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巡警总队城市交通大脑联合实验室内,民警通过物联网大数据进行实时交通监管
民警与保险理赔员同时在“警保联动”快处快赔点待命
重庆交管服务监管中心
市交巡警总队警保联动事故快处快赔中心
市交巡警总队大数据应用中心,警企合作工位上正在对交通数据进行分析。
市交巡警总队,民警正在办理警保联动线上理赔工作
巴山车管所为市民提供一证办、一窗办、免复印等便捷服务。
巴南区鱼洞,“警保联动”车驾管服务站工作人员正在为市民办理业务2
巴山车管所,市民在移动车管所前办理业务 通过车管所智慧柜台自助选号机,不到5分钟就能选取心仪的号牌;流动车管所主动进企业开展上门服务;在全国率先试点推行车辆购置税电子审核,群众无需提交购置税证明或发票即可办理车辆登记业务……2017年7月以来,市交巡警总队把公安部交管“放管服”改革与市公安局服务民营经济发展30条及新10条、服务学校29条、服务旅游发展实施意见有机结合,通过推出交管业务就近办、网上办、自助办、上门办、一次办“五办”服务新举措,全力构建网上与网下结合、公安与社会联动、管理与服务并重的立体化、便捷化、高效化服务体系,切实把民生警务从办公“案头”送到百姓“心头”。 “大数据+精准服务” 让群众“少跑路” “今年9月,交管业务综合办理机开始在车管所投用,老百姓可以用它自助办理车驾管业务,十几分钟便可取证。”昨日,巴山车管一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共有180台交管业务综合办理机,分布于56个网点,可办理违法处理、驾驶证业务、机动车业务、打印业务等。 市交巡警总队紧密围绕“大数据+精准服务”,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关联整合公安对外服务事项,大力推行 “网上”服务、“掌上”服务、“自助”服务,改群众办事“面对面”为“端对端”,数据“多跑腿”为群众“少跑路”,极大提升了服务效能。 该总队积极普及“网上”服务,针对全市近900万驾驶人群体以及每天数万笔的交管业务量,整合、汇聚公安内外数据资源,研发具有重庆特色的“e交管”服务平台,相继在12123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微信、支付宝上推出车驾管业务申办、线上支付、交通设施故障上报、货车通行证办理、违法举报等12大类160余项交管服务,切实变“线下服务”为“线上服务”。目前,平台注册用户达1101余万人,累计办理互联网业务3160余万起,交管网上业务占比由以前不足一成提升到五成以上,位居全国前列。 同时,推广“掌上”服务,自主开发事故快处快赔、交通违法查询缴款等手机APP,全面开通车驾管业务申请、远程审核、预约检车、预约办证,自选号牌、补牌补证等服务,实现了业务受理、审核、制证、缴费、送达“一键对接”。民警只需在后台进行业务审核和办理,减少中间环节,极大节约了有限警力,有效缓解服务窗口工作压力,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逐步形成了“指尖上”服务矩阵。目前,我市线上业务办理占比已从起初的20%提升到了55%以上,日均信息查询量30余万次,在线业务办理量达5万余笔。 此外,该总队积极打造“自助”服务,利用人脸识别等智能技术开发应用交通管理智能自助服务终端,依托车管所、车驾管服务站及人员密集场所,借助保险、银行、医院、邮政等社会资源,在全市推广集车驾管业务办理、交通违法处理、行政事业收费、罚款缴纳等为一体的“公安交通管理自助服务区”,投放自助服务机140余台,逐步形成城区3至5公里范围的便民“服务圈”,并依托涪陵、江津等地的农村劝导站、电商平台,试点开展车驾管业务代办,方便农村群众就近快办。 同时,为让群众“少跑腿”,在全国率先试点推行车辆购置税电子审核,群众无需提交购置税证明或发票即可办理车辆登记业务,既方便了群众,又确保了缴税信息的真实性。 “警保联动” 让快处快赔比例达96% 记者了解到,市交巡警总队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方法,于今年4月全面启动与保险公司合作的“警保联动”工作模式,通过“渝警骁骑”摩巡队与“保险理赔员”勘查车勤务融合,事故快处系统与保险系统跨界融合,逐渐形成集“编组巡逻”“远程定责”“线上理赔”为一体的“警保联动”新型勤务模式,实现交通事故快处理赔最快15分钟到账。 据了解,该总队与人保财险重庆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由人保员工组成的摩托车骑行队,与“渝警骁骑”结队上路、联勤联动,确保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发现、快速处置和快速理赔。目前,已共计投入“警保联动”队员147人、摩托车和查勘理赔车98台、快处快赔工作车3台,处理道路交通事故5.5万余件。 市交巡警总队还在指挥中心增设了“警保联动”席位,设有远程定责、电话咨询、在线理赔等3个岗位,对路面交巡警和保险理赔员进行双重调度,第一时间开展财损事故现场查勘,指导、协助当事人快速做好拍照固证、撤离现场、上传信息、线上理赔等工作,并对争议事故进行远程定责,以短信形式推送至当事人手机,再履行理赔程序,极大缩短了现场处置用时、减少了事故致堵时间。目前,全市通过“警保联动”队员现场协助处理、组织当事人自行协商达成协议并上传“交管12123”系统快处快赔比例达96%。 此外,该总队加快推动“警保联动”向农村地区延伸,依托全市7200个农村交通安全劝导站、农村地区近千个保险服务站点以及3000多名三农保险服务人员,通过“警保联动”为交通劝导站赋能,将保险农网、交通劝导站等平台资源有效整合,实现双方网点、队伍等资源的跨界共享,推动“警保联动”走向“村村通”,并依托保险公司网点多的优势,借助警保技术后台的系统融合,推出“警保联动”车驾管服务站,将以往只能在车管所办理的传统车驾管业务植入保险公司服务网点,为广大车主提供办理机动车号牌、6年内免检机动车申领检验合格标志、打印12123系统事故认定书等柜面服务,以及交通违法查询、处理、缴款,补换领机动车号牌、机动车行驶证,补领机动车检验标志等自助服务。 行程5万余公里 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车驾管服务 今年2月,万州汽车运输集团万启分公司为应对春运客流增多,新购置了59台小型客车,如果按照常规流程办理注册登记很难赶上春运。接到该公司求助后,市交巡警总队车管四分所立即组织启动绿色快速通道,专门安排机动车查验、登记审核、档案管理岗民警和工作人员一直加班到深夜,为这批车辆办结了注册登记业务。 据了解,市交巡警总队针对企业、群众普遍关心的“6年免检标志申领”“驾驶证补证换证”等服务事宜,依托13台“流动车管所”,配备身份证读卡器、4G公安无线网卡,证件加密打印机、LED视频播放器等专用设备,安排流动体检车、摩托车流动检测车,利用节假日开展人性化错时服务,形成集材料申领、体检查验、证件制作、安全宣传于一体的“流动式”“一站式”服务格局。 一年来,全市流动车管所大力开展进乡镇、进企业、进学校、进商圈、进单位等“五进”服务,足迹遍布41个区县500多个行政乡镇600多家企业单位,共出动2000多次,行程5万余公里,上门现场办理车辆查验、补证换证、驾驶员体检等37项业务2.5万笔。 新型交通组织技术 让治乱疏堵“更智慧” “结合我市‘山地城市’‘组团布局’‘桥隧相连’等道路交通特点,在全国首创多车道汇入自适应控制、定向车道等新型交通组织技术,推广应用共享转换车道、潮汐车道、左转远引、单向交通等交通组织手段,缓解交通拥堵‘城市病’。”市交巡警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总队针对“路网纵深小”,紧盯大型路口、异型路口通行效率低等问题,在路口内设置“待行区”,通过LED屏动态指引车辆在“红灯”时间提前进入路口,通过压缩路口空间以减少车辆通过路口的清空时间。目前已在新溉路立交、新牌坊转盘等68个路口运用,平均通行能力提高了10%—20%。 同时,在路口设置“共享转换车道”,利用灯控路口信号灯放行车流的“时间差”,通过LED屏动态指引排队等候车辆提前“逆向”进入对向车道等候放行和通行。现已在大庆村立交、龙山路天竺路、东水门大桥南桥头、巴南区龙洲大道巴滨路等4处进行了运用,左转通行效率提高了50%以上。 此外,针对“瓶颈节点多”,根据我市路网呈沿江自由式布局,道路间高差大、间距小,干道交通、桥隧交通特征明显,极易在桥隧、立交节点形成车流交织的交通瓶颈等特点,该总队首创多车道汇入自适应控制技术,并在鹅公岩大桥南桥头、黄花园大桥南桥头、五里店立交、袁家岗立交、四公里立交等42处桥隧立交节点开展建设应用,取得路段高峰“延时指数”从平均4.5降低到平均2.5、高峰“平均车速”从平均18km/h提高到25km/h、交通事故数量从平均4起/天降低到0.4起/天的显著成效。■ 重庆法制报 重庆长安网 记者 朱颂扬 饶 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