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瑞华生前工作照 1月16日下午,记者来到渝北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双龙大队办公楼,看见写着“202”标牌的办公室半开着,岗牌上教导员姜瑞华在岗的字样格外显眼。姜瑞华的办公桌上,零散地摆放着几份文件,内容为双龙大队12月道路交通安全研判,这是他离世前没能放下的工作。 1月16日,在单位连续工作了24小时的姜瑞华,准备出发执行早高峰勤务时,突发脑溢血倒在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殉职,年仅55岁。 即便倒下,仍是奔向岗位的姿势。姜瑞华殉职后,公安部政治部发来唁电,正在北京参加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的市政府、市公安局相关领导要求,要深入挖掘姜瑞华先进事迹,做好善后抚恤工作。 给同事们大哥哥般的温暖 说起姜瑞华,渝北区交巡警支队双龙大队民警郜鹏鹤红着双眼,声音哽咽,他不愿相信这是事实——自己与最敬仰的好大哥、好师傅、好领导已经阴阳两隔了! 郜鹏鹤清晰地记得,2014年的除夕夜,他在水洞子武装检查站值守,附近一家工厂突然起火,熊熊大火映满天,吓得附近市民大声呼救,当即带领两个队员冲进工厂救火。他一边灭火,一边通知消防队。消防车到时,一堵石条围墙挡住了去路。为了留出消防通道,郜鹏鹤奋力搬开几百斤重的石头,结果不慎摔断了右胳膊。 教导员姜瑞华在对讲机里知道了郜鹏鹤摔伤的消息,很快从另一个执勤点驾车赶来,抱起疼得满身大汗的郜鹏鹤,一边安慰,一边急忙驾车送他去医院。到了医院,姜瑞华像兄长一样,帮他跑上跑下:挂急诊号、找医生、拿药……忙碌到凌晨三四点钟,大哥哥般的温暖,令郜鹏鹤终生难忘。 1月16日下午5点,渝北区交巡警支队双龙大队大队长黄维有处理完一堆琐事,有些疲惫地出现在同事们面前,手中拿着一副自热的护膝套子,哽咽着说:“这是姜教导员前些天悄悄买来送给我的!” 原来,黄维有常年在基层一线辛苦奔忙,得了腰间盘突出和膝盖损伤。姜瑞华得知后,默默记在心间。他回家跟爱人说起黄维有的病情,请妻子帮忙打听治疗的偏方,得知这种自发热的护膝防寒带对受了损伤的“老寒腿”很好,便托妻子买了一副。 “前几天,天气特别寒冷,姜教导员亲自把这副自发热护膝带给我戴在腿上,像大哥哥一样叮嘱我,如何注意、如何护理这只老寒腿!” 由于姜瑞华即将满55岁退居二线,黄维有此前已悄悄吩咐民警们收集姜瑞华从警以来所有时期的照片,准备制作照片集,作为他退居二线的纪念礼物,也算是自己的回礼。而如今,黄维有只能哀叹:“礼物还未做完,战友却已离去。” “不像领导,更像是大哥、兄弟。”说起曾经的队长姜瑞华,渝北区公安分局内保支队民警肖强泣不成声。他回忆说,2010年,他从派出所民警调任交巡警,完全不知道管理交通的门道,队里好几个年轻同事都和他一样,白纸一张。队员底子差,执勤任务重,作为主要负责人的姜瑞华根本没把自己当队长,什么活儿都冲在前面抢着干,既当领导又当老师。 拼命三郎工作从不叫苦 李永忠不会想到,他的好战友姜瑞华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走了,得知消息的那一刻,眼前满是姜瑞华挺立岗亭、指挥交通的身影。 蒲剑也没有想到,他再一次得知老朋友的消息竟然是在老战友群里去世通知上,冰冷的手机,煞白的屏幕,刺眼的文字,让他如坠冰窟,眼前一片黑暗…… 李永忠和蒲剑都是渝中区交巡警支队解放碑大队副大队长,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曾经和姜瑞华一起战斗过。说到姜瑞华,李永忠、蒲剑两人一直眼含泪水。谈起往事,两人慢慢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 当时,李永忠和姜瑞华都是交警支队二大队的民警,两人经常一起上班、执勤,关系要好。1994年交警临江门岗组正式命名成立。姜瑞华不顾年龄偏大和妻子的反对毅然加入进来,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据了解,岗组地处渝中区临江门路口,是连接渝中区南、北、中丹田干线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是进出重庆市最大的商业、金融中心——解放碑CBD的重要门户。这个不规则的十字路口,长期车流如织,晴天一身灰一身汗,雨天一身水一身泥。因为初建岗组时警力较少,姜瑞华制定了两班倒的工作模式。作为组长,他主动要求承担白天这个更繁忙的班,每天一站就是12个小时。挥臂、转体、偏头,一个班站下来,累得精疲力竭,但姜瑞华没有喊过一声累。一年下来,姜瑞华磨穿了6双皮鞋,脚下的木制岗台也坏了3个。 李永忠清晰地记得,由于每天太阳暴晒,姜瑞华得了严重的皮肤病,浑身皮肤发白发痒,时常抓破,可他始终咬牙坚持,从不叫苦,没有请过一天假。 追求完美事事精益求精 在他的带领下,临江门岗组取得骄人的成绩:1995年,岗组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奖牌是姜瑞华从北京捧回来的,挂在了岗亭的顶梁上;同年,被团市委命名为市“十佳青年文明号”,被市政府授予“优秀交通岗组”称号;1996年,岗组被评为“全国优秀交通岗组”,并再次摘得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由于临江门岗亭地处解放碑咽喉要道,外地、外国游客络绎不绝,对民警的一言一行要求很高。姜瑞华默默地要求自己:“一定要站出重庆形象!”从此,除了坚守岗位,他像海绵一样学业务知识,学指挥手势,学服务意识,学无私奉献。每天下班后,顾不上休息,比着总队下发的交警手势标准册,对着镜子一遍一遍地练习。慢慢的,姜瑞华成了岗组里指挥手势最标准的民警。 “达者兼济天下”。过后,姜瑞华义无反顾地担起岗组成员指挥手势培训的重任。在他的带领下,岗组民警的指挥手势打出了气势,打出了美感,成为辖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峰会期间每天工作16小时 “做警察不难,除了真心真情对待群众,还要用完善的制度约束自身。”2014年,姜瑞华调任市交巡警总队指挥中心副主任,时任指挥中心主任、现任渝北区交巡警支队政委的魏实清楚地记得,这是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对民警“亲情化”管理的同时,姜瑞华还认真总结了其在交警总队第二、第三支队任政工领导的一些经验,向指挥中心党支部大胆建议,积极推进队伍正规化管理,努力打造“人才基地”。 谈起姜瑞华,魏实印象最深的当数他在2015年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道路交通安全保卫工作中的表现。峰会安保工作期间,姜瑞华针对警卫任务变化大、新增线路和取消线路时有发生的情况,随时保持与19个基层支队、12个机动组和安全引导人员联系,及时掌握有关信息,及时报告和处置,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为峰会安保工作提供了正确有效的信息基础。 特别是从峰会前半个月,姜瑞华就与工作组成员一道,每天自愿放弃休息时间熟悉总队方案,研究制定相关预案方案,到任务线路和场所熟悉路况、测试无线电通讯效果。任务期间,还坚持每天早上在任务民警到岗前1小时到达工作岗位,熟悉当天任务情况,督促相关单位和岗组安排民警上路,接受一线民警对任务安排情况的咨询,天天都持续工作到第二天凌晨1点多,平均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 车畅人安是他的朴素追求 保安全保畅通是交通警察的首要职责,这一点姜瑞华时刻记在心里。 双龙大队辖区绿梦广场转盘是主干道交通枢纽,车流量巨大,但由于周边几条支路交通组织不科学,经常发生拥堵。姜瑞华作为教导员,一到任便发现了这个问题。道路拥堵,群众心里就添堵。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姜瑞华根据周边几个路口和车流量情况,一方面探索出“4+1”排堵保畅工作法,另一方面对周边支路交通组织方式进行优化,使得绿梦广场转盘车辆通行效率大幅提高。 2016年,针对辖区多条支路机动车乱停阻碍交通情况,姜瑞华用了一周时间步行摸底调查,形成了整治方案,推动建成15处违停抓拍系统,存在多年的机动车乱停顽疾得到明显改观,辖区交通警情同比下降25.7%。 孤寡老人将他当亲人 始终心系人民,践行群众路线,是姜瑞华一直以来的职业追求,他将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991年7月,时任临江门岗组组长的姜瑞华主动到解放碑派出所了解附近孤寡老人情况,派出所同事向姜瑞华提供了5位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的信息。姜瑞华就带领岗组队员,到青年路、新生市场等地,为这5位70多岁的孤寡老人买米、抓药、打扫卫生。 家住渝中区放牛巷社区的独居老人戴素华长期无人照料,生活非常困难。一次交通安全宣传,姜瑞华来到戴婆婆家。一进门,眼前的景象让姜瑞华心里一阵酸楚:破旧的房屋、空落落的厨房、昏暗的光线。这种环境下,老人如何能安享晚年?姜瑞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从此,他每月都会和同事上门看望戴婆婆,为她购置药品、食物等生活用品,只要老人有事,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老人有什么不适,他就是再远再累,也要赶到老人家中,带她就医、喂她吃药。 后来,岗组的同事知道了戴婆婆的事情,便都加入了进来。2008年,戴婆婆因病离世,姜瑞华和同事亲手为老人穿上寿衣,还为老人收拾屋子,送老人最后一程。周边群众看了都感慨地说:“真的比亲儿子还亲!” 过后,帮扶孤寡老人成为临江门岗组的传统,24年没有间断。 最后一条朋友圈竟成谶 在姜瑞华的朋友圈里,几乎所有文章都跟公安工作有关。“有些是他转到朋友圈里,让大家学习的,有些是向同行们致敬。”同事郜鹏鹤说着,拿出手机将姜瑞华的朋友圈点了开来。上面显示最后一条朋友圈,发出时间为2019年1月3日,转的是中国长安网的一条消息,标题名为“2018,#一道最艰难的数学题#”。内容如下: 2018年301名公安民警、141名警务辅助人员因公牺牲。301+141=442,这是2018年最艰难的数学题。442名战友再也见不到新年,442个家庭从此失去子女、爱人、父母。442=13亿,这是2018年最悲壮的数学题…… 郜鹏鹤说,这条朋友圈,姜瑞华还特意转给他看,他看了之后,当时心里很难受,可没想到,短短几天后,姜瑞华为这道艰难的数学题,添加了一个悲壮的数字。 在姜瑞华办公室外的走廊上,一排“学习杨雪峰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贴在墙上,姜瑞华的也在其中。一阵寒风吹过,里边的文字如同画卷一般展开,开篇的一段话异常醒目:“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诗情画意的话,写下了人民警察的勇于担当。社会的平安离不开人民警察的时时守护,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记者 朱颂扬 饶 果 悼念心声: 昨日下午,姜瑞华生前战友、辖区群众自发到殡仪馆悼念。 下午2点半,渝中区临江门岗组的民警来到渝北区一碗水殡仪馆,送这位老战友最后一程。渝中区交巡警支队解放碑大队副大队长马野,曾是渝中区临江门“重庆第一岗”第七任组长。2007年,马野加入岗组,成为其中一员,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姜瑞华爱岗敬业、工作勤恳的精神,勤务工作口诀“一上前、二敬礼、三你好”保持了20多年。 市民周文明是一名退伍军人,在得知姜瑞华殉职一事后,专程前去吊唁。“姜教导员的敬业精神让我很感动。”周文明说,这次听说了姜瑞华的事迹,他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要来鞠个躬,表达一下自己的敬意。 赵茂是渝北华晨国际酒店安全部经理,因为酒店周边车流较大,赵茂经常和姜瑞华打交道。昨日下午,听闻姜瑞华殉职,他立刻赶去吊唁,诉说感激。 下午4点半,听朋友说姜瑞华殉职,张永强也立马从南坪打车赶到渝北殡仪馆,站在姜瑞华灵柩前,看着他的脸久久不离开(如图)。2013年,张永强突发脑溢血,陷入昏迷。在他住院的半年时间里,姜瑞华坚持每周二三次来医院看他,帮他擦身、翻身,防止长褥疮;帮他端屎端尿、洗脏衣脏裤,比他妻子还细心。出院回家后,张永强瘫痪在床,姜瑞华经常到屋里看他。儿子考上大学,他不能出门,姜瑞华就替他送儿子到永川文理学院读书。张永强哽咽着说,自己生病卧床期间,妻子没有工作,孩子还在上学,经济十分困难,姜瑞华常常自掏腰包给他买药,比亲人还亲。 编辑 陈 洁 组版 余游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