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唐孝忠)5月2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重庆代表团举行首场云记者会——代表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本场记者会邀请了重庆市交通局局长许仁安、渝中区委书记黄玉林、九龙坡区委书记周勇、大足区委书记于会文、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五位代表,畅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许仁安: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
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推动区域互联互通是首要任务,交通应当先行做好支撑。今年以来,重庆已与四川达成协同规划编制、提速项目建设等共识,形成深化川渝交通合作、推进川渝运输一体化等成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庆将大力实施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高铁建设五年行动方案,畅通多向出渝出川大通道,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当好开路先锋,为西部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到2025年,基本形成多向辐射、立体互联、一体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重庆—成都双核多层、内陆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交通枢纽,重点打造一流国际多式联运集散体系、一流国际航空集群体系、一流铁路枢纽体系和一流航运体系,着力构建成渝双核超大城市之间1小时通达、成渝双核至周边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成渝地区相邻城市1小时通达、成渝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4个“1小时交通圈”,实现基础设施网络一体化、运输服务体系一体化和交通治理体系一体化3个“一体化”。到2035年,构建起面向全球、辐射全国、引领西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抓好六个方面: 聚焦深化对接合作,着力抓好发展谋划。密集对接国家有关部委,抓紧编制经济圈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民航高质量综合发展等规划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精准谋划一批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举措,争取纳入国家有关规划。 聚焦提速铁路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综合性铁路枢纽。成渝中线高铁作为头号工程,争取年内启动建设,早日形成高铁双通道,助推重要经济中心建设。同时,年内启动渝西、渝万高铁建设和现有成渝高铁提速改造,加快渝昆、渝湘、郑万高铁建设和成渝铁路改造,推动渝汉、渝贵等高铁尽早建设,缩短成渝地区与全国主要城市群、经济区的时空距离,实现1小时成渝双核直连、3小时毗邻省会互通、6小时北上广深通达。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四网融合”发展,打造轨道上的“1小时通勤圈”。 聚焦完善公路网络,着力打造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在“外联”“内畅”上下功夫,加快推动江津至泸州北线、铜梁至安岳、成渝高速扩容、渝遂高速扩容等省际高速公路建设,畅通川渝两地高速公路主通道,增强区域集聚辐射能力。加快推动川渝毗邻地区国省干线建设,统筹建设标准和时序,消除“瓶颈”路段,提升通畅水平。 聚焦做强东向通道,着力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共同呼吁国家支持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力争9月底启动长江朝天门至涪陵段4.5米水深航道整治,共同推进嘉陵江、涪江、渠江等高等级航道建设,畅通干支航道网络。加强川渝港口分工协作,推动果园港、万州港、涪陵港、泸州港、宜宾港、乐山港等联动发展,共同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大力发展区间运输和水水中转,着力构建运转高效的江海联运系统,加快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努力让长江黄金水道发挥更多黄金效益。 聚焦机场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建立川渝机场群协同发展机制,构建双核驱动的国际航空枢纽体系。年内开工建设江北机场T3B航站楼和第四跑道主体工程,全力推动重庆第二机场纳入国家规划尽早启动、打造成为成渝中线高铁项目的“姊妹篇”。深化航空货运功能研究,争取新增一批机场布点,有序推进仙女山机场建设和万州、黔江机场改扩建。 聚焦高效优质服务,着力打造一体化运输体系。注重东向拓展、西向提质、南向共建和北向挖潜,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渝满俄”班列作用,实现10小时出海、20小时出境,助推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推行重庆成都公共交通一卡通,拓展毗邻地区跨省城际公交,开行公交化列车,推进高铁月票制,打造智慧交通,提升交通品质,助推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黄玉林:精心打造两江四岸核心区渝中片区
渝中区将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进一步发挥“重庆母城”优势,体现“中心城区”担当,提升“开放窗口”功能,扮靓“都市客厅”形象,以“二次创业”奋斗姿态,推动渝中全域整体打造“重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成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展示区、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窗口区、“近者悦、远者来”美好城市示范区。目前,渝中正与锦江、青羊等地深化战略合作,推出了“远亲不如近邻”等双城互动活动,洪崖洞、二厂与宽窄巷子正式结对融入巴渝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城市营销、商贸促销、专业服务、司法互助等领域合作全面推进。 坚定扛起主城核心区责任,把两江四岸核心区作为城市形象的集中展示区,高标准细化设计方案,高品质推进项目建设,打造传承百年的精品工程,力争3年内投资160亿元,实施核心区渝中片区整体提升111个项目,推动解放碑-朝天门一体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延续城市文脉、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彰显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独特魅力。坚持在“两江四岸”核心区发展大格局中,加快解放碑国家级步行街改造提升,推进朝天门-解放碑片区一体化发展,完善城市经济功能,擦亮“重庆之窗”、扮靓“城市名片”。 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目标,聚焦6大服务业、打造10大集聚区,扎实推动“强核提能级”。全面投入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引进一批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集聚一批金融要素市场,打造一批高端财经智库,培育一批特色金融商务楼宇,办好解放碑论坛,不断提升金融业规模和能级。发挥解放碑、时代天街两大“百亿级”商圈的“极核”带动作用,加速集聚国际品牌和高端业态,聚焦“三线”提档升级传统专业市场,乘势发展“平台经济”,繁荣发展“四首经济”“夜间经济”,在全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体现渝中作为,力争3年内商品销售总额突破4500亿元。积极对接全市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中国软件名城”的战略机遇,加快构建区块链应用生态圈,推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5G融合应用行动计划,布局“线上”未来,力争在3年内,培育和发展区块链技术和应用企业达到150余家,实现产值500亿元左右。高标准打造环重医创新生态圈,坚持“一中心、一集群、一链条、一基金”的发展思路,以重庆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陆军特色医学中心为核心,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国内领先的医学创新产业高地,形成500亿级产业园区。 高水平建设“人文渝中”。围绕主城都市区打造“中部历史母城”目标,发挥3000年江州城、800年重庆府、100年解放碑的深厚历史人文优势,充分彰显重庆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一方面,精心打造“人文渝中”,用好19处国家文物、49处市级文物、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个市级文化产业园、10个演艺场馆等历史人文资源,精心打造十八梯、山城巷、鲁祖庙等传统风貌区、山城老街区、特色老社区,形成一批100亿级特色文旅街区,美化靓化“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空间。另一方面,主动对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推动“成渝地·巴蜀情”区域品牌培塑、巴蜀文创产品开发工程等项目,主动参与成渝地区文化旅游推广联盟,联动成渝地区各区市县整体规划、宣传、营销巴蜀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等文旅资源,争取设立重庆国际交往文化陈列馆,联动打造成渝精品旅游线路和文化旅游品牌。 深化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坚持扩大开放合作发展,积极参与全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创新推进重庆自贸区、中新合作项目、中央商务区渝中板块建设,打造“空中保税区”、服贸产业园,建设中新金融(科技)园区。充分发挥外事、外贸、外资资源富集优势,集聚高端生产要素,开展国际性文化、经贸交流,扩大国际交往“朋友圈”。强化“一盘棋”思想,主动加强与市级部门和兄弟区县的联动协作,共同推进中央商务区、“两江四岸”整体提升、产业合作、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坚持既干好“自己的事”,也抓好“合作的事”,加强与成都锦江、青阳等毗邻地区在城市营销、金融商贸、文化旅游、专业服务等领域深度合作,推动区内总部企业立足重庆、辐射西部,不断开拓市场、拓展业务,把“重庆服务”的品牌做得更大、名气做得更响。 坚持全域一体化推进深耕精耕。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目标,加快提升城市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品质。坚持在有限空间追求无限创新,精雕细琢每一栋楼宇、每一条街巷,精细精致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高标准推进菜园坝滨江城、化龙桥国际商务区等重点片区建设,对标国内先进、国际一流做好“大城智管、大城细管、大城众管”,擦亮“重庆窗口”、扮靓“城市名片”。深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接世界银行评价指标体系,高标准完成营商环境改革11个专项行动,优化载体、优化政策、优化服务多管齐下,建设产业集聚区10个,改造提升老旧楼宇100栋,打造亿元税收楼宇50栋,“筑巢引凤”“优巢留凤”,不断提升渝中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 周勇:抢抓历史性机遇 力推高质量发展
九龙坡作为重庆主城都市区的中心城区,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两点”定位中找准方位,在“两地”“两高”目标中谋划愿景,在发挥“三个作用”中探索路子,在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中塑造优势。 九龙坡是经济圈“双城”“双核”相向发展的“主通道”,是重庆西扩的“主阵地”,是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的“主战场”,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创新优势,承担着共建重庆高新区升级版、做靓“人文之城”名片等重任。九龙坡区将在唱好“双城记”中当好排头兵,在建好“经济圈”中勇敢打头阵。 九龙坡区将坚持不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高质量城市管理,创造高品质人民生活,努力把九龙坡建设成为成渝地区“双城”“双核”重要的现代产业高地、科技创新高地、改革开放高地和宜居宜业宜游品质之城,开创“三高九龙坡、三宜山水城”建设崭新景象。 用好机遇效应,把牢“五个一”战略重点,倾力造就“五个一”:用好经济圈产业集聚效应,紧跟成渝地区产业优化布局、协同发展步伐,以中铝高端制造项目集中布局为抓手,在西彭工业园区全力推动轻量化材料和智能化制造集群发展,力争到2025年新增工业产值1500亿元,在打造“中国铝加工之都”中“再造一个九龙工业”;用好经济圈开发突进效应,按照公园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理念,高标准建造10平方公里、辐射100万人口、直接服务重庆高新区和支撑科学城产城融合的陶家城市组团,在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兴建中“建造一座现代新城”;用好经济圈品质提升效应,智能化、数字化锻铸杨家坪新商圈,引领带动城市更新再造,全面提升百年工业城品质品位,在老工业区城市有机更新中“锻造一个智慧商圈”;用好经济圈文旅融合效应,融入巴蜀文化旅游长廊建设,按照“美术+生态”“美术+文化”“美术+经济”思路,高点打造长江文化艺术湾区九龙美术半岛,做靓“人文之城”名片,在“两江四岸”提质升级中“塑造一个美术半岛”;用好经济圈生态优化效应,科学利用中梁山生态、文化、矿洞等资源,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打造中梁山生态景区,山上山下、洞里洞外立体建设中梁山花博园、重庆中温泉、中梁山地心九龙、重庆动物园、华岩寺景点,在主城“四山”保护涵养中“打造一大生态景区”。 于会文:擦亮六个特色品牌 打造六个区域中心
大足是成渝腹心的重要节点,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上的一颗明珠,是联动渝西川东周边的桥头堡,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国际知名旅游地,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大足是可遇不可求的重大发展机遇。大足区将进一步明晰“桥头堡城市”定位,以区委“4433”发展思路为指引,擦亮六个特色品牌,打造六个区域中心,争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 擦亮大足石刻品牌,打造区域文化旅游休闲中心。全力推进文化兴区,加快建设以大足石刻为核心的国际文旅城,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地,力争“十四五”末接待游客数达到52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00亿元。争取将大足石刻编入国家统一发行教材。联动长江三峡、武隆、都江堰等地塑造核心品牌,努力成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擦亮工业优势品牌,打造区域特色产业中心。全力推进工业强区,力争“十四五”末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围绕五金、汽摩、静脉、智能、文创5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做强经开区、做大高新区、做优工业区、做实文创园。 擦亮“大足硒锶”品牌,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供应中心。全力推进农业稳区,充分利用富硒、富锶土壤资源优势,以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为技术支撑,继续做强冬菜、荷莲、粮油、菜苔、雷竹、茶叶等优势产业,巩固10万亩“硒锶菜苔”、55万亩优质粮油产业,和简阳、资阳、潼南等渝西川东市区县联合打造100万亩柠檬产业示范带、200万只黑山羊产业联合体,将大足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大健康有机农业示范区,叫响“大足硒锶”品牌。 擦亮生态环境品牌,打造区域高品质生活中心。全力推进生态靓区,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把大足石刻中蕴含的“慈、善、孝、义、廉”等优秀文化植入城市建设。确保湖库和主要河道水质达到Ⅲ类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5%。 擦亮区位优势品牌,打造区域交通枢纽中心。共推共建多向大通道,打造以铁路、高速、通用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枢纽中心。建设对外“快速网”,加密对内“串联网”,打通与周边城区的轨道交通,缩短高铁枢纽站到景区、城区、交通节点之间的距离,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发展铁公水多式联运,联动永川港、泸州港、果园港等水运港口,提升物流层级,打造区域物流枢纽,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擦亮职业教育和医疗卫生品牌,打造区域职业教育和医疗康养中心。做大做强现有高校,今年再新引进两所以上高职院校,与重庆永川、四川内江等地联合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加强与重庆医科大学、华西医院合作,争取与华西口腔医院共建特色牙科医疗联合体。高水平建设环龙水湖康养小镇,打造区域医疗康养中心。 曹清尧:着力补短板、做强项、提品质
荣昌地处成渝两地连接主轴黄金联结点,是川渝合作的桥头堡。从成渝大局谋划荣昌发展、以荣昌振兴服务双城经济圈,将荣昌打造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是荣昌人民的时代责任和战略选择。 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打造成渝之间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高地。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新兴产业茁壮成长“两条腿”走路,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数个百亿级重点产业,培育一批十亿级龙头企业。到2022年,荣昌高新区建成区突破25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 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国家畜牧科技城。投资52亿元建设重庆市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推动生猪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现实生产力。支持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做强,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科研机构。支持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扩容提质。 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打造国际物流“金三角”。以荣昌货运机场为开放平台,启动50平方公里航空物流经济区规划编制,与比利时列日机场合作共建“空中一带一路”,联合泸州长江港口、内江铁路枢纽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物流“金三角”。 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一座宜居宜业美丽的现代新型城市。按照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规模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大力培育和引进优质医疗、教育、文化资源,加强濑溪河流域环保整治,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5%,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基础设施补短板。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争取尽快将荣昌货运机场纳入国家规划,建设以成渝客专、渝荣自城际等7条铁路为支撑,以成渝高速、南大泸高速、大内高速、荣合高速、荣安高速、荣自高速、货运机场至天府机场高速7条高速公路为对外大通道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全区镇镇通高速的目标。推动教育医疗共建共享。与四川泸州、内江等毗邻市区县达成区域环保合作协议,实行信息互通共享、执法协作联动,协同推进濑溪河水环境标本兼治。 毗邻地区互动互补。与四川泸州、内江共建成渝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链条互补,社会事业共建共享。与永川和四川泸州、内江建设“荣永泸内”国家高新区产业联盟,推动产业协作抱团发展。与四川泸州、内江、自贡共建农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携手打造成渝中轴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带。 优势产业扩大辐射。加快建设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在全国5个以上省市建立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分中心,推动实现生猪产业数字化。建设好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吸纳国内外生猪技术研究机构、生产企业打造完整的生猪产业链。办好“一带一路国际陶瓷论坛”,将荣昌建设成为中国西部陶瓷之都、国际陶瓷艺术交流中心。 图片由重庆日报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