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读心术”的“白发神探”

时间: 2019-07-12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737

工作中的张熠

明明是个80后,却顶着满头白发;明明看起来很普通,却偏偏能“读懂”嫌疑人的内心世界。他叫张熠,1980年出生,2000年从警校毕业后,一直在巴南区公安分局工作。2011年,张熠调到土桥派出所当民警,也是从那时开始,因为经常熬夜,他的头发都变白了,但他却说:“其实,白了头发没什么。在我工作的这8年时间里,辖区越来越好,给人民群众更多的安全感,我觉得我这头发白得很值。”

一间审讯室是两个人的战场

一桩小案子,两个嫌疑人都是“老油条”,商量好了死活不承认——一个闭口不言,一个满口胡诌。所里的民警几个来回下来,始终问不出个所以然。作为值班领导,张熠自然要出马。“不开腔的先放到,我先问问这个话多的。”经验使然,张熠果断先找到切口。

审讯室里,张熠和嫌疑人开始了交流。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张熠和嫌疑人从工作聊到生活,从生活再聊到家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嫌疑人脸上笑意满满,实话却只占十之一二。张熠心里自然清楚,对方讲笑话,张熠跟着笑;对方倒苦水,张熠跟着愁……吹牛的越发膨胀,话越来越多,张熠耐心地听,眯成缝的眼睛,始终锁定着嫌疑人的表现——表情、动作、神态、语言……张熠在等待,等待着对方疏忽大意的那一瞬间。

一个小时后,嫌疑人言语中透出了案件相关信息,张熠马上掐住话头,直指案件,抛出手里所掌握情况的一部分,杀了个对方措手不及。嫌疑人见状打算开口继续编。“眼神开始飘,眼球往天上转,这一看就是要说谎。”张熠马上从对方的表情看出了意图,打断对方,继续抛出手中掌握的其他线索。嫌疑人瞪圆了眼睛,一脸地不可置信,随后一声长叹。

接下来,后边的审讯势如破竹,案件已经算基本告破。整整两页的笔录,张熠做得认真仔细,放下笔录纸,他又走向了另外一间审讯室。那里,仍旧有一场硬仗要打。

种种技巧练就“读心术”

刚开始接触案件时,张熠也是个“菜鸟”,但经过组里的师傅们言传身教,张熠自己在大量案件中摸索,成长很快,练就“读心术”成了他重要的办案法宝。“一年办至少两百个案子,都是在实际应用中摸索。”

在张熠看来,每个人的经历、阅历、性格、心理成熟程度和应急反应能力不同,这意味着无法用同一套方法去阅读所有人的心理情况。

几年前,一个毒贩被捕,在审讯室里不发一言,不管谁说话,就像睡着了一样。姓名、年龄、工作、朋友、家庭……张熠几乎尝试了所有能够引起对方兴趣的话题,可对方始终沉默。

审讯3个小时后,张熠主动给对方端来了饭菜。“慢点吃,莫搞急了,这有水。”饭后,张熠又递上一支烟,“兄弟,整起,也休息一哈!”江湖气的言语,却也最接地气,最适合与此类罪犯交流。

这一场心里对战,足足持续了8个小时,而前面7个小时,张熠都是在一个人“自言自语”,递水、递烟,无微不至。终于,张熠问了一句“兄弟,你有孩子没得?”此刻,他敏锐地捕捉到,毒贩狠狠地吸了一口烟。

这细微的动作一下子让张熠瞪起了眼睛,他知道,家人一定是突破口!张熠此时说起了自己的经历——因为工作忙,还没有孩子,羡慕那些和孩子周末一起享受天伦的人。此话一出,毒贩的手抖了一下,狠狠地挠了挠头,用微弱的声音说了句:“我有个儿子,还小。”

切口打开了。张熠一边将话题继续,从毒贩的家人入手,提醒对方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一边小心翼翼地抛出认罪,争取宽大处理减刑的话题。

情和法的双管齐下,不到一个小时,毒贩最终投降,交代了所有的犯罪事实,并将自己的上线人员如数告知。8个小时后,整个案件告破。

白发神探“证照不符”办事被拒

谈及办案经验,张熠说,抓住细节和保持警觉是自己的职业习惯,也是自己破案的一大“法宝”。

“2011年我到土桥派出所当民警,也是从那时开始,因为经常熬夜,我的头发都变白了。”张熠摸摸头发笑道,“我现在是派出所的探长,负责治安这一块,工作压力也很大。”张熠说,自己从2011年开始到2015年的这四年时间里,面貌变化是最大的。“最开始是额头有些白头发,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只要熬夜,一个晚上就会冒出来好几根。”久而久之,“白发神探”的绰号不胫而走。

有一次,张熠到家附近的电信服务点办理手机业务,“当时服务点一共有3个工作人员,第一个人看了身份证,拿给第二个人看,第二个人又拿给第三个人,最后他们明确表示,我不是身份证的主人。”张熠笑着说,最后自己没办法,只能打了证明,才办理好了手机业务。

张熠坦言,自己有时候在辖区巡逻,有熟悉的群众和他打招呼,让他觉得工作越来越有动力。

记者 张柳妞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会“读心术”的“白发神探”

工作中的张熠

明明是个80后,却顶着满头白发;明明看起来很普通,却偏偏能“读懂”嫌疑人的内心世界。他叫张熠,1980年出生,2000年从警校毕业后,一直在巴南区公安分局工作。2011年,张熠调到土桥派出所当民警,也是从那时开始,因为经常熬夜,他的头发都变白了,但他却说:“其实,白了头发没什么。在我工作的这8年时间里,辖区越来越好,给人民群众更多的安全感,我觉得我这头发白得很值。”

一间审讯室是两个人的战场

一桩小案子,两个嫌疑人都是“老油条”,商量好了死活不承认——一个闭口不言,一个满口胡诌。所里的民警几个来回下来,始终问不出个所以然。作为值班领导,张熠自然要出马。“不开腔的先放到,我先问问这个话多的。”经验使然,张熠果断先找到切口。

审讯室里,张熠和嫌疑人开始了交流。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张熠和嫌疑人从工作聊到生活,从生活再聊到家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嫌疑人脸上笑意满满,实话却只占十之一二。张熠心里自然清楚,对方讲笑话,张熠跟着笑;对方倒苦水,张熠跟着愁……吹牛的越发膨胀,话越来越多,张熠耐心地听,眯成缝的眼睛,始终锁定着嫌疑人的表现——表情、动作、神态、语言……张熠在等待,等待着对方疏忽大意的那一瞬间。

一个小时后,嫌疑人言语中透出了案件相关信息,张熠马上掐住话头,直指案件,抛出手里所掌握情况的一部分,杀了个对方措手不及。嫌疑人见状打算开口继续编。“眼神开始飘,眼球往天上转,这一看就是要说谎。”张熠马上从对方的表情看出了意图,打断对方,继续抛出手中掌握的其他线索。嫌疑人瞪圆了眼睛,一脸地不可置信,随后一声长叹。

接下来,后边的审讯势如破竹,案件已经算基本告破。整整两页的笔录,张熠做得认真仔细,放下笔录纸,他又走向了另外一间审讯室。那里,仍旧有一场硬仗要打。

种种技巧练就“读心术”

刚开始接触案件时,张熠也是个“菜鸟”,但经过组里的师傅们言传身教,张熠自己在大量案件中摸索,成长很快,练就“读心术”成了他重要的办案法宝。“一年办至少两百个案子,都是在实际应用中摸索。”

在张熠看来,每个人的经历、阅历、性格、心理成熟程度和应急反应能力不同,这意味着无法用同一套方法去阅读所有人的心理情况。

几年前,一个毒贩被捕,在审讯室里不发一言,不管谁说话,就像睡着了一样。姓名、年龄、工作、朋友、家庭……张熠几乎尝试了所有能够引起对方兴趣的话题,可对方始终沉默。

审讯3个小时后,张熠主动给对方端来了饭菜。“慢点吃,莫搞急了,这有水。”饭后,张熠又递上一支烟,“兄弟,整起,也休息一哈!”江湖气的言语,却也最接地气,最适合与此类罪犯交流。

这一场心里对战,足足持续了8个小时,而前面7个小时,张熠都是在一个人“自言自语”,递水、递烟,无微不至。终于,张熠问了一句“兄弟,你有孩子没得?”此刻,他敏锐地捕捉到,毒贩狠狠地吸了一口烟。

这细微的动作一下子让张熠瞪起了眼睛,他知道,家人一定是突破口!张熠此时说起了自己的经历——因为工作忙,还没有孩子,羡慕那些和孩子周末一起享受天伦的人。此话一出,毒贩的手抖了一下,狠狠地挠了挠头,用微弱的声音说了句:“我有个儿子,还小。”

切口打开了。张熠一边将话题继续,从毒贩的家人入手,提醒对方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一边小心翼翼地抛出认罪,争取宽大处理减刑的话题。

情和法的双管齐下,不到一个小时,毒贩最终投降,交代了所有的犯罪事实,并将自己的上线人员如数告知。8个小时后,整个案件告破。

白发神探“证照不符”办事被拒

谈及办案经验,张熠说,抓住细节和保持警觉是自己的职业习惯,也是自己破案的一大“法宝”。

“2011年我到土桥派出所当民警,也是从那时开始,因为经常熬夜,我的头发都变白了。”张熠摸摸头发笑道,“我现在是派出所的探长,负责治安这一块,工作压力也很大。”张熠说,自己从2011年开始到2015年的这四年时间里,面貌变化是最大的。“最开始是额头有些白头发,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只要熬夜,一个晚上就会冒出来好几根。”久而久之,“白发神探”的绰号不胫而走。

有一次,张熠到家附近的电信服务点办理手机业务,“当时服务点一共有3个工作人员,第一个人看了身份证,拿给第二个人看,第二个人又拿给第三个人,最后他们明确表示,我不是身份证的主人。”张熠笑着说,最后自己没办法,只能打了证明,才办理好了手机业务。

张熠坦言,自己有时候在辖区巡逻,有熟悉的群众和他打招呼,让他觉得工作越来越有动力。

记者 张柳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