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公共利益的“看护人”

时间: 2019-08-14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841

刘昌强(左)和同事踏勘现场

“我属牛,生于早春二月,正值春耕农忙,自当辛勤劳作,勤耕不辍”,这是市检察院第一分院(以下简称“一分院”)检察四部主任刘昌强在自己微博中的一段话。21年的检察生涯,无论是从事刑事与民行工作,还是如今的公益诉讼工作,他始终坚守初心,坚持做苦干多干的实干检察官。

始终坚守从检初心

刚进入一分院,他被分配到刚刚成立的起诉二处。这个处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和刑事抗诉等工作。不久,刘昌强所在办案组就接到线索反映,一名正在服刑的罪犯兰某年龄可能存在问题,在实施犯罪行为的时候,很有可能未满16周岁。

刘昌强所在办案组不敢懈怠,立即展开了复查工作。在经验丰富的老检察官带领下,办案组不顾路途艰辛,先后三次深入到兰某出生地调查核实,几经周折,终于发现兰某的父母当年上户口时,按照当地农村习俗,将孩子的年龄写大了一岁,并且是以农历生日上的户口。新证据表明,兰某实际年龄小于户籍年龄,犯罪时兰某的确未满16岁。

一审生效裁判错误,但起诉环节认定错误在先,抗还是不抗?让初次办案的刘昌强产生了疑惑。“对于检察机关来讲,涉及一审公诉质量问题,对于当事人兰某来说,则关系到罪与非罪,该不该判刑的问题,会影响到他的一生。”办案组长,一位有多年检察工作经历的老检察官向他讲了这样几句话。该案最终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抗诉。经依法审理,法院重新认定,稚气未脱的兰某被无罪释放。

这是刘昌强办理的第一起刑事抗诉案件。他说,从这个案件起,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这个神圣职责的深刻内涵就深深地植入他的大脑,让他知道检察官所办理的每一起案件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这也让他对“检察”这两个字也有了全新认识。

2001年初,刘昌强被调整到检委会办事机构工作。那几年的议案量大,每年都在200件左右,面对繁重的工作,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他加班加点,认真审查每一件议案。为此,他广泛查阅资料,精心斟酌、起草咨询意见,咨询意见往往是改了又改,而那时,由于未配备电脑,他都是手写,为了确保咨询意见的准确性,一遍不行又重新起草,有的意见要修改好多遍。

十三年如一日,刘昌强审查了上千件疑难复杂案件,对700多件议案起草了咨询意见供检委会决策参考,被采纳率在80%以上,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

办案揣着为民情怀

2013年,刘昌强到了民行处工作。“我们一分院检察文化核心理念中有一个关键词——护法如山、佑民若水。干民行,就要为老百姓守护好公平正义,在办案中,甚至要常怀悲悯之心。”司法为民的情怀,也深深影响了他带领的年轻检察官的一言一行。

如今,刘昌强不时地会想起一个当事人,想知道她的生活近况。几年前,一名患白癜风的老太太常顶着烈日出现在一分院办公楼大门口,要求对一起案件提起抗诉。刘昌强把老太太请到了办公室,了解到案件涉及的司法鉴定意见无法确定因果关系,因而她的患病要求损害赔偿诉求未得到法院支持。老太太生活非常困难,她的丈夫还瘫痪在床。

抗不了,这个结果,刘昌强很明白,但他更深知,老人家走到这一步已经是无奈之举,但他想尽力做好案件的息诉工作。于是,他给老人家耐心地分析诉求的合法合理部分,说明其诉求于法无据部分,并联系基层政府,到案发地组织涉案双方息诉和解。经过反复做双方工作,终于达成和解协议,被告方从道义上给老太太力所能及的帮助。

然而,刚签完字没几天,老人家又反悔了,她本可以得到的帮助就此无法实现。

“也许因为我是农家子弟出身,更能体会弱势群体的艰难。也不知这个老人家现在过得怎样,挺担心她的。”刘昌强说,这事让他一直感觉遗憾。

踏勘现场不分烈日还是暴雨

去年8月份,检察系统机构改革,刘昌强被调任为一分院检察四部主任,负责公益诉讼工作。截至今年7月,一分院及辖区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700余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并督促整改到位的600余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3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和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1件,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作为公益诉讼检察官,必须走出办公室,走访相关职能部门,深入田间地头查找案源、踏勘现场。如今,在山林、矿区、河边,只要涉及公益诉讼线索,不论烈日还是暴雨,都能看到刘昌强和他的战友们的身影。近段时间,他正着手办理一起涉及矿区监管和退采区生态修复不到位的公益诉讼案件。办案中,数次到现场查看的状况让他心情沉重。“曾经为了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的生态破坏,令人触目惊心。”刘昌强说,生态环境好了,既造福我们自己,又造福子孙后代,作为公共利益的看护人,责任重大,职责使命神圣而光荣。

此外,刘昌强在从检期间,还出版了专著《检察委员会制度研究》,在《人民检察》、《中国刑事法杂志》等法学期刊发表论文17篇,参与了6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的主要论证工作,研究成果30余项。研究成果对检察委员会工作改革、刑事抗诉理念、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等具有积极意义。协助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起草法律类“两会”提案10余项(多项被立案)。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4项。

记者 舒楚寒 文饶果图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做好公共利益的“看护人”

刘昌强(左)和同事踏勘现场

“我属牛,生于早春二月,正值春耕农忙,自当辛勤劳作,勤耕不辍”,这是市检察院第一分院(以下简称“一分院”)检察四部主任刘昌强在自己微博中的一段话。21年的检察生涯,无论是从事刑事与民行工作,还是如今的公益诉讼工作,他始终坚守初心,坚持做苦干多干的实干检察官。

始终坚守从检初心

刚进入一分院,他被分配到刚刚成立的起诉二处。这个处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和刑事抗诉等工作。不久,刘昌强所在办案组就接到线索反映,一名正在服刑的罪犯兰某年龄可能存在问题,在实施犯罪行为的时候,很有可能未满16周岁。

刘昌强所在办案组不敢懈怠,立即展开了复查工作。在经验丰富的老检察官带领下,办案组不顾路途艰辛,先后三次深入到兰某出生地调查核实,几经周折,终于发现兰某的父母当年上户口时,按照当地农村习俗,将孩子的年龄写大了一岁,并且是以农历生日上的户口。新证据表明,兰某实际年龄小于户籍年龄,犯罪时兰某的确未满16岁。

一审生效裁判错误,但起诉环节认定错误在先,抗还是不抗?让初次办案的刘昌强产生了疑惑。“对于检察机关来讲,涉及一审公诉质量问题,对于当事人兰某来说,则关系到罪与非罪,该不该判刑的问题,会影响到他的一生。”办案组长,一位有多年检察工作经历的老检察官向他讲了这样几句话。该案最终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抗诉。经依法审理,法院重新认定,稚气未脱的兰某被无罪释放。

这是刘昌强办理的第一起刑事抗诉案件。他说,从这个案件起,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这个神圣职责的深刻内涵就深深地植入他的大脑,让他知道检察官所办理的每一起案件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这也让他对“检察”这两个字也有了全新认识。

2001年初,刘昌强被调整到检委会办事机构工作。那几年的议案量大,每年都在200件左右,面对繁重的工作,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他加班加点,认真审查每一件议案。为此,他广泛查阅资料,精心斟酌、起草咨询意见,咨询意见往往是改了又改,而那时,由于未配备电脑,他都是手写,为了确保咨询意见的准确性,一遍不行又重新起草,有的意见要修改好多遍。

十三年如一日,刘昌强审查了上千件疑难复杂案件,对700多件议案起草了咨询意见供检委会决策参考,被采纳率在80%以上,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

办案揣着为民情怀

2013年,刘昌强到了民行处工作。“我们一分院检察文化核心理念中有一个关键词——护法如山、佑民若水。干民行,就要为老百姓守护好公平正义,在办案中,甚至要常怀悲悯之心。”司法为民的情怀,也深深影响了他带领的年轻检察官的一言一行。

如今,刘昌强不时地会想起一个当事人,想知道她的生活近况。几年前,一名患白癜风的老太太常顶着烈日出现在一分院办公楼大门口,要求对一起案件提起抗诉。刘昌强把老太太请到了办公室,了解到案件涉及的司法鉴定意见无法确定因果关系,因而她的患病要求损害赔偿诉求未得到法院支持。老太太生活非常困难,她的丈夫还瘫痪在床。

抗不了,这个结果,刘昌强很明白,但他更深知,老人家走到这一步已经是无奈之举,但他想尽力做好案件的息诉工作。于是,他给老人家耐心地分析诉求的合法合理部分,说明其诉求于法无据部分,并联系基层政府,到案发地组织涉案双方息诉和解。经过反复做双方工作,终于达成和解协议,被告方从道义上给老太太力所能及的帮助。

然而,刚签完字没几天,老人家又反悔了,她本可以得到的帮助就此无法实现。

“也许因为我是农家子弟出身,更能体会弱势群体的艰难。也不知这个老人家现在过得怎样,挺担心她的。”刘昌强说,这事让他一直感觉遗憾。

踏勘现场不分烈日还是暴雨

去年8月份,检察系统机构改革,刘昌强被调任为一分院检察四部主任,负责公益诉讼工作。截至今年7月,一分院及辖区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700余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并督促整改到位的600余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3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和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1件,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作为公益诉讼检察官,必须走出办公室,走访相关职能部门,深入田间地头查找案源、踏勘现场。如今,在山林、矿区、河边,只要涉及公益诉讼线索,不论烈日还是暴雨,都能看到刘昌强和他的战友们的身影。近段时间,他正着手办理一起涉及矿区监管和退采区生态修复不到位的公益诉讼案件。办案中,数次到现场查看的状况让他心情沉重。“曾经为了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的生态破坏,令人触目惊心。”刘昌强说,生态环境好了,既造福我们自己,又造福子孙后代,作为公共利益的看护人,责任重大,职责使命神圣而光荣。

此外,刘昌强在从检期间,还出版了专著《检察委员会制度研究》,在《人民检察》、《中国刑事法杂志》等法学期刊发表论文17篇,参与了6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的主要论证工作,研究成果30余项。研究成果对检察委员会工作改革、刑事抗诉理念、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等具有积极意义。协助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起草法律类“两会”提案10余项(多项被立案)。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4项。

记者 舒楚寒 文饶果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