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支手电到腰挂“八大件”

时间: 2019-09-30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0848

祖孙三代

爷爷朱广魁年轻时的照片

爸爸朱晓昙在大礼堂执勤

1949年至2019年,新中国走过70年光辉岁月,“老朱家”祖孙三代也在警营里砥砺前行70载。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三代人血脉传承,择一事,守一城,终一生,践行着人民警察不变的使命。

70年前办案:一把手枪一副手铐一支手电筒

“当时刚刚解放,社会治安形势十分严峻。那时候干刑侦,装备很简单,一把枪,一副手铐,一支手电筒,破案全靠走访、调查和个人经验。”说起往事,89岁的朱广魁依然神采飞扬。

朱广魁生于南京。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同年6月他初中毕业后,报读了在南京的公安学校。随后,19岁的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西南服务团公安支队,后随组织从南京一路步行来到重庆。

“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后,我参与筹备成立了建国后最初的重庆市公安局,为人民群众培养新中国的人民警察。”朱广魁说,一年后,他分入原北碚分局金刚派出所,任政治干事兼侦查干事。

老人时常跟家人谈起他年轻时的办案经历。1950年冬,他们掌握到情况,有一“敌特”头目躲在缙云山上,以“授课”为名,给年轻学生们“洗脑”,培养新特务。当时20岁的朱广魁承办了这个案子。“我提前几天去踩好点,当天凌晨4点,带着一把手枪、一支手电,摸黑步行潜上缙云山。”朱广魁说,到达目标地点时才6点,天刚蒙蒙亮,进去后,学员和老师都还在睡觉,他称自己是政府工作人员,然后非常客气地邀请目标人物下山交流“教育”工作情况。“敌特”头目相信了朱广魁的话,被“骗”到了派出所,朱广魁和同事不费一枪一弹成功实施抓捕。

朱广魁在金刚派出所工作一年多后,调入蔡家分驻所,后又到天生桥派出所,1975年重回市公安局,进入行政处管理科工作。1990年6月,老人带着对人民公安事业的无比忠诚光荣离休。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首批老警察,朱广魁不但见证了重庆公安的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还将人民警察爱护百姓、踏实工作、机智勇敢的作风,传承给了相继加入公安队伍的儿子和孙子。

受朱广魁的影响,儿子朱晓昙1979年4月加入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一中队,从事交警工作。

这一干,又是一辈子。

40年前指挥交通:一根指挥棒,一双白袖套

今年63岁的朱晓昙,2016年从渝中区交巡警支队退休。从警37年间,他一直扎根渝中区,既见证了渝中区道路和交通设施的迅猛发展,又经历着交通管控系统、交警装备的更新换代,以及市民交通安全意识的转变。

朱晓昙说,1979年他刚刚走上交警岗位时,路面上跑的是前苏联的伏尔加牌汽车,还有老解放牌、东风牌等,车流量不算大,但当年的道路管控设备及交通安全设施跟现在完全没法比。

“当时,我们一中队的管辖范围包括了小什字、民族路、朝天门和新华路,有不少路段都很陡。特别是朝天门地区,一下雨地面就滑得不得了,车辆经常侧滑,发生事故。所以只要一遇到下雨天,我们就要几乎全警出动,挨个给驾驶员打招呼,提醒路滑,要挂二档,慢慢开。”

朱晓昙说,1985年之前,我市的交通信号灯还是属于手动控制,当时他们指挥交通的装备就是一根指挥棒,一副超长的白袖套,夜晚时袖套从手掌拉到肩膀,就当“反光背心”用。每人再配个镔铁大喇叭,执勤时提醒:“行人请走人行道!”

而如今的交巡警不但有专业反光背心、可发出光亮的指挥棒,还配备了催泪瓦斯、强光手电、伸缩警棍、手铐、手枪、弹夹、警用急救包、警用水杯等“八大件”单警装备。

干了几十年的交警,朱晓昙感受最深的还是追查交通肇事逃逸等案件。“以前,处理交通肇事逃逸,全靠交警人力走访调查。”朱晓昙说,没有视频、没有监控,为了尽快寻找线索和目击者,那几年他将整个渝中半岛的大街小巷、犄角旮旯,走了一遍又一遍。而如今渝中区在全市率先升级应用“智能交通系统”,该系统集移动警务、指挥调度、交通诱导、交通组织、视频管理、违法处理、统计分析等多项功能于一体。200多个电子警察和违停抓拍、3000余个监控摄像头遍布全区,在进一步消堵保畅的同时,也让交通违法违章行为无处遁形。

在朱晓昙看来,虽然有很多事物都在改变,但当警察踏实工作、服务群众的初心是没有变的。当年,父亲朱广魁是这么教育他的,他也是这么教育儿子朱宁的。

新时代公安工作:科技强警,不忘初心

35岁的朱宁,是朱家第三代警察,现任渝中区公安分局刑事侦查支队八大队探长。

朱宁说,从小到大,自己都是在爷爷和爸爸的影响下长大的。小时候,爷爷经常带他到朝天门、小什字,远远地看着爸爸站在圆柱形红白相间的交警指挥岗上指挥交通,那时候觉得爸爸帅呆了。慢慢长大,听懂了一个又一个长辈经历的故事,心里对这份职业又多了一份崇敬。

高中毕业填报志愿时,没有跟家里人商量,朱宁第一志愿填报了重庆警察学院。得知消息后,爷爷和爸爸高兴得不得了。

2007年,朱宁毕业后,加入了渝中区公安分局巡警二大队,之后,朱宁又分别在交巡警、派出所工作。2011年,公安部开展网上追逃专项督察“清网行动”,朱宁参与了此次行动,并因突出的工作表现,荣立个人三等功。

朱宁说,自己干过的岗位,也是爷爷和爸爸曾经干过的岗位。比起爷爷那时候办案子,如今的刑侦设备及侦查手段先进太多,以前侦办盗抢案,寻找线索可能需要一周,现在几小时就会有发现,甚至一小时内就能破案,加上近几年建立的执法办案系统,也简化了办案流程。朱宁说,现在很多手续直接网上审批,办案民警在立案和刑拘时,不用再填表,一趟一趟地跑签字,这些改变与进步,都大大节约了办案时间,提高了破案效率。

据了解,2018年渝中区破获刑事案件3328件,其中破侵财案件2584件,占破案总数的77.6%。渝中警方充分利用民心天网和“雪亮工程”,开展网上巡防,实现视频监控无缝对接,1.6万个视频监控镜头遍布辖区大街小巷,全区各类刑事案件发案和侵财案件发案在连续三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同比再下降12.1%和 6.3%。

朱宁认为,虽然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但有些东西始终不会变,初心不变,使命不变。他将牢记祖父和父亲的教诲,踏实工作,清白做人。

记者 李亚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从一支手电到腰挂“八大件”

祖孙三代

爷爷朱广魁年轻时的照片

爸爸朱晓昙在大礼堂执勤

1949年至2019年,新中国走过70年光辉岁月,“老朱家”祖孙三代也在警营里砥砺前行70载。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三代人血脉传承,择一事,守一城,终一生,践行着人民警察不变的使命。

70年前办案:一把手枪一副手铐一支手电筒

“当时刚刚解放,社会治安形势十分严峻。那时候干刑侦,装备很简单,一把枪,一副手铐,一支手电筒,破案全靠走访、调查和个人经验。”说起往事,89岁的朱广魁依然神采飞扬。

朱广魁生于南京。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同年6月他初中毕业后,报读了在南京的公安学校。随后,19岁的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西南服务团公安支队,后随组织从南京一路步行来到重庆。

“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后,我参与筹备成立了建国后最初的重庆市公安局,为人民群众培养新中国的人民警察。”朱广魁说,一年后,他分入原北碚分局金刚派出所,任政治干事兼侦查干事。

老人时常跟家人谈起他年轻时的办案经历。1950年冬,他们掌握到情况,有一“敌特”头目躲在缙云山上,以“授课”为名,给年轻学生们“洗脑”,培养新特务。当时20岁的朱广魁承办了这个案子。“我提前几天去踩好点,当天凌晨4点,带着一把手枪、一支手电,摸黑步行潜上缙云山。”朱广魁说,到达目标地点时才6点,天刚蒙蒙亮,进去后,学员和老师都还在睡觉,他称自己是政府工作人员,然后非常客气地邀请目标人物下山交流“教育”工作情况。“敌特”头目相信了朱广魁的话,被“骗”到了派出所,朱广魁和同事不费一枪一弹成功实施抓捕。

朱广魁在金刚派出所工作一年多后,调入蔡家分驻所,后又到天生桥派出所,1975年重回市公安局,进入行政处管理科工作。1990年6月,老人带着对人民公安事业的无比忠诚光荣离休。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首批老警察,朱广魁不但见证了重庆公安的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还将人民警察爱护百姓、踏实工作、机智勇敢的作风,传承给了相继加入公安队伍的儿子和孙子。

受朱广魁的影响,儿子朱晓昙1979年4月加入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一中队,从事交警工作。

这一干,又是一辈子。

40年前指挥交通:一根指挥棒,一双白袖套

今年63岁的朱晓昙,2016年从渝中区交巡警支队退休。从警37年间,他一直扎根渝中区,既见证了渝中区道路和交通设施的迅猛发展,又经历着交通管控系统、交警装备的更新换代,以及市民交通安全意识的转变。

朱晓昙说,1979年他刚刚走上交警岗位时,路面上跑的是前苏联的伏尔加牌汽车,还有老解放牌、东风牌等,车流量不算大,但当年的道路管控设备及交通安全设施跟现在完全没法比。

“当时,我们一中队的管辖范围包括了小什字、民族路、朝天门和新华路,有不少路段都很陡。特别是朝天门地区,一下雨地面就滑得不得了,车辆经常侧滑,发生事故。所以只要一遇到下雨天,我们就要几乎全警出动,挨个给驾驶员打招呼,提醒路滑,要挂二档,慢慢开。”

朱晓昙说,1985年之前,我市的交通信号灯还是属于手动控制,当时他们指挥交通的装备就是一根指挥棒,一副超长的白袖套,夜晚时袖套从手掌拉到肩膀,就当“反光背心”用。每人再配个镔铁大喇叭,执勤时提醒:“行人请走人行道!”

而如今的交巡警不但有专业反光背心、可发出光亮的指挥棒,还配备了催泪瓦斯、强光手电、伸缩警棍、手铐、手枪、弹夹、警用急救包、警用水杯等“八大件”单警装备。

干了几十年的交警,朱晓昙感受最深的还是追查交通肇事逃逸等案件。“以前,处理交通肇事逃逸,全靠交警人力走访调查。”朱晓昙说,没有视频、没有监控,为了尽快寻找线索和目击者,那几年他将整个渝中半岛的大街小巷、犄角旮旯,走了一遍又一遍。而如今渝中区在全市率先升级应用“智能交通系统”,该系统集移动警务、指挥调度、交通诱导、交通组织、视频管理、违法处理、统计分析等多项功能于一体。200多个电子警察和违停抓拍、3000余个监控摄像头遍布全区,在进一步消堵保畅的同时,也让交通违法违章行为无处遁形。

在朱晓昙看来,虽然有很多事物都在改变,但当警察踏实工作、服务群众的初心是没有变的。当年,父亲朱广魁是这么教育他的,他也是这么教育儿子朱宁的。

新时代公安工作:科技强警,不忘初心

35岁的朱宁,是朱家第三代警察,现任渝中区公安分局刑事侦查支队八大队探长。

朱宁说,从小到大,自己都是在爷爷和爸爸的影响下长大的。小时候,爷爷经常带他到朝天门、小什字,远远地看着爸爸站在圆柱形红白相间的交警指挥岗上指挥交通,那时候觉得爸爸帅呆了。慢慢长大,听懂了一个又一个长辈经历的故事,心里对这份职业又多了一份崇敬。

高中毕业填报志愿时,没有跟家里人商量,朱宁第一志愿填报了重庆警察学院。得知消息后,爷爷和爸爸高兴得不得了。

2007年,朱宁毕业后,加入了渝中区公安分局巡警二大队,之后,朱宁又分别在交巡警、派出所工作。2011年,公安部开展网上追逃专项督察“清网行动”,朱宁参与了此次行动,并因突出的工作表现,荣立个人三等功。

朱宁说,自己干过的岗位,也是爷爷和爸爸曾经干过的岗位。比起爷爷那时候办案子,如今的刑侦设备及侦查手段先进太多,以前侦办盗抢案,寻找线索可能需要一周,现在几小时就会有发现,甚至一小时内就能破案,加上近几年建立的执法办案系统,也简化了办案流程。朱宁说,现在很多手续直接网上审批,办案民警在立案和刑拘时,不用再填表,一趟一趟地跑签字,这些改变与进步,都大大节约了办案时间,提高了破案效率。

据了解,2018年渝中区破获刑事案件3328件,其中破侵财案件2584件,占破案总数的77.6%。渝中警方充分利用民心天网和“雪亮工程”,开展网上巡防,实现视频监控无缝对接,1.6万个视频监控镜头遍布辖区大街小巷,全区各类刑事案件发案和侵财案件发案在连续三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同比再下降12.1%和 6.3%。

朱宁认为,虽然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但有些东西始终不会变,初心不变,使命不变。他将牢记祖父和父亲的教诲,踏实工作,清白做人。

记者 李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