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研判情报的张建民(九龙坡区公安分局供图) “你看我,其实有点瘦弱吧?”张建民指了指自己的身板说:“但是为什么我们的抓捕行动会一抓一个准儿,正是因为我们对于对方的行为习惯已经了如指掌。”情报掌握充分得益于张建民前期工作的扎实,他是九龙坡区公安分局中梁山派出所的一名刑侦民警,再具体一点,他还是该所情报研判组的组长。因为思维缜密,对大数据特别敏感,他还被同事灌了一个绰号:“电脑张”! 情报不牢:陷入死胡同 当了5年治安民警后,张建民在2017年开始转岗案侦组。当时中梁山派出所并没有专门的情报研判组,研判工作都是由办案民警集体研判,自主开展。张建民说,他并不是学刑侦的,后来突出的情报研判能力,其实源自刚开始办案时走过的弯路。 2017年底,中梁山派出所辖区居民偶尔都会发现一个怪现象——明明就在市区里的开阔地带,可手机就是莫名其妙地没有信号,这背后牵扯出一起电信基站电池盗窃案。 接到报警后,张建民和同事去现场收集情况、调取监控,却没有找到有效线索。一个基站电池价值几千上万元不等,而一旦失窃,对于周边通讯的影响更是难以估计的损失。接下来一段时间,只要有相关报案,无论是否发生在辖区,张建民都会密切关注,通过实地走访并与相关基站业务员探讨,他逐渐了解了电信基站的工作原理和报警机制。他发现,一旦电池被盗,触发报警会有一段时间延迟,因此在调取监控时需要把报警时间再往前调一段,而且这个时间上的延迟还根据每个基站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了解这一情况后,张建民破案的信心更足了。不久之后,在辖区又出现一起类似案件,张建民马上跟进,“交道打多了,报警人都认识我了”,张建民笑了起来,案发现场的状况也让他有了底,因为正对着基站的远处就有摄像头。 倒退时间线进行视频追踪,张建民总算在前一天凌晨的监控画面中发现一可疑车辆,对车牌号进行查询,张建民发现车主几年前曾是一名基站维护员,真相也浮出水面。 “如果没有前期工作中走访专业人士,我们弄不清其工作机制,那么我们可能会一直查看案发当天的监控录像,陷入一个死胡同里。”这起案件的侦破,张建民越发意识到情报研判的重要。 火速出击:与时间赛跑 “事后想来,还是有点幸运。”原来,在确认了嫌疑人的身份后,办案民警迅速出击,一天之后就实施抓捕,而抓捕地点是一处二手车市场,嫌疑人正在准备出手车辆。 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刑侦工作必须跟时间赛跑,一旦错过时机,嫌疑人或收手不干,或是再次作案,或是销毁证据,都会为案件的侦办增加新的难点。2018年6月,在侦办一起针对货车司机的诈骗案时,张建民再次感受到了“兵贵神速”。 嫌疑人通过一个货车司机在线接单的APP找到了大量的司机联系方式,然后告知对方有一批业务要做,但是需要五六百元的中介费。货车司机通过微信、支付宝等转账后,去到指定地点提货,却被告知没有这单业务,而发货地点的“负责人”则会告诉司机,有其他业务可以做,只要给2000多元的手续费就行。司机付款后就再也找不到对方,就这样,一趟3000多元就被骗走了。 现在看来,这类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实施诈骗的案件已不算新鲜,但在当时,张建民还没摸到门道:“因为付款转账手段多了起来,嫌疑人实施诈骗后的资金流动非常复杂,追踪很困难,手机卡、微信账户都是网上购买,背后的身份信息也为盗用他人,干扰项非常多。” 张建民在细心梳理这些资金流动时,发现一个账户背后的身份,与嫌疑人使用的一个手机号码有关联,嫌疑人一举被锁定。 “身份锁定后,我们发现更令人惊讶的事,我们一开始以为这是一个诈骗团伙,因为光是我们掌握的其使用过的电话号码有不下十个,微信号二十多个,结果竟然是孤身一人。”张建民研判的情报让同事们都难以置信,“甚至一前一后两个身份跟司机通电话,都是他一个人完成的,不同的是另一次他在嘴巴里包了一块糖。” 赶赴广西玉林实施抓捕时,嫌疑人正采购了一批新的电话卡,准备换上使用,“好险,又是再晚一会儿就错过关键证据。” 记者 舒楚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