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积极协调法庭审判业务和管理,高质量审理每一个案件;他坚守职责使命,为百姓排忧解难定分止争。多年从事房地产、劳动争议等案件审理实践,创下了个人年结案563件的纪录;走上庭长岗位后,在巨大工作压力下仍带头办案,三年独立承办案件1200余件,无一起因错误被改判或发回重审。他是九龙坡区人民法院白市驿法庭庭长蒋陆军。 主动请缨化解涉众劳动纠纷 被告重庆杜克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原告蔡某等118人自2003年先后入职杜克公司。该公司自2013年起,在每月发放员工工资时代扣了蔡某等人个人应当承担的社保费用、住房公积金,但并未实际缴纳。后杜克公司经营不善,还长期拖欠员工工资。 诉前,蔡某等118人自行垫付了应由个人承担及公司负担的社保费用,经仲裁前置处理后,诉至九龙坡法院,要求杜克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赔偿养老保险缴费损失,返还代扣个人公积金费用。 因该案涉及劳动者人数众多,蒋陆军主动请缨,报院领导同意后成立专案团队。为尽快妥善处理该起劳动纠纷案件,蒋陆军第一时间与区仲裁院沟通,了解仲裁院前期处理情况,并作出风险评估。其次,蒋陆军制定庭前预案,对蔡某等118人的诉请逐案摸排类案与个案,并进行分类,指定团队专人负责跟踪案件进展,了解劳动者动态和诉求。 同时,蒋陆军积极联系杜克公司,在得知公司有调解意向后,积极与公司人事专员配合提出调解方案。庭审中,蒋陆军对劳动者不合理诉求现场进行释法明理,引导其放弃不合理诉求,经过耐心细致的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由杜克公司限期支付拖欠工资,赔偿由原告代为垫付的养老保险费用,返还代扣的公积金。 恶补建筑知识以“专业”服人 群众利益无小事,很多案件看起来鸡毛蒜皮,但在老百姓眼里可是大事。 2010年,原告曹某因绩效工资争议起诉被告某设计研究院,双方矛盾十分尖锐,每次到庭都互相人身攻击。加之诉请的设计费计算涉及到建筑设计专业知识,若根据证据简单下判,极有可能胜败皆不服,激化矛盾。 考虑到案件处理的社会及法律效果,蒋陆军没有轻易下判,转而从“情、理、法”角度进行多次调解,但由于双方积怨太深,未能通过调解方式化解矛盾。过后,蒋陆军决定吃透有关建筑设计专业知识,以“专业”服人。通过连续两个星期通宵达旦的恶补,他最终从“专业”的角度说服了双方。 在蒋陆军看来,作为一名合格的法官,不应是一名高高在上的裁判者,而应是一名技术精湛的“全科医生”;法官的职责,不仅仅在于明断曲直,更在于如何修复、弥合当事人之间的“创伤”。 蒋陆军还先后妥善处理了多起重大疑难案件,有效化解了一批重大矛盾纠纷。在办理“聚金万佳苑”项目施工合同纠纷系列案过程中,蒋陆军先后组织涉案双方协商17次,并在协商未果后及时下达强制退场的先予执行裁定,会同其他部门依法顺利完成先予执行程序,有力促成了我市最大经济适用房项目在停工两年后顺利复工。 他还先后妥善处理了重庆桃花溪危改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重庆市兴源木业有限公司劳动争议系列案等多起重大涉稳案件,有效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2013年5月,被九龙坡区法院聘为首批“青年法官导师”。 永远在学习与创新的路上 多年的工作实践,让蒋陆军深知,要当一名优秀的法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为此,他自费购买了很多法律方面的书籍,平时一有时间就学。遇到疑难案件,虚心向专家请教;法院开庭审理疑难案件,有空就去旁听。 据了解,九龙坡法院民四庭是该院审判压力最大的劳动争议庭。2014年3月,蒋陆军担任民四庭庭长后,对庭室实行精细化管理,实现以制度管案管人,审判质效不断提升,连续三年收结案保持高位运行。在审判压力急剧增加的情况下,蒋陆军在辖区内率先建立“劳动争议立体治理机制”,并在2014年全市法院诉调对接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 2017年9月,蒋陆军结合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和辖区劳动争议纠纷的具体情况,创先在高新区二郎留学生创业园驻点设立“九龙坡区人民法院社区暨劳动争议巡回法庭”,深入探索劳动争议案件繁简分流与“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平台建设的新思路。 2019年3月,蒋陆军担任白市驿人民法庭庭长后,结合白市驿法庭现状,着手推进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制定《白市驿人民法庭加强推进纠纷多元化解和诉源治理工作暂行办法》,针对辖区六镇不同情况实施针对性诉调对接机制和开展诉源治理,助推金凤“老杨群工”一体化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焕发活力、发挥实效,形成了初具特色的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记者 朱颂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