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的人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两类:自己和除自己以外的人。但适用的道理却只有一套,那就是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想要获得生活的大幸福与小确幸,必须怀有体己心。 常言道,体己知心,无坚不摧。“体己心”三字说来容易,写起来笔画不多也不复杂,但要变成指导我们行为的一种准则绝非易事,甚至可以说很难。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得久了,容易变得“滑头”。天南海北,见着一样的日色、一样的月光,也常常干着一样的荒唐事情:当同样一段遭遇发生在自己身上和发生在别人身上时,会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和观点,仿佛精神分裂了似的,连看世界的眼光都变了。这种差别化对待导致我们的生活多了许多抱怨和牢骚,少了许多欣赏和认同,譬如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别人家的小孩”“别人家的父母”“别人家的妻子”“别人家的丈夫”都是由此而来。 “别人家的”是否一定就比“自己家的”要好,谁也说不准。唯一没有悬念的是,如果你的家人、朋友都是没有体己心的人,遇事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只顾及自己的心情,想来你的生活必然不会快乐。日日环绕在抱怨与批评声中,再有锋芒的人都会失了锐气;再好脾气的人都会丢掉耐性,哪里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当然,幸福要靠自己争取,不能总是指望别人施舍,换而言之,人对自己也要有体己心。我们要懂得关爱自己,顾惜自己的身体与心情,也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板。现实生活中,有远大理想、不满足于现状的人有很多,可实现理想、摆脱现状的并不多。首先,我们得承认,不安于现状是好事,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但如果好高骛远就会变得过犹不及。 我们只有知道自己站在什么地方,伸手或者跳一跳能够到多远,这样才不会盲目自信或者盲目悲观,付出的努力才会有落脚的地方。只有脚落稳了,才能更好地走接下来的路,小确幸也好,大幸福也好,才会可期可至。 责编 覃蓝蓝 组版 李天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