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出夔门的巴渝诗人

时间: 2018-12-27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317

  果真如《华阳国志·巴志》所说,从上古至中古,巴渝本土的历代住民虽然“质直好义,土风敦厚”,却“失在于重迟鲁钝,俗素朴,无造次辨丽之气”。体现在诗歌领域,“巫山高”和竹枝词都多亏了外籍人来开掘扬厉,文人雅诗更长期未见本籍人的身影。这一窘况,直至晚唐才有所改变,因为夔州云安(今云阳县)出现了一个李远。


  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生卒年不详。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登进士第,历任杭州、忠州、建州、江州刺史均有政绩,累官至御史中丞。诗文皆工,尤擅作赋,曾与杜牧、许浑、李商隐、温庭筠交游,与许浑齐名,时誉称“浑诗远赋”。《唐才子传》品其“夸迈流俗,为诗多逸气,五彩成文”,可惜诗多已散佚,《全唐诗》中仅存35首。尽管如此,他也不愧为最先出夔门的巴渝籍诗人。


  他是关注现实生活的,但与多数诗人一样,切入点常在个人性的日常居处和友朋交往。如五律《闲居》:“尘事久相弃,沈浮毕不知。牛羊归古巷,燕雀绕疏篱。买药经年晒,留僧尽日棋。唯忧钓鱼伴,秋子隔波时。”折射出人在官场,却对晚唐官场的腐败庸俗心生厌弃,宁肯看谈个人沉浮,尽可能求得恬谈自适的离尘生活。如五律《送人入蜀》:“蜀客本多愁,君今是胜游。碧藏云外树,红露驿边楼。杜魄呼名语,巴江作字流。不知烟雨夜,何处梦刀州?”清丽的语辞,工稳的骈对,将对入蜀友人的宽慰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即便如此也终不掩愁,晚唐的蜀地是非环伺,并不像自然景象那样地美妙宜人,结尾两句藏着他的内心忧虑。


  对于晚唐的政治生态,他的关切多通过怀古忆昔表现出来。如七律《吴越怀古》:“吴越千年奈怨何,两宫清吹作樵歌。姑苏一败云无色,范蠡长游水自波。霞拂故城如转旆,月依荒树想嚬蛾。行人欲问西施馆,江鸟寒飞碧草多。”前四句追怀吴王夫差、越臣范蠡故事,对他俩的史事同一和结局迥殊片言尽释,洞若观火。后四句直面遗踪荒凉,感慨横生,只一个西施馆迹无存,便笼括了任何个人无法左右的千古兴亡,以吴越之古讽唐代之今不言自明。如七律《过马嵬山》:“金甲云旗尽日回,仓皇罗袖满尘埃。浓香犹自飘鸾辂,恨魄无因离马嵬。南内宫人悲帐殿,东溟方士问蓬莱。唯余坡上弯环月,时送残蛾入帝台。”所忆的昔成为过往尚不足百年,可是,晚唐顶层统治者从中汲取教训了吗?他的讽喻指向尽在不言当中,其大胆影射当朝,反映出性格疏狂。


  他选择题材有多样性,表现手法尤其能不拘一格。如七律《赠写御容李长史》:“玉座尘消砚水清,龙髯不动彩毫轻。初分隆准山河秀,乍点重瞳日月明。宫女卷帘皆暗从,侍臣开殿尽遥惊。三朝供奉无人敌,始觉僧繇浪得名。”整首诗描写宫廷画师李长史为当朝皇帝“写御容”,亦即画标准像。首联写如何备墨动笔,颔联写如何描鼻点睛,直写过程,突出重点。颈联转换到侧面映衬,从而烘托出画像环境如何肃穆,如何庄严。尾联才用典,极力夸赞李长史画艺高超,冠绝古今。以宣扬“传神写照,尽在阿堵中”驰名的东晋画家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南朝四大家”,本诗说“始觉僧繇浪得名”,等于说李长史的画艺超过了“南朝四大家”。


  五律《翦彩》另是一格。所谓“翦彩”是一种古代风俗,指的是每年正月初七,女儿们要用金银箔或彩帛剪成人像或者花鸟图形,要么插在发髻上,要么贴在鬓角上,也可以贴于窗户、门屏,或者挂在树枝上,充作装饰,以求吉祥。李远写道:“翦彩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双双衔绶鸟,两两度桥人。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愿君千万岁,无岁不逢春。”前六句恍若清溪流动,每两句一层诗意,逐流递进般地写出某一个女子翦彩的动机、剪出的图形和手法的灵巧,最后两句再归结到对“相亲”人儿的美好祝愿上。整首诗写得十分清新流丽,温馨可人,富含美感和情韵。


  最别致的诗当数《咏壁鱼》:“鳞细粉光鲜,开书乱眼前。透窗疑漏网,落砚似流泉。潜穴河图内,吞钩乙字边、莫言鬐鬣小,食尽白苹篇。”所谓“壁鱼”,又叫衣鱼、蠧鱼、白鱼、蟫鱼、蛃鱼,是一种身体呈银灰色,灵巧、怕光、无翅的小昆虫,常见于书籍、箱笼、字画乃至衣服中,对书籍、字画有所损害。李远自是爱书人,从藏书中发现了大量壁鱼,本该气恼。但他却像对待顽劣的小宠物那样地,只将它们抖掉便罢了,并没有采取除之而后快。并且还为此专写一首咏物小诗,其仁心宅厚,可见一斑。


  李远算不上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但的确相当优秀。巴渝籍诗人从他开始走向全国,起步固然偏晚,却也称得上不俗不凡。


  编辑 覃蓝蓝 组版 余游虹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最先出夔门的巴渝诗人

  果真如《华阳国志·巴志》所说,从上古至中古,巴渝本土的历代住民虽然“质直好义,土风敦厚”,却“失在于重迟鲁钝,俗素朴,无造次辨丽之气”。体现在诗歌领域,“巫山高”和竹枝词都多亏了外籍人来开掘扬厉,文人雅诗更长期未见本籍人的身影。这一窘况,直至晚唐才有所改变,因为夔州云安(今云阳县)出现了一个李远。


  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生卒年不详。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登进士第,历任杭州、忠州、建州、江州刺史均有政绩,累官至御史中丞。诗文皆工,尤擅作赋,曾与杜牧、许浑、李商隐、温庭筠交游,与许浑齐名,时誉称“浑诗远赋”。《唐才子传》品其“夸迈流俗,为诗多逸气,五彩成文”,可惜诗多已散佚,《全唐诗》中仅存35首。尽管如此,他也不愧为最先出夔门的巴渝籍诗人。


  他是关注现实生活的,但与多数诗人一样,切入点常在个人性的日常居处和友朋交往。如五律《闲居》:“尘事久相弃,沈浮毕不知。牛羊归古巷,燕雀绕疏篱。买药经年晒,留僧尽日棋。唯忧钓鱼伴,秋子隔波时。”折射出人在官场,却对晚唐官场的腐败庸俗心生厌弃,宁肯看谈个人沉浮,尽可能求得恬谈自适的离尘生活。如五律《送人入蜀》:“蜀客本多愁,君今是胜游。碧藏云外树,红露驿边楼。杜魄呼名语,巴江作字流。不知烟雨夜,何处梦刀州?”清丽的语辞,工稳的骈对,将对入蜀友人的宽慰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即便如此也终不掩愁,晚唐的蜀地是非环伺,并不像自然景象那样地美妙宜人,结尾两句藏着他的内心忧虑。


  对于晚唐的政治生态,他的关切多通过怀古忆昔表现出来。如七律《吴越怀古》:“吴越千年奈怨何,两宫清吹作樵歌。姑苏一败云无色,范蠡长游水自波。霞拂故城如转旆,月依荒树想嚬蛾。行人欲问西施馆,江鸟寒飞碧草多。”前四句追怀吴王夫差、越臣范蠡故事,对他俩的史事同一和结局迥殊片言尽释,洞若观火。后四句直面遗踪荒凉,感慨横生,只一个西施馆迹无存,便笼括了任何个人无法左右的千古兴亡,以吴越之古讽唐代之今不言自明。如七律《过马嵬山》:“金甲云旗尽日回,仓皇罗袖满尘埃。浓香犹自飘鸾辂,恨魄无因离马嵬。南内宫人悲帐殿,东溟方士问蓬莱。唯余坡上弯环月,时送残蛾入帝台。”所忆的昔成为过往尚不足百年,可是,晚唐顶层统治者从中汲取教训了吗?他的讽喻指向尽在不言当中,其大胆影射当朝,反映出性格疏狂。


  他选择题材有多样性,表现手法尤其能不拘一格。如七律《赠写御容李长史》:“玉座尘消砚水清,龙髯不动彩毫轻。初分隆准山河秀,乍点重瞳日月明。宫女卷帘皆暗从,侍臣开殿尽遥惊。三朝供奉无人敌,始觉僧繇浪得名。”整首诗描写宫廷画师李长史为当朝皇帝“写御容”,亦即画标准像。首联写如何备墨动笔,颔联写如何描鼻点睛,直写过程,突出重点。颈联转换到侧面映衬,从而烘托出画像环境如何肃穆,如何庄严。尾联才用典,极力夸赞李长史画艺高超,冠绝古今。以宣扬“传神写照,尽在阿堵中”驰名的东晋画家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南朝四大家”,本诗说“始觉僧繇浪得名”,等于说李长史的画艺超过了“南朝四大家”。


  五律《翦彩》另是一格。所谓“翦彩”是一种古代风俗,指的是每年正月初七,女儿们要用金银箔或彩帛剪成人像或者花鸟图形,要么插在发髻上,要么贴在鬓角上,也可以贴于窗户、门屏,或者挂在树枝上,充作装饰,以求吉祥。李远写道:“翦彩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双双衔绶鸟,两两度桥人。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愿君千万岁,无岁不逢春。”前六句恍若清溪流动,每两句一层诗意,逐流递进般地写出某一个女子翦彩的动机、剪出的图形和手法的灵巧,最后两句再归结到对“相亲”人儿的美好祝愿上。整首诗写得十分清新流丽,温馨可人,富含美感和情韵。


  最别致的诗当数《咏壁鱼》:“鳞细粉光鲜,开书乱眼前。透窗疑漏网,落砚似流泉。潜穴河图内,吞钩乙字边、莫言鬐鬣小,食尽白苹篇。”所谓“壁鱼”,又叫衣鱼、蠧鱼、白鱼、蟫鱼、蛃鱼,是一种身体呈银灰色,灵巧、怕光、无翅的小昆虫,常见于书籍、箱笼、字画乃至衣服中,对书籍、字画有所损害。李远自是爱书人,从藏书中发现了大量壁鱼,本该气恼。但他却像对待顽劣的小宠物那样地,只将它们抖掉便罢了,并没有采取除之而后快。并且还为此专写一首咏物小诗,其仁心宅厚,可见一斑。


  李远算不上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但的确相当优秀。巴渝籍诗人从他开始走向全国,起步固然偏晚,却也称得上不俗不凡。


  编辑 覃蓝蓝 组版 余游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