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明(现年91岁)
赵子明解放战争时期留影 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炎黄子孙扬眉吐气的日子。这是无数革命先贤抛头颅洒热血,历经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斗争换来的。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下,中国人民流血牺牲、英勇奋斗,终于把企图吞并中国的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进而又与蒋介石反动派浴血奋战,历时3年有余,才打出了人民的江山。 有一件让我感到骄傲的事情,那就是我幸运地亲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盛事,终身难忘。 第一九九师,由中央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部份营、团发展壮大组成。1949年8月中旬的一天,赤日炎炎,师长李水清接到军长韩伟的紧急电话:“朱总司令、阅兵司令员,要视察集训队的训练,你们务必做好迎接准备。”李水清和政委李布德匆忙召集相关人员参加紧急会议,布置立刻要办的事宜,马上搭建阅兵台。 这档口,阅兵正、副总指挥聂荣臻、杨成武已先来了。 大约10时左右,朱总司令在贺龙、陈毅和粟裕的陪同下,乘车抵达安定门外北兵营驻地。聂荣臻请朱总司令一行到办公室休息、喝口茶,再看操练,但年届高龄的朱总司令执意:“边看操练边喝茶就休息了,一举两得多好。”这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李水清师长把操练内容及顺序向朱总司令作了汇报。朱总司令亲切地说:“按你们安排的办。”在师长、政委的引领下,我们首先操练起步走、正步走,接着进行分列式,最后由两个班分别进行拔慢步操练收尾。 按惯例,集训队指战员都立正等待首长进行讲评,却等到料想不到的惊喜!首先是开朗豪爽的陈毅老总打头炮:“你们代表陆军参加开国大典,接受毛主席、朱总司令的检阅,光荣哟!阅兵就是走队列,没啥子了不起嘛!你们是一支由中央红军发展壮大起来的英雄部队,还愁搞不好我们开国大典的阅兵,没有这个道理嘛!”“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老总离开阅兵台,顺手要了一支步枪,即兴做操练示范,他将黄埔军校、西北军和川、滇、桂军的操典动作演示了一遍!时年53岁的贺老总动作刚健娴熟,一气呵成,赢得全队指战员热烈的掌声! 最后,朱总司令作了指示:“对你们的集训成绩我很满意。但不能止步不前,学海无涯嘛!”随即,他话锋一转:“部队训练太苦,营养跟不上,我看每人每天增加一个鸡蛋。”他转身问聂荣臻、杨成武:“你们看呢?”聂、杨同时回答:“坚决执行总司令的指示!”翌日午饭时,各餐桌上摆着热气腾腾的卤鸡蛋,受阅指战员们一片欢呼。 朱总司令还要求,师里组织一个队列要领观摩训练队,召集连以上干部观摩试训,共同推敲、修改和体会操练动作。这个办法执行的结果,为集训队培养了大批骨干,使训练成绩上了新台阶,并掀起自觉训练高潮。许多战士手腕磨肿了,有的战士脖子磨出了血,战士的胶鞋磨得“空前绝后”(前后都磨破了),师长、政委也都各穿坏了3双布鞋。 为完成受阅任务,不影响军威,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是相对统一武器装备问题。在聂代总长的关怀下,很快得到解决:三个步枪方队,两个配日本三八大盖,一个配中国汉阳造;两个轻机枪方队,分别配捷克式和日式歪把子;一个马克沁重机枪方队;一个六零迫击炮方队;一个八二迫击炮方队;两个冲锋枪方队,装配清一色的美国造——武器都是从“运输大队长”蒋介石那里缴获的。另有通信、工兵各一个方队。计十二个方队,每个方队均为十列,每列十二人。加上掌旗员、护旗兵以及各方队的领队(指挥员)和应急备用替补队员以及救护人员等,累计受阅部队由1812名将士组成。 为确保受阅重大政治任务的圆满完成,参加阅兵的指战员都要确保政治可靠,仪态端庄,阵容整齐,气势威武;对家庭出身,身体条件即身高、容貌、健康状况进行精心挑选。 大典前夕,朱总司令又风尘仆仆来到一九九师集训队,看望大家,了解观摩训练队的效果,并指示:“应将全部方队拉到西黄庄机场进行检验性的操练,找出薄弱环节,提前弥补,这样正式受阅就主动了”。 根据方案,开国大典的阅兵程序为静止状态和行进状态。前者接受阅兵司令员、朱总司令乘车的检阅;行进状态接受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朱总司令等领导及民主党派负责人的检阅。 代表陆军受阅的六十七军一九九师交了一份5A级答卷,赢得高度赞誉,并破例接到通知:“1950年庆祝新中国一周年阅兵大典,仍由你师代表陆军参加。”这是一九九师无比的光荣,也是六十七军的光荣。这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在第二年的阅兵中,一九九师不负众望,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重庆警备区渝中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 赵子明 注:笔者在六十七军和一九九师工作12年。受阅集训时,是军司、政、后常驻集训队工作组成员之一。为写本文,特别阅读过阅兵副总指挥杨成武及李水清师长的回忆录,又仔细阅读有关章节及陆军第六十七集团军血火铸辉煌一书。其次是与笔者在同一干休所的战友与同乡陈国熙,时任受阅部队副指导员,他与笔者多次交谈当年训练情况,为本文成稿起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