内外在接触DNA转移试剂方面的空白。新型试剂对接触DNA转移效率高达80%~91%,比传统转移效率提高40%以上。为进一步充分发挥接触DNA在案件侦破、打击犯罪、固定证据中的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撑。

持之以恒,他用创新和改革全力推动警务发展

实战是创新的最终目的,也是动力源泉,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涂如全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巴南分局所有的先锋们从来都不满足于过去,而是带着敏锐的眼光、缜密的思考、创新的精神,不断地去发现、研究和解决实战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

“创新,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依靠所有人的辛勤浇灌才能结出的果实。创新,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观察总结加上不断的努力革新才能勇立潮头,紧跟时代的步伐。”

动力源自梦想,激情创造未来,在公安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巴南区公安分局将带着“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初心与愿景,一路砥砺前行,绽放出最美的自己!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劳模精神树典型 创新发展带全局

重庆长安网讯(通讯员 陆泽兰) 对一名公安侦查员来说,最困难的事并不是实施抓捕的那电光火石的刹那,而是在侦查的抽丝剥茧间线索突然中断。对于一名公安侦查领头人来说,比线索中断更困难的是如何组建队伍、如何盘活讯息、如何整合资源。古人说“上善伐谋”,如今的公安刑侦工作除了冲锋陷阵的勇气,更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将信息和谋略融入进新时代的公安警魂。

“只有搞过侦查工作的人,才能体会到线索的重要性,才能明白现代社会中信息化的重要性。”

涂如全,男,43岁,中共党员,现任重庆市巴南区公安分局情报信息之队政委,同时也是巴南区劳模创新工作室牵头人。二十余年的刑事侦查和情报信息工作经验,让涂如全对公安机关案件侦查方式有了深入的研究和认识,进而发现了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他发现过去的案件办理中,分局多个侦查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等,不沟通的情况,导致在办案过程中经常走弯路、绕远路。

为了解决这些困扰办案民警的难题,涂如全经常与全局各办案民警一起探讨如何将情报信息、组织架构、讯息共享等等过去分散的资源有效的统一整合。“就像把张开的五指捏成一个拳头,一个聚集全局刑侦力量的拳头。”在分局党委的全力支持下,涂如全和他的团队凭借丰富的刑事侦查经验和机敏睿智的信息化思维方式,开始着手搭建一支创新进步的公安刑侦团队。

一鸣惊人,他用创新打造出一支新时代的侦察尖兵

2015年7月,“涂如全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区总工会命名为“劳模创新工作室”。

2016年12月,“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市总工会命名为“创新示范工作室”。

2017年11月16日,荣获全国总工会“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命名,成为全国公安系统首个、重庆市第一家获此殊荣的创新工作室。

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回忆起三年前工作室成立之初,涂如全还记得自己是怎样把分局刑侦支队的线索情报进行汇总整理,又是怎样与二十多个派出所密切联动。

“汇总、分发、联动,现在说起来好像就那么几句话的事,但当时大家都没有这么尝试过,更何况还有很多设备要添置,还有很多人员关系要组建,大家都不知道这条路到底走不走得通。”但创新小组对工作室充满信心,分局党委也对工作室充分信任,于是巴南区公安分局迅速进行人员重组、方法调整、设备采购,从人财物等方面充分保障工作室的运行,大家期待着这支在信息化大潮中组建的小团队能发挥出不同以往的能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工作室在良好运转之后立即参与了分局多项重点案件的侦办行动,主导并成功破获了“7.5杀人案”等系列重要案件。特别是在“赤水籍跨省盗窃案”中,盗窃团伙都是外省人员,通过驾驶不同的车辆采用得手即走的方式流窜重庆、四川、湖北各地,半夜进城清晨离开,作案手法娴熟,人员流动性大,先后进出重庆百余次,于各区县之间疯狂作案。

为了找到出这一团伙的行踪,涂如全带领工作室的精英骨干民警全面梳理相关线索,将刑侦支队的现勘档案、派出所的摸排资料有机结合,再借由信息化侦查设备的整合,很快查清了该团伙的人员构成、行踪轨迹甚至作案规律。随后,专案组通宵研究案情发展、判断嫌疑人走向,指挥调度全局各单位总计三十余名警力在江津、泸州、贵州等地进行精确布控,一举将该团伙12名嫌疑人全部抓获。经调查,此前该团伙已流窜作案近半年时间,而从巴南辖区接到报案到打掉团伙全部落网,工作室仅仅用了二十余天。

对于创新案件侦办和情报信息工作,涂如全和工作室成员的想法却十分朴实,“办案子总是很辛苦的,不管是过去的老办法还是现在的新办法,都很难做到一劳永逸坐享其成,但是如果我们善于利用新科技善于发现新机制,那一定会让案件侦办变得更效率。效率起来了,人民群众也就满意了,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累点苦点也是有收获的喜悦。”

在攻坚克难的案件侦办过程中,工作室一次又一次地展现出过人的战斗能力和战斗效率,充分承担起刑侦信息化导侦的桥头堡作用。工作室成立三年来,累计协助侦破案件5000余件,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200余名,人均破案率为全局的10倍以上,多次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的集中报道。

由于创新成效突出、成绩显著,涂如全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受到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及市公安局主要领导的多次看望慰问和表彰鼓励,成为巴南区公安分局的标杆,并在全市公安系统创出一块金字招牌。

“看着工作室一天一天发展、壮大,一步一步向着更好、更高的平台发展,就像看着自己的子女不断地成长,心里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是言语无法表达的。”涂如全经常用这样的话来形容自己和工作室的情感,“我希望它能在未来能根深叶茂,开花结果。”

开枝散叶,他用创新带领出全局创业的新局面

“工作室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现在打好了地基,接下来要建设的是一幢高楼。”在刑侦技术创新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涂如全在分局党委的全力支持下,继续发扬劳模创新和奋斗精神,在全局开展起“微改革微创新”活动,充分联动全局各单位,深挖分局各项工作潜力,在“能力素质提升”的大背景下,以改革创新为方式、以提升全局战斗力为目标,通盘整合资源,吸纳重组,以劳模工作室为基础,在全局扩展多个工作小组。

为了创立这些改革小组,涂如全一边努力学习各项业务知识,一边全力协调各个单位,既要找准现有的问题,又要摸索出解决的门道。“刚开始的时候,基本上是两眼一抹黑。虽说都是公安系统,但隔行如隔山,很多领域都是自己从未涉足过的,连问题都发现不了,更谈不上想办法解决问题,可以说是困难重重。”涂如全回想起全局创新之初的时候,依然感到有些手足无措。好在分局党委高屋建瓴地看到创新改革带来的有利发展,于是由分局党委层面主动进行全面协调组织,抽调一批有想法有魄力的精干民警,分别在合成作战、情报信息、人力资源、治安管理、民意监测等方面组建了六个专门的创新改革小组,各小组因地制宜、锐意进取、多点开花,在涂如全的带领下开始探索一条全警创新、全警创业的改革发展之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作为分局创新团队的领头人,涂如全总是不遗余力的为有闯劲的年轻人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他就像一块磁石,把一批敢于创新创业的年轻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分局“1+5科技护城墙”创新小组,在劳模创新精神的引领下,针对巴南区“老旧社区多、技防水平差、侵财发案高、群众安全感低”的现状,围绕“以技防为主导、以物防为补充、以人防为基础”的工作思路,巧妙引入科技创新,运用智能门禁将一栋栋单体楼和一个个物业小区防控起来,织密镇街和社区治安防控网,形成全新社区治安防控方式,不但提高了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更能通过创新工作室的纽带作用,将社区安防信息与全局各单位进行密切联动,有效配推动了全局公安主业工作。

“1+5科技护城墙”自安装试运行后,曾经被挂牌整治的老旧社区全部实现了“零发案”,治安环境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上海、广东、西藏等全国各地公安机关纷纷前来分局考察取经,市局及各分局主要领导多次实地调研并予以高度评价,巴南在社会安防的领域创新出了一条新路。

分局刑侦支队组建的郝晓明创新小组,立足岗位需求,着手解决目前法医DNA检验领域中接触检验成功率低的问题,针对接触DNA的转移效率课题开展研究,研发出了一种能够高效转移接触DNA的新型试剂,弥补了国内外在接触DNA转移试剂方面的空白。新型试剂对接触DNA转移效率高达80%~91%,比传统转移效率提高40%以上。为进一步充分发挥接触DNA在案件侦破、打击犯罪、固定证据中的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撑。

持之以恒,他用创新和改革全力推动警务发展

实战是创新的最终目的,也是动力源泉,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涂如全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巴南分局所有的先锋们从来都不满足于过去,而是带着敏锐的眼光、缜密的思考、创新的精神,不断地去发现、研究和解决实战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

“创新,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依靠所有人的辛勤浇灌才能结出的果实。创新,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观察总结加上不断的努力革新才能勇立潮头,紧跟时代的步伐。”

动力源自梦想,激情创造未来,在公安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巴南区公安分局将带着“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初心与愿景,一路砥砺前行,绽放出最美的自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