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握正义刀笔 还原案件真相

时间: 2019-12-18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0227

李剑锋(中)和同事在查看CT影片

李剑锋办公桌上的工作资料

你可能见过这些“检察人”:舌战于公诉席上的、接访室内释法说理的、奔波在田间地头守护青山绿水……但你不一定了解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检察法医人。

在许多人看来,法医是与伤害和死亡打交道的职业人,似乎充满了无比的神秘感。其实,他们只是默默在背后辛勤工作,剥开一件又一件的案件真相。

在市检察院第五分院,就有这样一位年近57岁、具有23年党龄的老检察法医——检察业务保障部法医李剑峰,是法医战线上的优秀代表之一。

1999年,李剑峰从部队(军医专业)转业到检察院,这一干就是20年。20年的平凡坚守,他没有惊天动地的荣誉,也没有感人肺腑的语言;20年的平凡坚守,他每一次文证审查、每一次解剖,都一丝不苟,从不放过蛛丝马迹,实现了零差错;20年的平凡坚守,他用手中的刀和笔镌刻着对案件真相的执着和对公正司法的追求。

火眼金睛找寻疑点:是故意伤害还是故意杀人?

2019年3月,一起发生在江津区的案件被移送至市检察院第五分院。犯罪嫌疑人罗某某因与女友发生感情纠纷,遂产生报复念头。在一天晚上,罗某某尾随女友13岁的儿子傅某某,进入到其73岁的奶奶刘某某家中,在将傅某某卡晕后,用菜刀击打刘某某头部,随后又持菜刀割破在昏迷中的傅某某颈部后逃离现场。

李剑峰在文证审查中发现,公安机关最初是以故意伤害罪立案,经侦查完结后,又以故意杀人罪移送到检察机关请求支持起诉。为何前后罪名不一致,难道鉴定有问题?

本着对案件负责,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公平的原则,具有职业敏感性的李剑峰认真审查着每一个文证材料细节。他在反反复复查看CT影片和医生诊断报告后发现,刘某某两处长达10CM的伤口、碎骨带和内颅骨内外板分离,从业经验告诉他,这种程度的损伤只有在打击力度非常大的情况下才能形成。而傅某某颈部约12CM的刀伤,气管食管离断,正常人都能判断出割破颈部极易危害到人的生命。

通过分析,李剑峰综合被害人的损伤范围、损伤程度等,认为“被害人刘某某、傅某某的损伤程度均属重伤”的鉴定结论无误。结合鉴定结论及全案其他证据,本案符合故意杀人罪构成要件,最终,罗某某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作为法医,一丁点存疑都不能忽视,尽可能接近客观真实是我们的职责,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保证公正司法的根本。”李剑峰说道。

有人说法医握着别人的生杀大权。的确,他们的一纸鉴定、一个意见,往往决定着一个案子的定性,决定着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在李剑峰看来,“可能有人觉得我们特别较真、不近人情,但是作为法医,容不得一点马虎,漏不得一个细节,因为我们真的错不起”。

抽丝剥茧还原真相:用诚意“征服”家属

对于法医而言,做好文证审查、尸体解剖等专业工作还远远不够。在案件鉴定过程中,往往要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比如当家属不同意解剖尸体或不接受鉴定意见时,还需要进行释法说理,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有时候眼前看到的‘真相’并不是真相,作为法医,最难的是让人接受真相。”当谈到一起发生在看守所里的案件时,李剑峰深有感触。

那是2018年夏天,因两人打架导致其中一人死亡。从表面上看,死者身上伤痕明显,死者家属也当场认定就是被殴打致死,要求打人者和看守所承担责任。

李剑峰经初步查看,发现死者并没有致命伤,“家属认定的死因可能是假象,需要解剖尸体才能准确判断死因”。

“人都遭打成这样了,你们是全尸都不留一个?”刚提到解剖,家属情绪就彻底爆发,现场一度陷入僵局。

此时的李剑峰心里知道“这件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他赶紧脱下手套,坐下来开始安抚起死者家属。一小时、两小时……十个小时过去了,终于做通了思想工作。此时已经是凌晨2点,为避免再生变故,李剑峰重新戴上手套,迅速投入到解剖工作中。

真正的死因随着解剖的结束而水落石出。正如李剑峰之前初步推测的一样,打架伤痕并非致死主因,原来,死者本身患有肺炎,大面积扩散的肺炎导致了他的死亡。

“解铃还须系铃人”。为再一次让死者家属接受这个结果,李剑峰随后从“情、理、法”角度进行深入细致的解释,死者家属最终认可了检察机关的鉴定意见,一起矛盾纠纷隐患就此被及时消除。

“让人家真正信服你,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过硬的专业技术外,还要对当事人真诚、有耐心,更要将心比心。”当问及处理此类矛盾的“诀窍”时,李剑峰坦言。

20年初心未改:办理法医案2000余件零失误

20年的时光改变着许多事物,但李剑峰对法医工作的认真与执着却从未改变过。

市检察院第五分院辖区有四个基层院没有法医,所有重任自然都落到李剑峰肩上,同事们都笑称“李老师是一个人干五个院的活儿”。据统计,20年来,他接受技术咨询3000余件,办理各类法医案件2000余件,年均办案量近120件,是全市检察机关最多的,而且从未出现过差错。

“干这个工作就是急不得,一急很有可能会出错。但也慢不得,每个案子都是有审查期限的,否则会对案子进展造成影响。”李剑峰指着桌面上厚厚的一摞材料说道。

20年来,他一直保持着一个良好工作习惯,案子再多也要在规定时间出具审查意见,遇到时间确实紧迫,办案人员来不及取审查意见书时,他会主动通过电话告知审查结果,以免耽误办案的进度。

当被问及20年来从未出现过失误的秘诀时,李剑峰笑着说“就4个字:爱看、爱问”。这位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的他有着爱学习、爱交流的习惯,这也是他不断提升业务水平的优势,他用自己的话说“我很多同学都还在医务一线,平时跟他们交流讨论可以给我很多启发。”当记者走进他的办公室时,其办公桌上还放着《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中国法医学杂志》等不少专业书籍,以备不时之需。

“真正优秀的人,从来都不动声色,工作上习惯于默默付出与耕耘,李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在平凡岗位上坚守,从不为自己争取荣誉,总是说多培养年轻人。”检察业务保障部主任何兵如实评价道。

“这些都是我的本职,不值一提。”这是李剑峰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看似风轻云淡的话言背后,却书写了他20年默默的坚守和追寻司法公正的检察初心。

记者 张柳妞 通讯员 张衍路 龚海蓉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紧握正义刀笔 还原案件真相

李剑锋(中)和同事在查看CT影片

李剑锋办公桌上的工作资料

你可能见过这些“检察人”:舌战于公诉席上的、接访室内释法说理的、奔波在田间地头守护青山绿水……但你不一定了解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检察法医人。

在许多人看来,法医是与伤害和死亡打交道的职业人,似乎充满了无比的神秘感。其实,他们只是默默在背后辛勤工作,剥开一件又一件的案件真相。

在市检察院第五分院,就有这样一位年近57岁、具有23年党龄的老检察法医——检察业务保障部法医李剑峰,是法医战线上的优秀代表之一。

1999年,李剑峰从部队(军医专业)转业到检察院,这一干就是20年。20年的平凡坚守,他没有惊天动地的荣誉,也没有感人肺腑的语言;20年的平凡坚守,他每一次文证审查、每一次解剖,都一丝不苟,从不放过蛛丝马迹,实现了零差错;20年的平凡坚守,他用手中的刀和笔镌刻着对案件真相的执着和对公正司法的追求。

火眼金睛找寻疑点:是故意伤害还是故意杀人?

2019年3月,一起发生在江津区的案件被移送至市检察院第五分院。犯罪嫌疑人罗某某因与女友发生感情纠纷,遂产生报复念头。在一天晚上,罗某某尾随女友13岁的儿子傅某某,进入到其73岁的奶奶刘某某家中,在将傅某某卡晕后,用菜刀击打刘某某头部,随后又持菜刀割破在昏迷中的傅某某颈部后逃离现场。

李剑峰在文证审查中发现,公安机关最初是以故意伤害罪立案,经侦查完结后,又以故意杀人罪移送到检察机关请求支持起诉。为何前后罪名不一致,难道鉴定有问题?

本着对案件负责,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公平的原则,具有职业敏感性的李剑峰认真审查着每一个文证材料细节。他在反反复复查看CT影片和医生诊断报告后发现,刘某某两处长达10CM的伤口、碎骨带和内颅骨内外板分离,从业经验告诉他,这种程度的损伤只有在打击力度非常大的情况下才能形成。而傅某某颈部约12CM的刀伤,气管食管离断,正常人都能判断出割破颈部极易危害到人的生命。

通过分析,李剑峰综合被害人的损伤范围、损伤程度等,认为“被害人刘某某、傅某某的损伤程度均属重伤”的鉴定结论无误。结合鉴定结论及全案其他证据,本案符合故意杀人罪构成要件,最终,罗某某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作为法医,一丁点存疑都不能忽视,尽可能接近客观真实是我们的职责,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保证公正司法的根本。”李剑峰说道。

有人说法医握着别人的生杀大权。的确,他们的一纸鉴定、一个意见,往往决定着一个案子的定性,决定着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在李剑峰看来,“可能有人觉得我们特别较真、不近人情,但是作为法医,容不得一点马虎,漏不得一个细节,因为我们真的错不起”。

抽丝剥茧还原真相:用诚意“征服”家属

对于法医而言,做好文证审查、尸体解剖等专业工作还远远不够。在案件鉴定过程中,往往要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比如当家属不同意解剖尸体或不接受鉴定意见时,还需要进行释法说理,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有时候眼前看到的‘真相’并不是真相,作为法医,最难的是让人接受真相。”当谈到一起发生在看守所里的案件时,李剑峰深有感触。

那是2018年夏天,因两人打架导致其中一人死亡。从表面上看,死者身上伤痕明显,死者家属也当场认定就是被殴打致死,要求打人者和看守所承担责任。

李剑峰经初步查看,发现死者并没有致命伤,“家属认定的死因可能是假象,需要解剖尸体才能准确判断死因”。

“人都遭打成这样了,你们是全尸都不留一个?”刚提到解剖,家属情绪就彻底爆发,现场一度陷入僵局。

此时的李剑峰心里知道“这件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他赶紧脱下手套,坐下来开始安抚起死者家属。一小时、两小时……十个小时过去了,终于做通了思想工作。此时已经是凌晨2点,为避免再生变故,李剑峰重新戴上手套,迅速投入到解剖工作中。

真正的死因随着解剖的结束而水落石出。正如李剑峰之前初步推测的一样,打架伤痕并非致死主因,原来,死者本身患有肺炎,大面积扩散的肺炎导致了他的死亡。

“解铃还须系铃人”。为再一次让死者家属接受这个结果,李剑峰随后从“情、理、法”角度进行深入细致的解释,死者家属最终认可了检察机关的鉴定意见,一起矛盾纠纷隐患就此被及时消除。

“让人家真正信服你,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过硬的专业技术外,还要对当事人真诚、有耐心,更要将心比心。”当问及处理此类矛盾的“诀窍”时,李剑峰坦言。

20年初心未改:办理法医案2000余件零失误

20年的时光改变着许多事物,但李剑峰对法医工作的认真与执着却从未改变过。

市检察院第五分院辖区有四个基层院没有法医,所有重任自然都落到李剑峰肩上,同事们都笑称“李老师是一个人干五个院的活儿”。据统计,20年来,他接受技术咨询3000余件,办理各类法医案件2000余件,年均办案量近120件,是全市检察机关最多的,而且从未出现过差错。

“干这个工作就是急不得,一急很有可能会出错。但也慢不得,每个案子都是有审查期限的,否则会对案子进展造成影响。”李剑峰指着桌面上厚厚的一摞材料说道。

20年来,他一直保持着一个良好工作习惯,案子再多也要在规定时间出具审查意见,遇到时间确实紧迫,办案人员来不及取审查意见书时,他会主动通过电话告知审查结果,以免耽误办案的进度。

当被问及20年来从未出现过失误的秘诀时,李剑峰笑着说“就4个字:爱看、爱问”。这位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的他有着爱学习、爱交流的习惯,这也是他不断提升业务水平的优势,他用自己的话说“我很多同学都还在医务一线,平时跟他们交流讨论可以给我很多启发。”当记者走进他的办公室时,其办公桌上还放着《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中国法医学杂志》等不少专业书籍,以备不时之需。

“真正优秀的人,从来都不动声色,工作上习惯于默默付出与耕耘,李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在平凡岗位上坚守,从不为自己争取荣誉,总是说多培养年轻人。”检察业务保障部主任何兵如实评价道。

“这些都是我的本职,不值一提。”这是李剑峰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看似风轻云淡的话言背后,却书写了他20年默默的坚守和追寻司法公正的检察初心。

记者 张柳妞 通讯员 张衍路 龚海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