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唐孝忠)随着重庆各行各业的复工复产,景区、车站、码头、机场、公园、商场这些公共场所应该如何做好复工复产方面的防疫工作?在今日的重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渝北区疾控中心主任黄中作了解答。 车站、码头、机场实施体温筛检等防控措施 对机场、车站、码头等人员密集场所,黄中指出,应按要求设立留验站,配备必要人员设备,严格落实体温筛检等防控措施,发现可疑人员应当及时劝阻,进行暂时隔离,并立即通知检疫部门或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及时处置。 具体有七个方面的防控规定:合理组织运力,控制乘客数量,尽可能安排乘客隔位、分散就坐;增加体温测量设备,对进出港乘客进行体温检测,高于37.3℃的乘客应当暂时隔离,再按照其他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增加公用设施和公共区域的消毒频次,卫生间和洗手池配备消毒液,定期对座椅等公用设施消毒;尽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若使用空调系统,应当增加清洗消毒频次;乘客、乘务员和驾驶员佩戴口罩,减少交流,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在适当位置设立应急区域,临时隔离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乘客;通过广播、视频、海报等开展卫生防护知识宣传。 商业场所应实施消毒、通风、“进出检”、限流等措施 黄中介绍,对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生活必需类场所,在精准有序推动开业的同时,严格落实环境卫生整治、消毒、通风、“进出检”、限流等措施,商超物品尽量提前包装标价,推荐顾客自助购物、自助结算,缩短排队等候时间。 对于城市中的商场等场所要注意营业之前,要做到三点:场内保洁清理,营业前打开门窗,加强通风。有条件的,可对集中空调系统进行预防性清洗消毒;培训复岗人员和配备防控物资,对负责体温检测、消毒液配制等的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提前采购足够的口罩、消毒剂等防控物资;设置防控区域和掌握应急措施,明确标示体温检测区、应急隔离区等关键区域,提前了解当地定点收治医院,确保发现出现疑似症状的人员能及时送院诊治。 营业过程中,实施人员体温检测、加强室内通风、合理使用电梯、缩短顾客等候时间、卫生间保洁和垃圾清运处理,营业时从业人员和顾客都要佩戴罩,且面对面交流时,要保持一定距离和避免直接接触。 举个例子,在工作中发现一例确诊病例,在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发现她发病前曾到过某超市购物。通过调取超市监控画面,在超市停留了24分钟,购物期间接触了8人,这8人和确诊病例均佩戴了口罩。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进行了集中医学观察,观察期间未出现类似新冠肺炎相关症状,观察期满后经我们实验室检测,8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解除了隔离。这个案例也充分说明,戴口罩能有效阻断呼吸道飞沫传播。 另外,商场必须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合理开展消毒,对不同种类对象用不同浓度消毒剂进行消毒,每天至少在营业前和结束后各消毒一次,可根据客流量情况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农村地区要“外防输入”佩戴口罩并保持距离 对农村地区,黄中说,要“外防输入”,要求进入集市人员佩戴口罩,并且测量体温合格后方可进入。并做好经营场所的通风,定期对店铺内外进行消毒,发现疑似人员及时上报。还要在赶集中尽量与他人保持距离,减少相互间的接触。 针对景区公园等场所,要做好卫生消毒。实施分区域分项目开放,对不符合开放条件的场所及容易形成人员聚集的项目,可先不开放或延后开放。及时对景区公共场所通风换气、对游乐设备等进行清洁消毒。景区公园内卫生间要配备洗手液。 在旅游场所,要加强健康监测和管理。实行“一进一测一登记”制度,进入景区公园前须进行体温检测,严格落实“戴口罩、勤洗手、保距离”要求,科学分流疏导游客,设置服务咨询、游客排队1米防疫安全线,采取分时段安排游客入园,减少人员聚集。 黄中还提醒,要及时有效处置异常情况。发现疑似病例,要立即上报,暂时关闭景区公园。 对于游客,不建议组织集体活动,如果出行,尽量错峰或独自前往,避免人群聚集和拥挤,不扎堆饮食聊天,戴好口罩,低风险区人少的时候可以不戴口罩,但人多的时候要全程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不随地吐痰。注意勤洗手,同时注意加减衣服,不要着凉感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