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的前世今生

时间: 2020-07-03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481

  觉山村,重庆1919个“十三五”贫困村之一。这是它之前最鲜明的身份标签。要想在地图上找到它并不容易,只有让目光一次次扩散、聚焦,穿过潼南区,穿过塘坝镇,最后在东南方向定格,才能清晰地打量它。

  觉山村因境内百年古刹觉山寺而得名,幅员面积6.5平方公里,拥有耕地2989亩,其中基本农田1804亩。通过这几个数据,我们不难勾勒出它的面貌来:坡高沟深、林多地少,虽然大片绿植环绕村庄,但也使得耕地尤其是农田一再退让。全村辖1006户3295人,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9亩,在素有“重庆菜篮子、米袋子”之称的潼南区来讲,排名远远靠后。“有水为塘,平地称坝。”塘坝镇水源丰富、坝地广阔,农耕条件十分优越,享有潼南“南部粮仓”的美名。地理似乎和觉山村开了一个玩笑,虽然紧邻场镇,但一道沟就隔开了两个世界。

  先天不足无疑埋下了穷根。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时,全村有贫困户60户251人,其中因学致贫达40户,因病致贫占16户。除此之外,低保户57户94人,残疾人71人,特困家庭17个。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有一个贫穷的家庭,都有一个沉重的包袱,都有一双渴盼的眼睛。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组坐不住了。通过深入调查、反复磋商,大家把目光投向了产业发展。产业是脱贫的第一抓手。于是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人脉资源发挥到了极致,但一拨又一拨的企业到村里查看后,出乎意料地一致摇头,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无论是种蔬菜,还是栽柠檬,都不适宜。

  难道就要望山兴叹、望水发愁?

  好在最后一家企业离开时无意中提到,这里生态良好、溪水清澈,或许适合搞小龙虾等特色养殖。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语点醒梦中人。村支两委立马上网查阅资料,邀请农技人员实地指导,并发动部分村民先期“试水”。

  思虑再三,贫困户陈建明决定加入到“最先吃螃蟹”的队伍中来。陈建明朴实勤劳、踏实稳重,原本靠双手经营起一个虽不富裕但很温馨的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随着父亲身患癌症,两个儿子相继入学,贫穷像一位不速之客光临了这个家庭。外出务工的他匆匆赶回老家,既尽孝,也受穷。虽然心有万般不甘,但几分薄地怎么可能刨出金娃娃呢?当听说祖祖辈辈生活的这个小山沟适合养殖小龙虾时,陈建明按捺不住欣喜,按照村里安排,他到邻近小龙虾养殖基地学习了两个月,从垒田、下种、投食、布笼、出虾等一项项学起,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日夜蹲守田坎,他掌握了扎实的小龙虾养殖技术。

  从基地赊回虾苗,东拼西凑借钱流转了十亩农田,陈建明开始了勤劳致富的行程。真是有心人天不负。因气候适宜、生态优良、水质上好,陈建明养殖的小龙虾个大体肥、通体红亮,虾腹白净、肉质饱满,加之无泥腥味,大受市场欢迎。从田里捞出的活虾,价格最可观时居然卖到72元一斤,亩产净收益达1万元左右,这个黝黑的汉子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尝到甜头的陈建明,第二年把虾塘扩大到了40亩,并联合相邻几位养殖户,捣鼓出一个“田间学校”,免费提供咨询服务,无偿传授养殖技术。夏夜来临,凉风习习,陈建明的小院里总聚集着一群人,一边是刨根问底地请教,一边是不厌其烦地讲解,不时有阵阵欢娱的笑声从小院传出,在整个山村荡漾开去。

  巾帼不让须眉。贫困户陈家秀也受到鼓舞,来到“田间学校”虚心学习、认真讨教。这位执著坚韧得满身男子汉气概的女人,硬是凭着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的亡命拼搏,叩开了小龙虾养殖的诀窍之门,开辟了生猪养殖、黄精种植之外的另一片天地。这个淳朴的女人,总是在赶集天把自家的土鸡蛋免费送到敬老院,她憨厚地笑着说,现在的日子红火了,孝敬孝敬这些老人心里很舒坦。

  一时间,虾塘如雨后春笋般在觉山村冒出来,大的上百亩,小的三五亩,依山就势一字排开,意味着辛勤的耕耘,代表着对贫穷的挑战,盛满了沉甸甸的希望。短短几年,觉山村发展小龙虾1200多亩,相当于近70%的农田都养上了这种红色小精灵。最令人欣喜万分的是,全村60户贫困户中,竟有18户养殖小龙虾,另有十多户在龙虾收获季节就近务工,每天收入近百元。大家不仅脱贫了,而且致富了,走上了小康之路。

  2020年初春,草长莺飞之际,首届生态小龙虾节在潼南区塘坝镇开幕,“一只小龙虾,千万人打卡”,网上网下热闹非凡,让包括觉山村在内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出尽风头。上市早、品质好、效益高,不仅叫响擦亮了潼南小龙虾“西部第一”的名片,更是让虾农们在小康道路上越走越稳健。

  “神仙一眨眼,世间已百年。”老百姓常用此来形容时间之快、变化之大。其实何须百年,短短几载,觉山村旧貌换新颜,仿佛走过了前世今生,历经了沧海桑田。曾经的贫困村,扬眉吐气地摘掉了贫困帽。当然,这仅仅只是全市1919个贫困村脱胎换骨的缩影。放眼全国,悬崖村搬家、戈壁滩开花等,无不精彩书写着脱贫攻坚的动人画卷。

  收官在即,决战决胜。中国消除绝对贫困、迈向全面小康,全国拭目以待。

  (作者单位:重庆市潼南区塘坝镇党委)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一个村庄的前世今生

  觉山村,重庆1919个“十三五”贫困村之一。这是它之前最鲜明的身份标签。要想在地图上找到它并不容易,只有让目光一次次扩散、聚焦,穿过潼南区,穿过塘坝镇,最后在东南方向定格,才能清晰地打量它。

  觉山村因境内百年古刹觉山寺而得名,幅员面积6.5平方公里,拥有耕地2989亩,其中基本农田1804亩。通过这几个数据,我们不难勾勒出它的面貌来:坡高沟深、林多地少,虽然大片绿植环绕村庄,但也使得耕地尤其是农田一再退让。全村辖1006户3295人,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9亩,在素有“重庆菜篮子、米袋子”之称的潼南区来讲,排名远远靠后。“有水为塘,平地称坝。”塘坝镇水源丰富、坝地广阔,农耕条件十分优越,享有潼南“南部粮仓”的美名。地理似乎和觉山村开了一个玩笑,虽然紧邻场镇,但一道沟就隔开了两个世界。

  先天不足无疑埋下了穷根。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时,全村有贫困户60户251人,其中因学致贫达40户,因病致贫占16户。除此之外,低保户57户94人,残疾人71人,特困家庭17个。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有一个贫穷的家庭,都有一个沉重的包袱,都有一双渴盼的眼睛。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组坐不住了。通过深入调查、反复磋商,大家把目光投向了产业发展。产业是脱贫的第一抓手。于是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人脉资源发挥到了极致,但一拨又一拨的企业到村里查看后,出乎意料地一致摇头,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无论是种蔬菜,还是栽柠檬,都不适宜。

  难道就要望山兴叹、望水发愁?

  好在最后一家企业离开时无意中提到,这里生态良好、溪水清澈,或许适合搞小龙虾等特色养殖。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语点醒梦中人。村支两委立马上网查阅资料,邀请农技人员实地指导,并发动部分村民先期“试水”。

  思虑再三,贫困户陈建明决定加入到“最先吃螃蟹”的队伍中来。陈建明朴实勤劳、踏实稳重,原本靠双手经营起一个虽不富裕但很温馨的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随着父亲身患癌症,两个儿子相继入学,贫穷像一位不速之客光临了这个家庭。外出务工的他匆匆赶回老家,既尽孝,也受穷。虽然心有万般不甘,但几分薄地怎么可能刨出金娃娃呢?当听说祖祖辈辈生活的这个小山沟适合养殖小龙虾时,陈建明按捺不住欣喜,按照村里安排,他到邻近小龙虾养殖基地学习了两个月,从垒田、下种、投食、布笼、出虾等一项项学起,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日夜蹲守田坎,他掌握了扎实的小龙虾养殖技术。

  从基地赊回虾苗,东拼西凑借钱流转了十亩农田,陈建明开始了勤劳致富的行程。真是有心人天不负。因气候适宜、生态优良、水质上好,陈建明养殖的小龙虾个大体肥、通体红亮,虾腹白净、肉质饱满,加之无泥腥味,大受市场欢迎。从田里捞出的活虾,价格最可观时居然卖到72元一斤,亩产净收益达1万元左右,这个黝黑的汉子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尝到甜头的陈建明,第二年把虾塘扩大到了40亩,并联合相邻几位养殖户,捣鼓出一个“田间学校”,免费提供咨询服务,无偿传授养殖技术。夏夜来临,凉风习习,陈建明的小院里总聚集着一群人,一边是刨根问底地请教,一边是不厌其烦地讲解,不时有阵阵欢娱的笑声从小院传出,在整个山村荡漾开去。

  巾帼不让须眉。贫困户陈家秀也受到鼓舞,来到“田间学校”虚心学习、认真讨教。这位执著坚韧得满身男子汉气概的女人,硬是凭着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的亡命拼搏,叩开了小龙虾养殖的诀窍之门,开辟了生猪养殖、黄精种植之外的另一片天地。这个淳朴的女人,总是在赶集天把自家的土鸡蛋免费送到敬老院,她憨厚地笑着说,现在的日子红火了,孝敬孝敬这些老人心里很舒坦。

  一时间,虾塘如雨后春笋般在觉山村冒出来,大的上百亩,小的三五亩,依山就势一字排开,意味着辛勤的耕耘,代表着对贫穷的挑战,盛满了沉甸甸的希望。短短几年,觉山村发展小龙虾1200多亩,相当于近70%的农田都养上了这种红色小精灵。最令人欣喜万分的是,全村60户贫困户中,竟有18户养殖小龙虾,另有十多户在龙虾收获季节就近务工,每天收入近百元。大家不仅脱贫了,而且致富了,走上了小康之路。

  2020年初春,草长莺飞之际,首届生态小龙虾节在潼南区塘坝镇开幕,“一只小龙虾,千万人打卡”,网上网下热闹非凡,让包括觉山村在内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出尽风头。上市早、品质好、效益高,不仅叫响擦亮了潼南小龙虾“西部第一”的名片,更是让虾农们在小康道路上越走越稳健。

  “神仙一眨眼,世间已百年。”老百姓常用此来形容时间之快、变化之大。其实何须百年,短短几载,觉山村旧貌换新颜,仿佛走过了前世今生,历经了沧海桑田。曾经的贫困村,扬眉吐气地摘掉了贫困帽。当然,这仅仅只是全市1919个贫困村脱胎换骨的缩影。放眼全国,悬崖村搬家、戈壁滩开花等,无不精彩书写着脱贫攻坚的动人画卷。

  收官在即,决战决胜。中国消除绝对贫困、迈向全面小康,全国拭目以待。

  (作者单位:重庆市潼南区塘坝镇党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