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时间: 2018-12-25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989

  在信息时代阔步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享受着信息化社会所带来的智能、高效、便捷的同时,也对自身的个人信息安全产生了深深的担忧……在看不见的个人信息交易市场,你的个人信息或许正在被明码标价挂牌出售,“信息裸奔”让人们成了“透明人”,人们除了每天要应对各种骚扰电话,还要担忧自己的生命财产是否安全。


  案例一:


  中介获取大量业主信息


  经常骚扰业主


  梁某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中介,其从已离职老乡手里获取了大量的周边居民楼的业主信息,共计15000余条,涉及周边三个大型小区,内容包括业主姓名、电话和具体地址。这些信息以文档的形式一直保存在其手机。据了解,通常情况下,网上发布的房主个人租房的信息,中介无法看到房主电话,而梁某基于其所掌握的周边几个小区的资料轻易就能查询到房主电话,沟通出租事宜,或者干脆直接给房主打电话,询问是否有出租房屋的意愿。


  案例二:


  非法买卖公民车辆信息


  情节严重将涉嫌犯罪


  于某是一家贷款公司汽车金融事业部的业务员,负责汽车抵押贷款业务。因业务需要查询汽车档案,其通过qq群等网络渠道,把需要查档的车辆牌照信息给对方,之后对方反馈给其3 张包含车辆信息的图片,内容涉及车主信息、车辆信息、抵押信息,再通过将以上信息转卖给其他业务员或者评估师谋取利益。截至于某到案,其非法买卖的公民车辆信息达3万条。


  《刑法》第253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3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照该款的规定处罚。


  检察官说法:


  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这些信息一旦被泄露,将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和严重危害后果。如同上述案例中,不法分子就来源于部分企业员工,他们是一批涉及房地产、消费金融、车辆保险等新类型信息的源头,涉及的信息要素更加丰富,关联性、指向性更强,危害性更大。当前关于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越来越猖獗,每个人都应该强化自我保护意识、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在网络购物、自媒体社交、线下问卷填写等方面注意个人隐私信息,防止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盗取。不仅如此,企业更应当承担起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社会责任,只要收集用户信息就要承担保护责任,尊重用户知情权、控制权,严格遵守用户授权范围,保障用户信息安全,严格履行行业自律规定。


  怎样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尽可能隐藏自己的真实信息。例如所用用户名、密码等尽可能跟自己个人没有关系,让他人不易猜到。


  各处密码尽可能各不相同,防止受撞库所害。要做到这点有难度,专家建议的做法是设定一套统一规则,然后在各网站稍加区分。例如在京东的密码里加入jd,网易的密码里加入163。


  永远不要点击不可信的网址链接。很多短信诈骗都是因为机主点击网址后手机中毒所致。


  不要扫描无法确认安全性的二维码。二维码相当于图形版的网址链接,近来,通过二维码传播的病毒呈加速上升趋势。


  公共场所,不可信的免费Wi-Fi千万别联。不法分子会在公共场所搭建不设密码的Wi-Fi,手机用户一旦连上,信息和资料就可能被盗取。


  不要通过不可信的渠道下载手机应用。别觉得安装个软件而已,有问题卸载就好。一旦装上恶意程序,你的钱和个人信息可能马上就没了。


  关注网络安全相关新闻,看到有网站发生信息泄露,及时修改自己的密码;看到他人受骗的遭遇,避免自己上同样的当。


  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告诉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你也许不会受电话里的骗子欺骗,但父母可能会,拿着你手机玩耍的小孩子会。本报综合


  责编:陈生容 组版:阿芳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怎样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在信息时代阔步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享受着信息化社会所带来的智能、高效、便捷的同时,也对自身的个人信息安全产生了深深的担忧……在看不见的个人信息交易市场,你的个人信息或许正在被明码标价挂牌出售,“信息裸奔”让人们成了“透明人”,人们除了每天要应对各种骚扰电话,还要担忧自己的生命财产是否安全。


  案例一:


  中介获取大量业主信息


  经常骚扰业主


  梁某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中介,其从已离职老乡手里获取了大量的周边居民楼的业主信息,共计15000余条,涉及周边三个大型小区,内容包括业主姓名、电话和具体地址。这些信息以文档的形式一直保存在其手机。据了解,通常情况下,网上发布的房主个人租房的信息,中介无法看到房主电话,而梁某基于其所掌握的周边几个小区的资料轻易就能查询到房主电话,沟通出租事宜,或者干脆直接给房主打电话,询问是否有出租房屋的意愿。


  案例二:


  非法买卖公民车辆信息


  情节严重将涉嫌犯罪


  于某是一家贷款公司汽车金融事业部的业务员,负责汽车抵押贷款业务。因业务需要查询汽车档案,其通过qq群等网络渠道,把需要查档的车辆牌照信息给对方,之后对方反馈给其3 张包含车辆信息的图片,内容涉及车主信息、车辆信息、抵押信息,再通过将以上信息转卖给其他业务员或者评估师谋取利益。截至于某到案,其非法买卖的公民车辆信息达3万条。


  《刑法》第253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3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照该款的规定处罚。


  检察官说法:


  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这些信息一旦被泄露,将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和严重危害后果。如同上述案例中,不法分子就来源于部分企业员工,他们是一批涉及房地产、消费金融、车辆保险等新类型信息的源头,涉及的信息要素更加丰富,关联性、指向性更强,危害性更大。当前关于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越来越猖獗,每个人都应该强化自我保护意识、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在网络购物、自媒体社交、线下问卷填写等方面注意个人隐私信息,防止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盗取。不仅如此,企业更应当承担起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社会责任,只要收集用户信息就要承担保护责任,尊重用户知情权、控制权,严格遵守用户授权范围,保障用户信息安全,严格履行行业自律规定。


  怎样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尽可能隐藏自己的真实信息。例如所用用户名、密码等尽可能跟自己个人没有关系,让他人不易猜到。


  各处密码尽可能各不相同,防止受撞库所害。要做到这点有难度,专家建议的做法是设定一套统一规则,然后在各网站稍加区分。例如在京东的密码里加入jd,网易的密码里加入163。


  永远不要点击不可信的网址链接。很多短信诈骗都是因为机主点击网址后手机中毒所致。


  不要扫描无法确认安全性的二维码。二维码相当于图形版的网址链接,近来,通过二维码传播的病毒呈加速上升趋势。


  公共场所,不可信的免费Wi-Fi千万别联。不法分子会在公共场所搭建不设密码的Wi-Fi,手机用户一旦连上,信息和资料就可能被盗取。


  不要通过不可信的渠道下载手机应用。别觉得安装个软件而已,有问题卸载就好。一旦装上恶意程序,你的钱和个人信息可能马上就没了。


  关注网络安全相关新闻,看到有网站发生信息泄露,及时修改自己的密码;看到他人受骗的遭遇,避免自己上同样的当。


  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告诉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你也许不会受电话里的骗子欺骗,但父母可能会,拿着你手机玩耍的小孩子会。本报综合


  责编:陈生容 组版:阿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