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良智等出席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庆专场新闻发布会 用好“四大优势” 发挥“三个作用” 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时间: 2019-09-12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603

原标题:

唐良智等出席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庆专场新闻发布会

用好“四大优势” 发挥“三个作用” 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9月11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在北京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庆专场新闻发布会,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鸣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胡凯红主持。

1个多小时的发布会上,媒体记者踊跃提问。唐良智等逐一回应,从我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川渝合作等方面,一一详实作答。

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用好“四大优势”、发挥“三个作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唐市长,刚才您在发布中讲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重庆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和体制优势都非常的突出,请问重庆是如何发挥这四大优势的?谢谢。

唐良智: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重庆的关注。今年4月总书记视察重庆并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为重庆改革发展把脉定向,这是重庆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大事、政治大事、发展大事。围绕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用好“四大优势”、发挥“三个作用”,我们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用好产业优势,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重庆是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全国工业41个大类中重庆有39个。我们牢牢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全面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结合实际在固本开新求变上下功夫,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去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

二是用好区位优势,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努力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我们发挥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作用,加快建设出海出境大通道。南向,陆海新通道已形成铁海联运班列、跨境公路班车、国际铁路联运班列三种方式,通达90个国家的190个港口。8月2日,国家出台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把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将抓住这一重大机遇,联合西部省区加快建设运营中心、运营平台和物流枢纽,努力把陆海新通道建设成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通道、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陆海联动通道、支撑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陆海贸易通道、促进交通物流经济深度融合的综合运输通道。西向,截至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重庆)货值累计超过1550亿元,我们将努力把中欧班列建成“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东向,着力加密渝甬铁海联运班列,进一步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充分释放长江黄金水道运能。北向,做好“渝满俄”班列常态化开行,促进降本增效。空中,江北机场已开通国际航线87条,今后将继续以国际直达为重点优化航线网络。我们将加快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以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努力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三是用好生态优势,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我们将切实担起“上游责任”,建设绿色家园、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绿色机制、培育绿色文化,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四是用好体制优势,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两年,我们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和城市提升行动计划,加快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城乡面貌有了很大变化。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们对标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梳理出了10项重点任务,定人定责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调研成果。我们将紧紧围绕把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这条主线,抓紧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具体举措,把重点任务转化为发展实践,努力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集中力量建设“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

人民日报记者:第二届智博会刚刚闭幕,我们注意到,在智博会上和唐市长发布词中都提出重庆要建设“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请介绍一下这方面重庆将怎么做,要做一些什么?谢谢。

张鸣:数字经济是引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总书记视察重庆时,要求我们“高标准办好智博会,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上个月,2019智博会在重庆成功举办,总书记再次发来贺信,指出“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推进,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球治理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强调“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我们融入数字时代、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重庆作为制造业重镇,通道优势明显,应用场景丰富,市场空间广阔,社会氛围浓厚,发展数字经济具备良好基础。我们遵照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把大数据智能化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更加注重研发创新,更加注重补链成群,更加注重应用服务,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协同发展,集中力量建设“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用实干实绩共创智能时代、共享智能成果。

一是致力于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重庆已集聚了3000多家大数据智能化企业,形成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产业链群。我们将立足产业基础优势,持续壮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核心器件、网络通信等“芯屏器核网”智能产业集群,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致力于推进智能制造,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我们把智能制造作为产业创新主攻方向,推动汽车、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为传统支柱产业持续注入“智能因子”,努力实现“重庆制造”向“重庆智造”转变。目前,近1000家企业实施了智能化改造,计划到2022年,实现5000家企业智能化改造、1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

三是致力于建设智慧城市,加快开启智能生活新时代。我们深入挖掘大数据商用、政用、民用价值,更好提供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公共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

四是致力于完善创新生态,加快构建智能化发展支撑体系。我们着力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和产业发展,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数字经济发展活力。

数字经济是世界经济的未来。我们将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努力用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

高质量发展上行态势良好

经济日报记者:据公开数据显示,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的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今年以来更是呈现了企稳回升的势头,请问原因是什么?谢谢。

唐良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今年4月,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指出,“虽然重庆目前部分经济指标下行压力较大,但高质量发展上行态势良好”,要求我们“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稳住经济基本面。认真落实中央“六稳”要求,精准抓好经济运行调度,实现了就业、金融、外贸、外资、投资、预期“六个稳”。二是管控经济运行风险点。坚持底线思维,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妥善应对政府债务、金融、房地产等各领域风险,有效应对实体经济困难。三是培育新的增长点。认真贯彻总书记致智博会贺信精神,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着力构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巩固提升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培育壮大装备、材料、生物医药、消费品、能源、技术服务、农副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加快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2018年,全市GDP突破2万亿元、增长6%。今年上半年GDP达到1.03万亿元、增长6.2%,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积极因素增多,具体表现在:

一是工业经济持续回暖。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长8.6%,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3.3个、13.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2%、比一季度提高12.4个百分点;技术改造投资增长50%、占工业投资比重提高到38.7%。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

二是发展综合效益持续提高。上半年,全市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1.8%,比去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9.1%。全市空气优良天数达到160天,比去年同期增加3天,长江干流15个监测断面水质100%满足Ⅲ类标准。政府有税收、居民有收入、环境有改善,说明发展是有质量的。

三是社会预期向好趋势明显。上半年,民间工业投资增长12.4%,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425.7亿元、同比多增476.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62万亿元、增长15.8%,制造业用电量、工业用气量、货运量分别增长5.8%、6.2%、5.3%。

我们将坚持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抓住用好战略机遇,着力稳住经济基本面,培育新的增长点,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川渝两地秉持“一家亲”理念,强化“一盘棋”意识,唱好“双城记”

重庆日报记者:请问唐良智市长一个问题,众所周知,川渝两地合作发展备受关注。今年7月,重庆与四川之间签订了新一轮的合作协议,请市长介绍一下两地合作的重点内容以及最新进展。谢谢。

唐良智:成渝城市群是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9%,2018年常住人口9500万、占全国的6.8%,地区生产总值5.7万亿元、占全国的6.4%。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可以发挥成渝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区位优势,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契合互动,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拓展全国经济增长新空间。

自2016年国家《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以来,成渝城市群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川渝两地合作日益密切。去年6月,四川党政代表团访问重庆,双方签订了《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和12个专项合作协议;今年7月,重庆党政代表团赴四川考察,两地签署了《深化川渝合作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方案》《关于合作共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框架协议》等“2+16”合作协议。川渝两地将秉持“一家亲”理念,强化“一盘棋”意识,唱好“双城记”,重点抓好“六个协同、一个机制”。

一是更加注重战略协同,携手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深化开放开发合作,合力推进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出海出境大通道建设。

二是更加注重规划协同,立足干好“十三五”、面向“十四五”,加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对接,引领高质量发展。

三是更加注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协同,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构建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支撑。

四是更加注重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协同,认真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五是更加注重产业协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川渝两地产业融合发展、集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六是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协同,深化人文交流合作,推动教育、医疗、社保等重点领域全面对接、深度融合,让两地人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七是建立健全交流合作长效机制,统筹抓好合作事项清单化、项目化、政策化落实,加快构建多层次常态化协商合作机制,携手打造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用好红色资源,弘扬“红岩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中国新闻社记者:我们知道,重庆是“红岩精神”的发源地,请问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重庆在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方面有哪些新举措?谢谢。

张鸣: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重庆工作的重要讲话中多次谈到了“红岩精神”等红色资源,今年4月视察重庆时,要求我们“运用这些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仰,养成浩然正气,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着力从3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是加强对红色资源的规划保护。重庆红色资源丰富,“红色三岩”(红岩村、曾家岩、虎头岩)尤为著名。全市共有革命文物423处,登记备案革命纪念馆27家,馆藏革命文物29374件,其中珍贵文物5137件,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8个。对这些红色资源,我们注重从制度源头上加强规划保护。去年底,市政府公布了《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保护规划》,为保护好、打造好革命遗址作出了科学规划。今年,又编制完成《红岩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工程实施方案》,规划实施9大类、18个子项目,在文物本体保护、陈列布展等方面得到国家文物局支持。当前,正在推进编制红岩村和新华日报总馆旧址保护传承专项规划,拟打造红岩革命文化公园,进一步加强对革命遗址的建设管理。

二是加强对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坚持让红色资源走出博物馆、展览馆,使红色文化动起来、活起来。近年来,我们创作推出电视剧《重庆谈判》、纪录片《破晓》、长篇小说《最后的58天》,深度打磨川剧《江姐》、京剧《张露萍》、话剧《红岩魂》《幸存者》等革命历史题材剧目,赴市内外展演和巡演224场,以艺术呈现的方式激励和鼓舞广大干部群众。今年,创新开展“让烈士回家”活动,已在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江苏扬州举办“红岩精神”报告会、红岩英烈故事会、红岩英烈事迹展等,拟将310位红岩烈士的文史资料和事迹、精神送回烈士家乡以及他们曾经学习、生活、战斗过的地方。近期,我们将举办“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活动,组织“礼赞新中国·讴歌新时代”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品联展,再现重庆光荣革命传统和光辉历史的宏伟画卷,进一步推动红色资源进入人们日常生活。

三是加强对红色资源的研究阐释。坚持立足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加强对革命文物和文献资料的调查征集,深入挖掘提炼红色资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近年来,我们编辑出版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文献选编》、《红军在重庆史料选编》、《重庆解放档案文献资料汇编》等一批较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当前,正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整合党史研究部门、社科研究部门和相关高校研究力量,深化拓展研究范围,结合新的时代背景阐释好“红岩精神”,阐释好“狱中八条”对党的建设的现实启示,进一步推动红色资源研究阐释工作走深走实。

重庆挖掘运用红色资源的效果是明显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红岩党性教育基地接待各类教育班324个,培训党员12531人次;今年1至7月,红岩景区接待游客729.49万人次。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杨闇公旧居等地也迎来越来越多的参观者,红色资源的吸引力日渐彰显。

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中国日报记者:我们知道,重庆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同时又拥有广袤的农村,请问重庆如何处理好统筹城乡发展这个问题?谢谢。

唐良智:这位记者朋友提到的问题,是关系重庆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问题。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必须做好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文章。具体工作中,我们的抓手主要有:

一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精准落实“五个振兴”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进农业“接二连三”;深化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和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商行“三社”融合发展试点;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努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520亿元、增长4.2%,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网络零售额分别增长27%、42%。

二是统筹推进城市提升。精心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完善以交通为重点的网络型基础设施体系,推进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落实高铁建设五年行动方案,加快构建“米”字型高铁网,实施“850+”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计划,推动以“两江四岸”为主轴的城市有机更新,深化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努力实现城市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业宜游,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不少到过重庆的外地客人都反映,“重庆城市更干净了,更漂亮了”。

三是深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加强对主城区都市圈、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一圈两群”的规划统筹和分类指导,建立分片区指导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促进各片区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目前,全市各区县呈现出比学赶超、竞进提质的良好发展势头。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抓大文旅促品质化,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我们知道在文化旅游方面,重庆市打出了“行千里·致广大”这样一个品牌,接下来在推广这个品牌方面有什么具体的举措?谢谢。

张鸣: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庆是“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山水之城”“历史文化名城”,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优秀的人文精神积淀”,要求我们“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我们倍加珍惜文化与生态两个“宝贝”,抓大文旅促品质化,充分彰显城市特色,以大文旅增强城市发展能级、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重点从3个方面做了探索。

一是激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新活力。立足让优秀历史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把历史文化元素植入景区景点、融入城市街区,促进产城景有机结合,为全市增添书卷气、翰墨香。实施巴渝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工程,“一盘棋”发掘保护利用各类遗址、遗迹、遗产,全力推进白鹤梁题刻、钓鱼城遗址申遗,推动文物保护单位、非遗传习所、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传统风貌街区等纳入旅游线路,解放碑、洪崖洞、磁器口、长江索道等人文景点长期高居游客打卡“网红榜”。发挥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作用,鼓励文化文物单位与社会力量合作,引进知名企业和人士发展文博产业,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集聚地。

二是做靓“山水之城·美丽之地”新名片。围绕把重庆建设成为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突出文化内涵、绿色含量、科技水平,精心打造山城和江城两大系列特色品牌,用心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典范城市,吸引八方游客在重庆“行千里·致广大”。今年3月以来,全市开展了区县“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区县委书记担任“主角”、化身“导游”、亮相屏幕,推介各地的自然山水、历史人文、风情风物。活动既展现了重庆的“气质”,又展现了重庆的“颜值”,获得超25.5亿人次的阅读量。举办重庆文旅融合发展全球金点子大赛,200余名专家学者和30多家国内外文旅机构建言献策1180件作品,数百家媒体报道热议,以“四两拨千斤”之势,推介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灵魂气质和独特魅力。

三是培育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紧紧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断激发创新动能,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新样式新业态,多层次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加强差异化供给,着力发展旅游+演艺文旅融合典型形态,用心打造《印象武隆》、《归来三峡》、重庆国际马戏城等主题型、特色类驻场演出精品项目,让游客穿越式、沉浸式感受重庆的古风古韵和现代之美。巧妙融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大局,积极培育休闲自驾、户外康养、农耕体验等个性化文旅模式,引流城市人回归田园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赏农家戏、购农家物,助推乡村发展、环境改善,包括18个深度贫困乡镇群众在内的农村群众普遍受益。

以抓大文旅促品质化为撬动,重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成效明显,重庆日益成为热门文化旅游目的地。2019年1至7月,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3.40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933.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1%和32.62%。

(本报记者 罗静雯)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唐良智等出席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庆专场新闻发布会 用好“四大优势” 发挥“三个作用” 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原标题:

唐良智等出席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庆专场新闻发布会

用好“四大优势” 发挥“三个作用” 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9月11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在北京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庆专场新闻发布会,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鸣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胡凯红主持。

1个多小时的发布会上,媒体记者踊跃提问。唐良智等逐一回应,从我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川渝合作等方面,一一详实作答。

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用好“四大优势”、发挥“三个作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唐市长,刚才您在发布中讲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重庆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和体制优势都非常的突出,请问重庆是如何发挥这四大优势的?谢谢。

唐良智: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重庆的关注。今年4月总书记视察重庆并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为重庆改革发展把脉定向,这是重庆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大事、政治大事、发展大事。围绕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用好“四大优势”、发挥“三个作用”,我们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用好产业优势,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重庆是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全国工业41个大类中重庆有39个。我们牢牢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全面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结合实际在固本开新求变上下功夫,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去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

二是用好区位优势,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努力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我们发挥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作用,加快建设出海出境大通道。南向,陆海新通道已形成铁海联运班列、跨境公路班车、国际铁路联运班列三种方式,通达90个国家的190个港口。8月2日,国家出台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把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将抓住这一重大机遇,联合西部省区加快建设运营中心、运营平台和物流枢纽,努力把陆海新通道建设成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通道、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陆海联动通道、支撑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陆海贸易通道、促进交通物流经济深度融合的综合运输通道。西向,截至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重庆)货值累计超过1550亿元,我们将努力把中欧班列建成“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东向,着力加密渝甬铁海联运班列,进一步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充分释放长江黄金水道运能。北向,做好“渝满俄”班列常态化开行,促进降本增效。空中,江北机场已开通国际航线87条,今后将继续以国际直达为重点优化航线网络。我们将加快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以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努力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三是用好生态优势,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我们将切实担起“上游责任”,建设绿色家园、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绿色机制、培育绿色文化,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四是用好体制优势,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两年,我们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和城市提升行动计划,加快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城乡面貌有了很大变化。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们对标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梳理出了10项重点任务,定人定责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调研成果。我们将紧紧围绕把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这条主线,抓紧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具体举措,把重点任务转化为发展实践,努力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集中力量建设“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

人民日报记者:第二届智博会刚刚闭幕,我们注意到,在智博会上和唐市长发布词中都提出重庆要建设“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请介绍一下这方面重庆将怎么做,要做一些什么?谢谢。

张鸣:数字经济是引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总书记视察重庆时,要求我们“高标准办好智博会,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上个月,2019智博会在重庆成功举办,总书记再次发来贺信,指出“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推进,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球治理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强调“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我们融入数字时代、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重庆作为制造业重镇,通道优势明显,应用场景丰富,市场空间广阔,社会氛围浓厚,发展数字经济具备良好基础。我们遵照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把大数据智能化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更加注重研发创新,更加注重补链成群,更加注重应用服务,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协同发展,集中力量建设“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用实干实绩共创智能时代、共享智能成果。

一是致力于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重庆已集聚了3000多家大数据智能化企业,形成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产业链群。我们将立足产业基础优势,持续壮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核心器件、网络通信等“芯屏器核网”智能产业集群,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致力于推进智能制造,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我们把智能制造作为产业创新主攻方向,推动汽车、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为传统支柱产业持续注入“智能因子”,努力实现“重庆制造”向“重庆智造”转变。目前,近1000家企业实施了智能化改造,计划到2022年,实现5000家企业智能化改造、1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

三是致力于建设智慧城市,加快开启智能生活新时代。我们深入挖掘大数据商用、政用、民用价值,更好提供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公共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

四是致力于完善创新生态,加快构建智能化发展支撑体系。我们着力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和产业发展,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数字经济发展活力。

数字经济是世界经济的未来。我们将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努力用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

高质量发展上行态势良好

经济日报记者:据公开数据显示,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的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今年以来更是呈现了企稳回升的势头,请问原因是什么?谢谢。

唐良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今年4月,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指出,“虽然重庆目前部分经济指标下行压力较大,但高质量发展上行态势良好”,要求我们“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稳住经济基本面。认真落实中央“六稳”要求,精准抓好经济运行调度,实现了就业、金融、外贸、外资、投资、预期“六个稳”。二是管控经济运行风险点。坚持底线思维,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妥善应对政府债务、金融、房地产等各领域风险,有效应对实体经济困难。三是培育新的增长点。认真贯彻总书记致智博会贺信精神,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着力构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巩固提升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培育壮大装备、材料、生物医药、消费品、能源、技术服务、农副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加快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2018年,全市GDP突破2万亿元、增长6%。今年上半年GDP达到1.03万亿元、增长6.2%,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积极因素增多,具体表现在:

一是工业经济持续回暖。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长8.6%,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3.3个、13.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2%、比一季度提高12.4个百分点;技术改造投资增长50%、占工业投资比重提高到38.7%。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

二是发展综合效益持续提高。上半年,全市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1.8%,比去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9.1%。全市空气优良天数达到160天,比去年同期增加3天,长江干流15个监测断面水质100%满足Ⅲ类标准。政府有税收、居民有收入、环境有改善,说明发展是有质量的。

三是社会预期向好趋势明显。上半年,民间工业投资增长12.4%,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425.7亿元、同比多增476.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62万亿元、增长15.8%,制造业用电量、工业用气量、货运量分别增长5.8%、6.2%、5.3%。

我们将坚持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抓住用好战略机遇,着力稳住经济基本面,培育新的增长点,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川渝两地秉持“一家亲”理念,强化“一盘棋”意识,唱好“双城记”

重庆日报记者:请问唐良智市长一个问题,众所周知,川渝两地合作发展备受关注。今年7月,重庆与四川之间签订了新一轮的合作协议,请市长介绍一下两地合作的重点内容以及最新进展。谢谢。

唐良智:成渝城市群是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9%,2018年常住人口9500万、占全国的6.8%,地区生产总值5.7万亿元、占全国的6.4%。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可以发挥成渝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区位优势,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契合互动,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拓展全国经济增长新空间。

自2016年国家《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以来,成渝城市群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川渝两地合作日益密切。去年6月,四川党政代表团访问重庆,双方签订了《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和12个专项合作协议;今年7月,重庆党政代表团赴四川考察,两地签署了《深化川渝合作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方案》《关于合作共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框架协议》等“2+16”合作协议。川渝两地将秉持“一家亲”理念,强化“一盘棋”意识,唱好“双城记”,重点抓好“六个协同、一个机制”。

一是更加注重战略协同,携手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深化开放开发合作,合力推进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出海出境大通道建设。

二是更加注重规划协同,立足干好“十三五”、面向“十四五”,加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对接,引领高质量发展。

三是更加注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协同,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构建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支撑。

四是更加注重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协同,认真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五是更加注重产业协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川渝两地产业融合发展、集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六是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协同,深化人文交流合作,推动教育、医疗、社保等重点领域全面对接、深度融合,让两地人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七是建立健全交流合作长效机制,统筹抓好合作事项清单化、项目化、政策化落实,加快构建多层次常态化协商合作机制,携手打造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用好红色资源,弘扬“红岩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中国新闻社记者:我们知道,重庆是“红岩精神”的发源地,请问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重庆在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方面有哪些新举措?谢谢。

张鸣: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重庆工作的重要讲话中多次谈到了“红岩精神”等红色资源,今年4月视察重庆时,要求我们“运用这些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仰,养成浩然正气,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着力从3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是加强对红色资源的规划保护。重庆红色资源丰富,“红色三岩”(红岩村、曾家岩、虎头岩)尤为著名。全市共有革命文物423处,登记备案革命纪念馆27家,馆藏革命文物29374件,其中珍贵文物5137件,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8个。对这些红色资源,我们注重从制度源头上加强规划保护。去年底,市政府公布了《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保护规划》,为保护好、打造好革命遗址作出了科学规划。今年,又编制完成《红岩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工程实施方案》,规划实施9大类、18个子项目,在文物本体保护、陈列布展等方面得到国家文物局支持。当前,正在推进编制红岩村和新华日报总馆旧址保护传承专项规划,拟打造红岩革命文化公园,进一步加强对革命遗址的建设管理。

二是加强对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坚持让红色资源走出博物馆、展览馆,使红色文化动起来、活起来。近年来,我们创作推出电视剧《重庆谈判》、纪录片《破晓》、长篇小说《最后的58天》,深度打磨川剧《江姐》、京剧《张露萍》、话剧《红岩魂》《幸存者》等革命历史题材剧目,赴市内外展演和巡演224场,以艺术呈现的方式激励和鼓舞广大干部群众。今年,创新开展“让烈士回家”活动,已在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江苏扬州举办“红岩精神”报告会、红岩英烈故事会、红岩英烈事迹展等,拟将310位红岩烈士的文史资料和事迹、精神送回烈士家乡以及他们曾经学习、生活、战斗过的地方。近期,我们将举办“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活动,组织“礼赞新中国·讴歌新时代”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品联展,再现重庆光荣革命传统和光辉历史的宏伟画卷,进一步推动红色资源进入人们日常生活。

三是加强对红色资源的研究阐释。坚持立足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加强对革命文物和文献资料的调查征集,深入挖掘提炼红色资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近年来,我们编辑出版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文献选编》、《红军在重庆史料选编》、《重庆解放档案文献资料汇编》等一批较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当前,正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整合党史研究部门、社科研究部门和相关高校研究力量,深化拓展研究范围,结合新的时代背景阐释好“红岩精神”,阐释好“狱中八条”对党的建设的现实启示,进一步推动红色资源研究阐释工作走深走实。

重庆挖掘运用红色资源的效果是明显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红岩党性教育基地接待各类教育班324个,培训党员12531人次;今年1至7月,红岩景区接待游客729.49万人次。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杨闇公旧居等地也迎来越来越多的参观者,红色资源的吸引力日渐彰显。

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中国日报记者:我们知道,重庆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同时又拥有广袤的农村,请问重庆如何处理好统筹城乡发展这个问题?谢谢。

唐良智:这位记者朋友提到的问题,是关系重庆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问题。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必须做好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文章。具体工作中,我们的抓手主要有:

一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精准落实“五个振兴”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进农业“接二连三”;深化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和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商行“三社”融合发展试点;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努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520亿元、增长4.2%,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网络零售额分别增长27%、42%。

二是统筹推进城市提升。精心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完善以交通为重点的网络型基础设施体系,推进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落实高铁建设五年行动方案,加快构建“米”字型高铁网,实施“850+”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计划,推动以“两江四岸”为主轴的城市有机更新,深化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努力实现城市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业宜游,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不少到过重庆的外地客人都反映,“重庆城市更干净了,更漂亮了”。

三是深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加强对主城区都市圈、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一圈两群”的规划统筹和分类指导,建立分片区指导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促进各片区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目前,全市各区县呈现出比学赶超、竞进提质的良好发展势头。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抓大文旅促品质化,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我们知道在文化旅游方面,重庆市打出了“行千里·致广大”这样一个品牌,接下来在推广这个品牌方面有什么具体的举措?谢谢。

张鸣: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庆是“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山水之城”“历史文化名城”,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优秀的人文精神积淀”,要求我们“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我们倍加珍惜文化与生态两个“宝贝”,抓大文旅促品质化,充分彰显城市特色,以大文旅增强城市发展能级、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重点从3个方面做了探索。

一是激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新活力。立足让优秀历史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把历史文化元素植入景区景点、融入城市街区,促进产城景有机结合,为全市增添书卷气、翰墨香。实施巴渝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工程,“一盘棋”发掘保护利用各类遗址、遗迹、遗产,全力推进白鹤梁题刻、钓鱼城遗址申遗,推动文物保护单位、非遗传习所、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传统风貌街区等纳入旅游线路,解放碑、洪崖洞、磁器口、长江索道等人文景点长期高居游客打卡“网红榜”。发挥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作用,鼓励文化文物单位与社会力量合作,引进知名企业和人士发展文博产业,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集聚地。

二是做靓“山水之城·美丽之地”新名片。围绕把重庆建设成为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突出文化内涵、绿色含量、科技水平,精心打造山城和江城两大系列特色品牌,用心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典范城市,吸引八方游客在重庆“行千里·致广大”。今年3月以来,全市开展了区县“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区县委书记担任“主角”、化身“导游”、亮相屏幕,推介各地的自然山水、历史人文、风情风物。活动既展现了重庆的“气质”,又展现了重庆的“颜值”,获得超25.5亿人次的阅读量。举办重庆文旅融合发展全球金点子大赛,200余名专家学者和30多家国内外文旅机构建言献策1180件作品,数百家媒体报道热议,以“四两拨千斤”之势,推介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灵魂气质和独特魅力。

三是培育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紧紧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断激发创新动能,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新样式新业态,多层次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加强差异化供给,着力发展旅游+演艺文旅融合典型形态,用心打造《印象武隆》、《归来三峡》、重庆国际马戏城等主题型、特色类驻场演出精品项目,让游客穿越式、沉浸式感受重庆的古风古韵和现代之美。巧妙融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大局,积极培育休闲自驾、户外康养、农耕体验等个性化文旅模式,引流城市人回归田园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赏农家戏、购农家物,助推乡村发展、环境改善,包括18个深度贫困乡镇群众在内的农村群众普遍受益。

以抓大文旅促品质化为撬动,重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成效明显,重庆日益成为热门文化旅游目的地。2019年1至7月,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3.40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933.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1%和32.62%。

(本报记者 罗静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