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于海(左一)与钟良夫妻在田地里查看花椒苗长势
▲向于海(右)向记者介绍整村脱贫情况
向于海(右)走访村民 地处涪陵国家能源示范区核心区域的涪陵区焦石镇向阳村,2016年被评为市级贫困村。近年来,随着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村内建了4个页岩气生产平台,大量工人涌入向阳村。一时间因占地、流动人口、扶贫等交织产生了大量纠纷矛盾,给全村平安稳定带来巨大挑战…… 而如今的向阳村,村民之间和谐相处,即使邻里发生矛盾纠纷,不管大事小事,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找“向裁判”,都说“只要找到向裁判,什么事都搁得平”。 “向裁判”是谁?他做了什么让村民们如此信任?10月11日,记者走进向阳村,现场听村民们讲“向裁判”穿梭在井架之间的故事—— 10月11日下午3点,涪陵区焦石镇向阳村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随处可见的页岩气生产平台正在顺畅作业,丝毫不受天气影响。雨水顺着村公路浸润进两旁干涸的田地里,在半米高的花椒苗脚下,那一行行原本耷拉着脑袋的榨菜秧逐渐苏醒,重新昂起了头。 “活了,没问题了!”村民钟良站在田坎上,看着自家的榨菜秧焕发生机,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 正开车巡逻经过的村委会主任向于海看到这一幕,特地停了下来,走到田坎上,与钟良聊起来。 “向主任,我想后年才让花椒树挂果,明年修一下枝,让它们长壮点了来……” “可以,后年挂果稳当些……” 看着两人在地里认真地研究着榨菜秧和花椒苗的长势,钟良的妻子刘莉向记者讲起了向于海帮助他们夫妻脱贫致富的故事。 帮村民出谋划策搞种植带动脱贫 刘莉和丈夫之前在外地打工,由于没什么文化,收入一直很不稳定,去年,两口子回到老家,找到村委会主任向于海,琢磨着种点农作物致富。 向于海立马想到借鉴其他村成功的经验,建议钟良夫妻也种植花椒。 “我们这边的土质、气候都适合花椒生长,技术上我可以申请让你们免费去学习……”向于海的建议听起来就让人心动,但钟良夫妻也吐露了缺乏启动资金的难处。向于海沉思了一会儿,拿起电话给在外面打工但经济条件稍好的钟良哥哥打了过去,劝他回来跟弟弟一起搞种植,还表示可以帮忙向上级申请贷款的相关优惠政策。 钟良的哥哥也被向于海说得心动,随即赶回了老家,和弟弟一起在村里承包了120亩地种植花椒苗。 钟良夫妻还在其中50亩地里混种了榨菜秧,去年卖了个好价钱。今年,两人又加大投产,一周前刚种下了80亩地的榨菜秧。刘莉说,下雨后榨菜就更好栽活了,趁着这时机再买一批榨菜秧来栽。她告诉记者,家里还养了20头猪,年底就能有个“好收成”。 “要不是向主任给我们两口子出主意,平时还帮着一起在田地里跑上跑下,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打工混饭吃呢。”刘莉感激地对向于海说道。 “嗨,其实当时我也是有私心的。”向于海笑着给记者一一道来:钟良夫妻承包的土地大都是贫困户家的闲置土地,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土地,加上一到种植、收成等农忙时,钟良会聘请当地的贫困户打临工,以此增加贫困户的收入。目前,已经有4户贫困户通过在钟良家的种植地打工成功脱贫。 “他还能带动其他村民跟着一起搞种植呢。”向于海给记者细数了村里如今的种植情况:榨菜种植了2000多亩,花椒1200多亩(投产700多亩),烤烟600多亩…… 截至目前,该村56户160多人的建卡贫困户只剩下1户1人未脱贫。未脱贫的是位70多岁的老人家,他也在向于海等人的协调帮助下养了3头猪,种植了榨菜。 “猪儿年底前就能卖了,他肯定能如期脱贫。”向于海自信地对记者说道。 引导村民寻求正规渠道解决问题 “别看如今的向阳村发展这么好,谁能想到两三年前还是让我们头疼的‘心病’呢?这还多亏了‘向裁判员’做了那么多工作。”涪陵区焦石镇党政办副主任徐多如是介绍。 徐多口中的“心病”还得从2016年向阳村大规模开发页岩气说起。 2016年12月中旬,向阳村因开发页岩气需要征地建设平台,拆迁补偿款按照页岩气公司支付流程需要3个月左右,而被占地的村民不理解,也不知道该找谁反映。于是50余名村民以“未能及时领取征地补偿款”为名聚集到平台,阻碍施工“讨要说法”。 “征地建设平台开发能源本来不管是对村里发展还是村民增加收入都是好事,可是村民们以前没有经历过,遇到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寻求正规的解决渠道,一时冲动就出现了这个现象。”徐多说。 向余海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往现场,一方面,他利用自己从小生长在向阳村的人情基础,安抚大家的情绪,待村民们心情平复后向大家解释清楚平台建设政策和拆迁补偿款审批流程,争取村民们谅解;另一方面,他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和页岩气公司协调,最终达成一致,先行由政府和页岩气公司各拿出一半资金,对村民们的征地补偿款进行垫付。 这件事情当晚就得到顺利解决。看着向于海穿梭在井架之间都没歇一口气,就为了帮大家解决问题,村民们对这个刚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的信任度也蹭蹭上涨。向于海趁热打铁,第二天就召集村民们坐在一起,给大家讲法律法规,并在每次建设平台前都召集村民们开会,引导村民们遇到纠纷矛盾首先要通过正规渠道反映和解决。 “他这个办法果然行得通,从那以后,平台建设引发的矛盾纠纷大幅减少。”徐多介绍,刚开始建设一个平台至少接到40余起纠纷,而现在寥寥无几。村民有问题都会及时找到向于海,通过他来协调解决,因为村民们的信任,渐渐地,“向裁判员”的称号不胫而走。以致后来,村民们找到向于海“裁判”的也不再仅仅是矛盾纠纷,但凡生活中遇上问题都会想到他:身份证或户口办理、电瓶车上户、种植什么能增加收入,等等。 村里和谐稳定就是他的初心 向于海从小生长在向阳村,对村里情况早已了熟于心,即便如此,隔两三天,他都会去村里巡逻走访,看看有无外来人员、涉邪教人员,提醒老年人防范电信诈骗等,一圈巡逻下来半天就过去了。 “向主任,我这只手还能申请残疾吗?有人说可以,又有人说时间太久了不得行……”从钟良田里走出,向于海遇到了骑着电动摩托车从镇上回村的刘香。刘香停好车,看了看自己一只断了拇指、一只断了食指的左右手,满怀希望地望着向于海。 对刘香的情况,向于海深知她的困难,多年前在外打工时不小心受伤后就回乡了,不但赔偿没拿到,工资都没结。这几年,刘香跟丈夫一起在家种植榨菜,生活有了起色,哪知丈夫却突然离世。如今,一个家全靠着她种植榨菜维系。 “你改天把身份证、户口本、手的照片一起交到办公室来,我找人帮你去办,办好了通知你来拿。”向于海边口头叮嘱她要准备的资料,边还用纸和笔写下来交给刘香。 “向主任,你是个给我们做实事的人,难怪大家都喊你‘裁判员’,果然有啥子事找你都‘裁’得平。呵呵!”刘香揣上向于海写的纸条,高兴地骑上电动摩托车驶离。 看着刘香的背影,向于海告诉记者,其实,对于村民心目中的“裁判员”角色,他有自己的看法:“虽然他们现在喊我的‘裁判员’早已不是最初的裁判意思,但我自己心里要有根弦,有纠纷找到我的村民,很多还是看着我长大的长辈,我要对得起他们的信任。” 3年来,本着初心,向于海在向阳村参与协调矛盾纠纷270余件,2015年至2017年连续三度被评为“涪陵页岩气建设先进个人”。 向于海说,解决纠纷首先要“裁得公”,站在公正的地位,尊重事实,依法调解。其次要“判得准”,紧抓矛盾的关键点,均衡、人性化地顾及每一方利益。然后要“跑得勤”,只要有人喊到,不管天晴还是下雨,白天还是夜晚,必须马上赶到。正因为如此,半夜接到电话就出门对于向于海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最后还要‘脸皮厚’,调解中难免有人在气头上把我当出气筒,这就需要我多点耐心、真心,保持平常心去帮他们解决。只要村里平平安安,大家和谐相处,我就觉得值了!”说着,向于海抬头望向田里生机勃勃的花椒苗和榨菜秧,脸上露出了笑容,他仿佛看到了村民们收成时的喜悦…… 记者 龙珊 杨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