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钟鼓楼街道积极探索社区发展治理新路径

时间: 2018-11-21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127

万州区钟鼓楼街道规范小商户摊位的管理

钟鼓楼街道工作人员在进行普法宣传

   群众无小事,事事在基层。钟鼓楼街道探索多元化的治理路径,创新基层治理“微模式”,压实基层干部“微责任”。给百姓办好“微实事”,使社区(村)政务管理更具准确性、时效性和便捷性,为群众和干部之间架设了一座无缝沟通的桥梁;探索了一条新的思路,为千家万户带来了“指尖上”的幸福生活,成为万州引领城市社区“微治理”的样板。

  治理“微模式”

  共建美好家园

  “城市病”为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烦恼和不便。城市病是指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为解决这一问题,万州区钟鼓楼街道结合老旧小区自我服务管理和小区分类治理工作,以八角井社区为试点,探索通过“三治三结合”模式,整合地区资源。“三治三结合”社区“微治理”模式,指的是“家庭德治、居民自治、社区共治”,将居民自治与物业管理相结合、志愿服务与专业服务相结合、小区自治管委会与楼委会相结合。

  钟鼓楼街道党工委书记熊道君告诉记者:街道以党建为统领,以网格化+网络化+信息化为“模式载体”,街道所辖社区共设置61个子格,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以“微平台”构建自治载体,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建立了以“102名义务巡逻队员、189名物业保安、87名护院队员、203名清洁工、101名网格员、85名志愿者、101名调解员”为主力,总人数达868人的街面巡逻、群防群治队伍。在各个社区设置居民议事的“民智议事厅”,建立“社区同驻共建理事会”和“社企同驻共建服务平台”,实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的协同共治。在建立外来人口服务平台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和社会组织认捐认管方式进行精细化管理。社区利用信息网格建立起信息展示、信息参与、信息反馈平台,方便群众“知情、诉情、问情”,实现社区与居民“点点对接”,互通有无,为群众参与畅通途径。

  同时,钟鼓楼街道依托网格化,规划打造了钟鼓楼街道矛盾调解中心,在11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健全完善“一站五室”,实现了调解工作全覆盖。同时,建立了警民联调、律师参调、信访听证“三项机制”,着力打造“三项机制”品牌调解室。凡是和居民有关的事情,都是三方坐下来,有商有量地去解决。通过“三位一体”微治理服务,居民的合理诉求被列入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的工作议程,反复研究、协商和实施,居民满意率在一件一件看得见的事情解决中得到提升。

  街道把对各社区的“管理”变为“微治理”,在政策宣传、资源共享、社区创建等方面,为社区提供资金和服务支持,形成社区共建合力。小区共建委员会成员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整合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优势资源,积极带领楼栋开展议事协商、矛盾调解、邻里帮扶、优化环境等服务活动。社区以“共建”为目标,开展群众大参与行动,变党委政府“单打独斗”为社会多元化主体共同治理,将全科网格建设逐渐从群防群治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转变。 各级各部门以平安建设薄弱环节为导向,从平安暗访问题和案件倒查隐患点出发,开展住宅小区、劳动密集型企业、非法融资、江河渔业生产等专项问题挂牌整治,实施项目化管理和分级分类管理,通过挂牌一批、整治一批、摘帽一批,实现突出问题的有效解决,打造一批平安示范区、示范线路。

  压实“微责任”

  展现靓丽街道

  违建拆除了,开墙打洞封堵了,架空线开始入地了,胡同安静了……街道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轰、轰、轰……”,一辆车牌为渝F11***的两轮“赛摩”在北滨路上“放飞自我”,其车辆尾部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当其行驶至音乐广场检查点时,民警立即示意该摩托车驾驶人靠边停车,接受检查。这是今年5月29日,万州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出动警力200余人次在北滨大道二段、音乐广场设置检查点,开展摩托车违法行为集中夜查整治行动,严查摩托车无牌无证、拼装、改装以及“赛摩”追逐竞驶、超速行驶、违法变道、噪音扰民等重点违法行为,从而拉开了综合整治北滨路一条街的序幕。

  街道政法书记骆军告诉记者:在万州,有一条新的市级美食街——北滨路美食街,贯穿于万州钟鼓楼街道的棉花地社区,丰收社区,幸福社区。每到晚上,街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100多家特色主题餐厅,让工作之余的万州吃货,在拥有观山观水悠闲生活的同时,也能随时享受奇妙的美食天堂。

  在北山大道枇杷坪段、枇杷坪东路沿线门店众多,有的在绿化带里放自行车、玻璃、木板,甚至乱倒垃圾。 街道党工委一班人专题研究后由办事处牵头,街道规划建设管理环保科、城监钟鼓楼大队、交巡警钟鼓楼大队、辖区派出所、居委会对北山大道三门诊至桑树坪段、枇杷坪东路全线市容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执法人员对这些乱象进行了强力整治。共整治清理游摊42个、石头伞墩47个,布幅广告50余处,规范跨门店经营60余处,暂扣落地广告招牌29块,占道桌椅17个,拆除违建水泥平台11处、乱搭棚17处、四角棚12个。人行道乱堆物料更是足足清理了15车。

  钟鼓楼街道地处城市“客厅”,街道各个社区停车问题一直是困扰社区发展的难题。街道通过成立小区自治管理委员会,加强小区内民主协商,实施小区停车自治管理。未治理前约500个车位提升到规划治理后1100个车位,街道整合资金安装道闸,进行道路封闭,杜绝小区车辆无序穿行,基本解决小区居民停车问题。各个社区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的作用,加强老旧小区自我服务管理,探索引进专业物业公司,完善保安巡逻、绿化保洁、设施维修以及其他服务,实现小区专业物业服务。

  办好“微实事”

  打造美丽乡村

  走进钟鼓楼街道的大团村,村居错落有致,村道整洁干净。“你要村民常态化打扫卫生,光靠说肯定不够,必须办点实事……”钟鼓楼街道大团村支部书记张世喜向记者谈起了治理该村的方法。

  村组干部通过定期“走院子”,给村民们办实事,收集民生问题和群众需求,出台了问题收集化解机制,进行分类建账化解等,大团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小而美”。

  彭文清是大团村的村委会主任,是万州区无花果协会的会长,也是全村最早发展乡村旅游的人。2005年带着回报村里的愿望,卖掉了自家在街镇上的一套房,带着卖房的钱和自己多年打工的积蓄,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些,总共凑足了20万元,回村建起了以“认种无花果树、采摘无花果果子、喝无花果代用茶、吃无花果养生汤、饮无花果浸泡酒”为主的乡村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和民宿。“当时家里的反对声其实很大,因为基本上身家性命都投了进去。”顶着巨大压力,彭文清和其他几个村里能人一起最先吃“螃蟹”,发展乡村旅游。

  而随着“微治理”的效果渐显和村容村貌的改善,大团村的民宿经济渐渐热了起来。彭文清掐指算了算,“ 他的无花果产业园每年无花果销售达500万元,接待游客15万人,大团村已经有十余户村民在搞民宿。仅去年村里就实现了住宿毛收入30多万,农家菜销售50多万。而放眼今年,他认为情况会更好,因为刚过去的小长假,单单他一家就日均接待游客近一千人,三天共实现毛收入近15万元。

  院落环境整治等基层治理工作的推行,让当地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但要保持乡村的长期向上发展,产业配套不可偏废。“都说有了生态、文态、形态,才谈得上业态。”彭文清告诉记者:产业渐兴归功于基层“微治理”的有效实施。而如今看来,乡村治理好了也能起到“筑巢引凤”的效果。

  “治理要从细微处做起,而发展与治理是密不可分的。” 钟鼓楼街道办事处主任向晓林告诉记者:街道接下来将重点打造两大产业,一个是民宿经济,一个就是无公害农产品。通过“微治理”让民宿经济发展有良好的环境基础和人文基础,同时推广当地优质蔬果,并以统一包装、统一品牌,配合乡村旅游实现统一营销。

  万州区钟鼓楼街道“党政一班人”带领干部沉下基层,形成了指挥有力、运转灵活、反应快捷、群众满意的“大综治”格局。2015年以来,万州区钟鼓楼街道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9.7%,群众安全感指数、幸福指数连续保持在95%以上。街道连续11年获得万州区委、区政府综合考评好等次、“重庆市示范街道”,下辖的陶家坪社区被重庆市评为“创新管理示范小区”。

  记者 罗 翠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万州区钟鼓楼街道积极探索社区发展治理新路径

万州区钟鼓楼街道规范小商户摊位的管理

钟鼓楼街道工作人员在进行普法宣传

   群众无小事,事事在基层。钟鼓楼街道探索多元化的治理路径,创新基层治理“微模式”,压实基层干部“微责任”。给百姓办好“微实事”,使社区(村)政务管理更具准确性、时效性和便捷性,为群众和干部之间架设了一座无缝沟通的桥梁;探索了一条新的思路,为千家万户带来了“指尖上”的幸福生活,成为万州引领城市社区“微治理”的样板。

  治理“微模式”

  共建美好家园

  “城市病”为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烦恼和不便。城市病是指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为解决这一问题,万州区钟鼓楼街道结合老旧小区自我服务管理和小区分类治理工作,以八角井社区为试点,探索通过“三治三结合”模式,整合地区资源。“三治三结合”社区“微治理”模式,指的是“家庭德治、居民自治、社区共治”,将居民自治与物业管理相结合、志愿服务与专业服务相结合、小区自治管委会与楼委会相结合。

  钟鼓楼街道党工委书记熊道君告诉记者:街道以党建为统领,以网格化+网络化+信息化为“模式载体”,街道所辖社区共设置61个子格,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以“微平台”构建自治载体,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建立了以“102名义务巡逻队员、189名物业保安、87名护院队员、203名清洁工、101名网格员、85名志愿者、101名调解员”为主力,总人数达868人的街面巡逻、群防群治队伍。在各个社区设置居民议事的“民智议事厅”,建立“社区同驻共建理事会”和“社企同驻共建服务平台”,实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的协同共治。在建立外来人口服务平台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和社会组织认捐认管方式进行精细化管理。社区利用信息网格建立起信息展示、信息参与、信息反馈平台,方便群众“知情、诉情、问情”,实现社区与居民“点点对接”,互通有无,为群众参与畅通途径。

  同时,钟鼓楼街道依托网格化,规划打造了钟鼓楼街道矛盾调解中心,在11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健全完善“一站五室”,实现了调解工作全覆盖。同时,建立了警民联调、律师参调、信访听证“三项机制”,着力打造“三项机制”品牌调解室。凡是和居民有关的事情,都是三方坐下来,有商有量地去解决。通过“三位一体”微治理服务,居民的合理诉求被列入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的工作议程,反复研究、协商和实施,居民满意率在一件一件看得见的事情解决中得到提升。

  街道把对各社区的“管理”变为“微治理”,在政策宣传、资源共享、社区创建等方面,为社区提供资金和服务支持,形成社区共建合力。小区共建委员会成员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整合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优势资源,积极带领楼栋开展议事协商、矛盾调解、邻里帮扶、优化环境等服务活动。社区以“共建”为目标,开展群众大参与行动,变党委政府“单打独斗”为社会多元化主体共同治理,将全科网格建设逐渐从群防群治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转变。 各级各部门以平安建设薄弱环节为导向,从平安暗访问题和案件倒查隐患点出发,开展住宅小区、劳动密集型企业、非法融资、江河渔业生产等专项问题挂牌整治,实施项目化管理和分级分类管理,通过挂牌一批、整治一批、摘帽一批,实现突出问题的有效解决,打造一批平安示范区、示范线路。

  压实“微责任”

  展现靓丽街道

  违建拆除了,开墙打洞封堵了,架空线开始入地了,胡同安静了……街道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轰、轰、轰……”,一辆车牌为渝F11***的两轮“赛摩”在北滨路上“放飞自我”,其车辆尾部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当其行驶至音乐广场检查点时,民警立即示意该摩托车驾驶人靠边停车,接受检查。这是今年5月29日,万州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出动警力200余人次在北滨大道二段、音乐广场设置检查点,开展摩托车违法行为集中夜查整治行动,严查摩托车无牌无证、拼装、改装以及“赛摩”追逐竞驶、超速行驶、违法变道、噪音扰民等重点违法行为,从而拉开了综合整治北滨路一条街的序幕。

  街道政法书记骆军告诉记者:在万州,有一条新的市级美食街——北滨路美食街,贯穿于万州钟鼓楼街道的棉花地社区,丰收社区,幸福社区。每到晚上,街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100多家特色主题餐厅,让工作之余的万州吃货,在拥有观山观水悠闲生活的同时,也能随时享受奇妙的美食天堂。

  在北山大道枇杷坪段、枇杷坪东路沿线门店众多,有的在绿化带里放自行车、玻璃、木板,甚至乱倒垃圾。 街道党工委一班人专题研究后由办事处牵头,街道规划建设管理环保科、城监钟鼓楼大队、交巡警钟鼓楼大队、辖区派出所、居委会对北山大道三门诊至桑树坪段、枇杷坪东路全线市容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执法人员对这些乱象进行了强力整治。共整治清理游摊42个、石头伞墩47个,布幅广告50余处,规范跨门店经营60余处,暂扣落地广告招牌29块,占道桌椅17个,拆除违建水泥平台11处、乱搭棚17处、四角棚12个。人行道乱堆物料更是足足清理了15车。

  钟鼓楼街道地处城市“客厅”,街道各个社区停车问题一直是困扰社区发展的难题。街道通过成立小区自治管理委员会,加强小区内民主协商,实施小区停车自治管理。未治理前约500个车位提升到规划治理后1100个车位,街道整合资金安装道闸,进行道路封闭,杜绝小区车辆无序穿行,基本解决小区居民停车问题。各个社区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的作用,加强老旧小区自我服务管理,探索引进专业物业公司,完善保安巡逻、绿化保洁、设施维修以及其他服务,实现小区专业物业服务。

  办好“微实事”

  打造美丽乡村

  走进钟鼓楼街道的大团村,村居错落有致,村道整洁干净。“你要村民常态化打扫卫生,光靠说肯定不够,必须办点实事……”钟鼓楼街道大团村支部书记张世喜向记者谈起了治理该村的方法。

  村组干部通过定期“走院子”,给村民们办实事,收集民生问题和群众需求,出台了问题收集化解机制,进行分类建账化解等,大团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小而美”。

  彭文清是大团村的村委会主任,是万州区无花果协会的会长,也是全村最早发展乡村旅游的人。2005年带着回报村里的愿望,卖掉了自家在街镇上的一套房,带着卖房的钱和自己多年打工的积蓄,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些,总共凑足了20万元,回村建起了以“认种无花果树、采摘无花果果子、喝无花果代用茶、吃无花果养生汤、饮无花果浸泡酒”为主的乡村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和民宿。“当时家里的反对声其实很大,因为基本上身家性命都投了进去。”顶着巨大压力,彭文清和其他几个村里能人一起最先吃“螃蟹”,发展乡村旅游。

  而随着“微治理”的效果渐显和村容村貌的改善,大团村的民宿经济渐渐热了起来。彭文清掐指算了算,“ 他的无花果产业园每年无花果销售达500万元,接待游客15万人,大团村已经有十余户村民在搞民宿。仅去年村里就实现了住宿毛收入30多万,农家菜销售50多万。而放眼今年,他认为情况会更好,因为刚过去的小长假,单单他一家就日均接待游客近一千人,三天共实现毛收入近15万元。

  院落环境整治等基层治理工作的推行,让当地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但要保持乡村的长期向上发展,产业配套不可偏废。“都说有了生态、文态、形态,才谈得上业态。”彭文清告诉记者:产业渐兴归功于基层“微治理”的有效实施。而如今看来,乡村治理好了也能起到“筑巢引凤”的效果。

  “治理要从细微处做起,而发展与治理是密不可分的。” 钟鼓楼街道办事处主任向晓林告诉记者:街道接下来将重点打造两大产业,一个是民宿经济,一个就是无公害农产品。通过“微治理”让民宿经济发展有良好的环境基础和人文基础,同时推广当地优质蔬果,并以统一包装、统一品牌,配合乡村旅游实现统一营销。

  万州区钟鼓楼街道“党政一班人”带领干部沉下基层,形成了指挥有力、运转灵活、反应快捷、群众满意的“大综治”格局。2015年以来,万州区钟鼓楼街道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9.7%,群众安全感指数、幸福指数连续保持在95%以上。街道连续11年获得万州区委、区政府综合考评好等次、“重庆市示范街道”,下辖的陶家坪社区被重庆市评为“创新管理示范小区”。

  记者 罗 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