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临,她通过电波向听众传递待春来、待花开,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检察声音和司法信心;面对“折翼天使”,她抚平他们内心的伤痕,驱散他们心灵的蒙尘,引领他们走出人生低谷,迈向人生正轨;在丈夫临危受命奔赴抗疫最前沿时,她一如既往的照顾好家庭,不让丈夫分心,并坚守在自己岗位上,与丈夫一同参与到抗击疫情的战役中。
她就是市检察院第一分院七部检察官张雨岚,一个用柔情和担当,助人纾难的女检察官。
电波传音 做好广大听众的解忧人 “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全市三级检察机关突破距离的限制,积极应用远程视频提讯,促进检察办案‘面对面’……” “请支持医务人员、志愿者等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听从您所在的街道管理……我们坚信,众志成城,寒冬终将过去,春天终会到来,让我们静待春暖花开。” 2月16日,张雨岚检察官那柔情、甜美而富有力量的声音又一次在《雨澜释法》栏目中响起,并通过广播传向千家万户。 据该院政治处副主任、宣教室主任潘强介绍,《雨澜释法》栏目是由该院与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重庆之声栏目联合主办,以“传播法治能量,传递司法信心,传达检察声音,讲好检察故事”为宗旨的检察普法类栏目。 “张雨岚热心普法工作,又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参与过许多重大活动的主持工作,《雨澜释法》本是根据张雨岚的特点量身打造的,《雨澜释法》中的‘雨澜’与张雨岚中‘雨岚’也相契合。”据潘强介绍,该栏目于去年12月开播,截止目前已播出6期,张雨岚已成为该栏目名副其实的“当家花旦”。 “虽然工作繁忙,但时间挤挤总是有的,每当我听见听众满意的反馈,我觉得我所付出的精力就值了。”张雨岚坚持隔两周就抽一小时走进直播间,通过热案聚焦、以案释法、嘉宾访谈、报告解读等方式,为听众带去精彩的检察故事,如春雨润物一般,让法律知识在人们的心中激起波澜。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小时的直播,时间虽不长,但前期的准备工作确要花费比这一小时多得多的时间。”潘强对张雨岚所说的“挤挤时间”又有另一番解读:“从策划主题,到收集相关材料,撰写稿件,直至参加直播现场,大都由她一个人完成,其中的付出可想而知。” “信心比黄金更珍贵。作为检察机关的一员,抗疫特殊时期,需要让大家了解检察机关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冲锋在前、无私奉献的检察担当,了解检察工作如何维护社会稳定,为抗击疫情作出检察贡献;更需要让大家了解疫情中的法律知识,用大家对司法的信心和日益增强的法治意识战胜这场疫情。”据张雨岚介绍,她将本期的主题定位为战疫中的检察担当,以案件为点、机制为线、职能为面,“零距离”传递检察声音。 在这期疫情防控特别节目中,张雨岚结合全市检察机关办理的几起典型案例,对重庆市司法机关联合出台的《关于依法严惩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通告》中明确的14种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解读。 随后,她还用声音勾勒出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检察官们应用远程视频提讯等手段坚持依法办案,确保案件办案质量、确保案件不“梗阻”,推进司法办案与疫情防控齐头并进的生动场景,并对公众普及了疫情防控方面的知识。 近一个小时的直播,听众在了解疫情期间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同时,对特殊时期检察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听众对司法工作的信心。 “《雨澜释法》栏目,故事性强,把深奥的法律知识变成了我们听得懂,看得见的常识和身边事,解答了我们心中很多的困惑。”听过《雨澜释法》的听众们纷纷发出这样的感叹。 立足岗位 当好“折翼天使”的引路人 对于张雨岚来说,如果《雨澜释法》是她业余时间的一项“副业”,她所热爱的检察工作和她所从事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理工作则是她一直耕耘的“主战场”。 “我选择做检察工作不仅是家庭影响,还有自己的性格,我感觉我是从心里很喜欢检察工作,尤其是我在办理每一起案件,能够惩恶扬善,那种正义的伸张让我很有满足感,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在这个岗位上坚守的原因。”提起选择从事检察工作的初衷,作为祖孙三代都是检察人的张雨岚如是说。 正是这份对检察工作的执着和热爱,给予张雨岚非常大的动力,因为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她成为全市第一批员额检察官,成为重庆市少年法学会理事、重庆市检察机关首届“莎姐”讲师团成员、重庆市未检专业团队成员,并获得市检察院未检业务能手的殊荣。 2008年,她成为专门从事未成年工作的“莎姐”检察官后,她更专注于在办案的同时,教育、挽救、感化涉案的未成年人。她深知,多挽救一个孩子,也就是多挽救一个家庭,这种挽救不仅是单纯的帮助,更多的是给予他们前进的指引和力量,让这些曾经枯萎的花蕾如期绽放。 谈起办理的未成年案件,至今她还记得曾经办理的一起未成年人涉嫌运输毒品的案件。 “少年小周,从朋友王某处购买大麻用于贩卖,并主动帮王某收取从境外寄来的装有大麻的包裹。收取包裹时,被民警捉获归案。”据张雨岚回忆,案件移送至该院后,检察机关对小周作出了取保候审的决定。 鉴于小周在作案时只有16岁,系未成年人,其涉嫌走私、贩卖毒品罪一案便被指派给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案组,张雨岚成为了该案的主办检察官。 按照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理的特殊制度,张雨岚首先启动了对小周的社会调查,她多次前往其家中和村委会了解小周的情况,并得知小周的家庭背景:小周的父亲长年在外,母亲认为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是坏孩子,因此对他漠不关心,也因为妈妈对小周的不信任,导致孩子13岁便辍学,独自在外谋生,孩子和母亲之间的隔阂很深。 借助市检察院与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的协作机制,张雨岚专门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一起和小周进行交流。通过谈话,张雨岚认为,小周在缺失父爱母爱的情况下,没有愤世嫉俗,并能主动承认错误,愿意悔改,实属难能可贵。这些都坚定了张雨岚帮助小周重新回归社会的信心。 第二次心理疏导,张雨岚邀请了小周的母亲一起进行亲子教育。这一次,张雨岚的良苦用心打动了小周,他告诉张雨岚,自己从小没有感受到父爱母爱,而王某一直以来像妈妈一样关心自己,所以他也心甘情愿帮助她做一些事情,谁知却误入歧途,被带上了一条犯罪的道路。 得知这一切,小周母亲已是泣不成声,在孩子的倾诉和张雨岚的引导下,她意识到了自己的偏见和对孩子错误的教育酿下的苦果,母子俩相拥而泣。 鉴于小周犯罪后如实供诉自己的罪行、真诚悔过,该院作出缓刑的量刑建议,并被法院采纳。小周被判处拘役四个月缓刑六个月。 后来,小周在张雨岚的帮助下,不仅和父母的关系变得融洽,而且还找到工作,人生重新步入正轨。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张雨岚特别钟爱艾青的这首诗,她说,这就是她对未检工作的心里写照。作为一名“莎姐”,张雨岚认为,做未检工作做得再多都不算多。“因为我们不仅仅是在办理一个又一个的案件,更是在成就一个又一个‘折翼天使’的人生,为了实现这样的愿望,需要我们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安家守业 做好“逆行”家人的贤内助 1月30日,一架中原龙浩航空波音737-300全货机满载日本的华人华侨筹集的8吨医用物资,由日本大阪抵达武汉天河机场,而这起航班采用了在高原等特殊航线上才会使用的双机长制,杨萌就是其中一位。 “申请‘逆行’执飞的时候,害怕家人担心,生怕妻子不同意,没想到不用我做工作,她就表示支持了。”杨萌提到的妻子,就是张雨岚。 张雨岚说,听到丈夫主动请缨的决定时,起初还是有些担心。“可面对疫情国难,我不能只想到自己的小家,越是这样特殊的时候,越需要每个人都扛起一份责任。”她告诉丈夫,让他放心家里的老人和两个孩子,她会照顾好这个家,等他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杨萌的事迹先后被《中国民航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完成任务后,杨萌在电话中打趣地说,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张雨岚动情地对杨萌说:“我为你骄傲!” “妻子的支持给予我巨大的力量。”杨萌告诉记者,因为特殊的职业,他常年不在家,家里的事情都由张雨岚一人支撑,忙里忙外。“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愧对妻子,但是一想到她在后方的坚守与担当,我就更觉得只有努力把工作做好才能不辜负她的付出。” 正如杨萌说的那样,平日里,“忙碌”早已成为张雨岚工作和生活的关键词。而在疫情防控的特殊的日子里,“忙碌”已经无法形容她当时的状态,她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坚守在办案一线,参与《雨澜释法》栏目的直播,更主动担起失足少年“知心姐姐”的角色。 “今天好好的呆在家里吗?有好好学习吗?”疫情期间,她每天都不忘给她所办理案件的涉案未成年人打去电话,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和他们聊聊家常,并教给他们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安全防护知识。 “这些孩子多少都有些叛逆,我生怕他们在家里待不住,跑出去玩耍。其实每天就是一个电话的关心,但这会让我更安心。”张雨岚告诉记者,“我没有直接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所以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认真办好手中的每一起案件,用电波传递检察声音,增强人们战疫的信心,关爱有些叛逆的少年,就是我力所能及的事。” 无论是逆水行舟,还是默默坚守,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他们夫妻双方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用各自的行动参与到抗击疫情的战役中,贡献着平凡人的勇气和担当。 给予人力量,给予人希望,方能听见花开的声音。“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历困难,困难总是暂时的,风雨过后,便是彩虹。”一路走来,张雨岚始终执着于她所忠爱的检察事业,精心呵护涉未成年的成长,把法律的雨露洒向社会。同时,也陪伴着亲人构建和谐的家园。 这份大爱,能给迷失者以信心,给善良者以希望,也给逆行的家人以力量!“让我们拥抱这个明媚的春天!让所有的雾霾都烟消云散!”对于未来的日子,张雨岚深情地说。 记者 舒楚寒 饶果 通讯员 潘强 蒲昌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