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疫“战斗”的第一线,冲锋陷阵的是我们广大医护工作者,他们承担着救护的重任,还要面对病毒的威胁,承受着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社会、家庭的共同帮助,也需要从事心理学专业的工作者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今日,曾经参加抗击非洲埃博拉病毒心理学专家、陆军军医大学医学心理系副主任杨国愉在市政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杨国愉表示,家属和亲人的关心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亲人怎么关心呢?实际上比较简单,就是做到“四个热”:每天给一个热情的问候,打电话也好、发视频也好或者别的方式也好,让医务人员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在当地尽可能让他们下班后能洗个热水澡,身体放松以后心理才能放松。尽可能让他们吃上热饭菜,温度对心理影响很大的,尤其是在冬天。要有一个热被窝,睡好了睡暖和了可以极大地缓解焦虑。 第二,作为医务人员本身来说还可以这样做,比如深呼吸,就是呼吸不要太快,慢慢吸气进去,吸10秒钟进去,在腹中保持2-3秒,然后慢慢呼出来,哪怕做3-5次可能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第三,还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一些,每天总有下班的时候,在房间里边可以做一些运动,现在在室内也有很多运动,网上也有,这样的运动不但可以强身健体,同时也可以缓解焦虑。比如说可以做俯卧撑、仰卧起坐以及健步走都行。 第四, 可以做一些环境的调节。比如可以把自己的爱人、孩子的照片放在手机屏幕上,可以每天看一看。不要让自己的房间很空,可以有一些小的装饰,在墙上挂一些画以及其他装饰品。 另外,杨国愉还建议勇敢的一线逆行者行使“哭泣的权利”,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哭泣来释放压力。因为哭泣是人类一种自然的情绪反应,建议如果作为医务人员过分悲痛、过分难受的,可以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让自己的情绪宣泄出来,这样也能有很好的放松效果。杨国愉介绍,陆军军医大学最近编写的《新冠肺炎医务人员心理防护手册》电子版已经推出,将免费挂到网上,供广大医护人员去进行查阅、进行应用。他提醒,如果医护人员心理压力过大,通过以上方法都调节不了的时候,就应该寻求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 记者 龙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