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室的爱心小基金捐助仪式 九龙坡区九龙派出所是国家一级派出所,辖区面积7.1平方公里,下辖3个行政村、5个社区、5个警务室。辖区实有人口9万人,多为城中村及农转非人口。辖区共有企事业单位48家、商业网点940个,行业场所61家。现有民警58人。 近年来,该所以打造“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主要目标,结合辖区城乡交错、社会发展不同步的特点,在全市范围内首创并推广被群众誉为“微型派出所”的24小时不熄灯警务室工作模式。同时,该所还结合日常警务实际,推出一系列服务群众的便民利民举措,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并先后被授予“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重庆市精神文明单位”“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队伍中涌现出了“中国好人”卢攀、全国公安机关学雷锋活动成绩突出个人王元洪、“重庆市人民好公仆”何光贵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九龙派出所辖区,那一定是“农村”。这个镶嵌在大都市中心地带的一隅之地,集中了三个行政村,全部都是农转非人口。“社会发展的时空差异性,在我们辖区体现的最突出。”派出所教导员徐磊介绍说,辖区正处在传统向现代快速转型的激变期。居民们过着城市的物质生活,但做事风格、思维习惯等,还保留了传统农村特有的质朴和粗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九龙派出所辖区高楼大厦林立而起,但各类发展的“烦恼”也随之而来。“千方百计做精服务,争取群众的认可和支持,让民警成为引领社会风气的一支积极力量,带动辖区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从2014年起,派出所定下了“五年奋战,五年跨越”的“五年发展计划”。如今,五年期满,派出所的成绩究竟如何呢? “一团火”到“满天星”警务室里的代际传承 2014年,九龙派出所率先打造了全市首个集24小时接处警、户证窗口前移、巡逻防控、矛盾化解、维稳处突、人口管理、基础信息采集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警务室”——九龙花园中心警务室。居民曾经从九龙花园到九龙派出所需要转两次公交车,即使不堵车也需要1个多小时,现在下楼就能办事,被群众亲切称为“家门口的微型派出所”。 卢攀是这个警务室的第一任负责人。5年前,为了帮一位孤寡老人看病,在卢攀的倡议下,由警务室的全体民警集体出资,建立了一个专门的“爱心小基金”,一旦辖区居民遇到难处,这些捐款就会派上用场。 警务室的代际传承不仅仅体现在“爱心小基金”上,从最先的“一团火”发展成了“满天星”。在这个警务室里,还涌现了太多的先进个人和典型做法。卢攀、王元洪、何光贵……一长串的全国、全市公安先进代表,构筑了这个“铁打营盘、流水民警”的不变底色。年轻民警李同帅几年前调入警务室工作,是卢攀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2016年3月,全所第二个“24小时多功能警务室”——马王中心警务室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如今,李同帅已经成为这个新警务室的负责人。他把中心警务室的为民服务传统,完全带到了这里。 创新社会治理一个“约定”解决扰民顽疾 九龙派出所的辖区,新旧小区交错,城乡居民杂处,发展矛盾纠纷高发也就不足为奇。其中,噪音扰民最让居民头疼。从去年4月开始,派出所就频频接到居民报警,最激烈的一次,一位高楼住户甚至将一把扫把从高空扔到了楼下的人群当中,险些引发围殴。 保利心语小区,噪音扰民闹得最凶。在这个小区的中庭院坝上,从早上六点到晚上九点,广场舞音乐响个不停,居民们真是苦不堪言。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社区民警向林芝没少给这些大妈们打交道,还专门买了分贝测试仪,现场给大妈们测试音量。有的“天团”看到民警在现场,就把音量调低,可民警一走,又恢复如常。实在没办法,派出所干脆增派警力,轮番站在场地上执勤。 可是,这些都只是治标之策。要彻底解决坝坝舞扰民的问题,除了堵,还要疏。为此,派出所专门组织社区民警,逐户走访“坝坝舞天团”的亲属,理法并用开展劝说,并引导每家签署“广场舞防噪保证书”,约束大家“周末不跳,中高考不跳,早上10点前不跳,晚上9点后不跳”。人心都是肉长的,大妈们看到民警和家属都这么说,绝大多数都爽快地答应了。 从今年年初签署保证书至今,九龙所再也没有收到该小区的广场舞噪音扰民报警。以此为突破口,民警又先后用同样的方式,解决了困扰居民生活的深夜丧葬音乐扰民问题、棋牌室、烧烤店深夜扰民问题。 心系群众“四字诀”处理儿童走失警情 服务校园,是市公安局推行民生警务的重大举措。九龙所辖区多为农村,村民的安全意识不强,对孩子的看管也经常是以“放养”为主。九龙派出所经常接到孩子走丢的报警,也经常会接收群众路边“捡”回来的与家人走散的孩子。 今年6月19日12时许,3岁女童娇娇跟爸爸外出,被粗心的爸爸落在了轻轨站出站口。巡逻民警及时发现了孩子,并将她带回了派出所。在这里,女警范英和向林芝给予了孩子精心的照料:陪她吃饭,做游戏,看动画,并发动全所力量为她寻找家人,最终在短短两个小时之内,就通过内部协查系统联系到了娇娇的父亲。 这是九龙所今年以来处置的第28起儿童走失警情。之所以能快速帮孩子找到亲人,这得益于派出所根据高发警情总结出的儿童走失警情快处“四字诀”:找、听、查、教。“找”,就是在事发半小时内,在儿童走失的500范围内,组织警力展开地毯式巡防,并调取监控查看;“听”,就是精心照顾好孩子,争取他们的信任,尝试获得有价值的身份信息;“查”,就是第一时间发布公安内部协查通报,必要时可通过“团圆系统”向社会发布;“教”,就是对孩子以及其父母进行安全教育,并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安全常识宣传。 “打造枫桥式派出所,首先要服务好辖区的群众。他们信任我们、支持我们,我们的公安工作才能如鱼得水。”教导员徐磊表示。 记者 舒楚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