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快办”政务服务体系建成

时间: 2020-07-08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6034

  本网讯 7月7日,记者从加快“渝快办”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渝快办”已基本形成“12345”政务服务体系总体构架,注册用户超过1200万,累计办件量从今年1月底的7000余万件增长至1亿多件,网上办理率超过84%。

  网上办理率超过84%

  记者了解到,“渝快办”自2018年11月上线以来,经过1.0、2.0版本迭代升级和持续建设,已基本形成“12345”政务服务体系总体构架:“1个目标”,即政务服务更高效、办事体验更愉快;“2线融合”,即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功能互补;“3总定位”,即把“渝快办”建设成为全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网上“总门户、总平台、总枢纽”;“4端协同”,即实现电脑端、移动端、自助终端和大厅窗口端协同服务;“5级贯通”,即对上接入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横向联通市级部门,向下连接区县、乡镇、村社,实现城乡一体、一网通办。

  截至目前,“渝快办”注册用户超过1200万,累计办件量从今年1月底的7000余万件增长至1亿多件,移动端上线服务事项从今年1月底的942项增加至1016项,新上线区县特色服务事项超过400项。市级1166项行政许可事项中,超过80%的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网上办理率超过84%。从群众企业查询和办理的高频服务事项来看,主要集中在社保服务、公积金服务、交通出行等领域。

  特别是今年抗击新冠疫情以来,“渝快办”及时发布了疫情防控有关的信息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措施,推动更多的服务事项“不接触”办理,为我市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建成全市统一电子证照库

  据介绍,“渝快办”2.0上线以来,线上服务更完善。在提升平台支撑能力方面,完善平台身份认证、人脸识别等功能,提升平台整体性能,用户访问响应速度大幅提高。目前,已收到群众评价意见60余万条,满意率达到99%以上,差评整改回访率达100%。

  我市依托全市大数据资源中心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证照库,开通在线电子签名服务,让“数据跑”替代“群众跑”,减轻了企业群众办事重复提交资料和来回跑路负担。如市市场监管局开办企业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审核通过后即向申请人发放电子营业执照。今年以来,我市通过“渝快办”开办的企业累计超过6万户。

  我市依托“渝快办”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系统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优化在线办理流程,提升服务效率。目前,全市已有20个市级部门的51套自建系统462个事项融入“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日均交换数据超过300万次。如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推行驾照“学法减分”网上服务,只要完成实名认证,在线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并考试合格就可减免1分。

  推“一窗综办”服务新模式

  “渝快办”也让线下服务更畅通。在推动“一窗综办”服务方面,建设“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一窗式”综合受理系统,在全市各区县推进“一窗受理、分类审批、统一出件”政务服务新模式。比如,渝中区对已入驻的26个部门按综合、投资、交通、公安、市场监管、税务6大领域实行分类“一窗综办”,审批时间较法定时限平均减少65%以上。

  在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方面,推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向镇街、村社延伸,方便群众“就近办”“一次办”。如南岸区在辖区15个镇街公共服务中心、147个村社便民服务中心统一建设综合服务窗口,把政务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在优化服务流程方面,推出一批“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套餐服务,让企业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或“一次都不跑”。如巴南区推出“我要开饭店”“我要开广告公司”等46项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所涉事项办理环节由320个压减至46个,审批时限大幅压减;江津区将46项高频服务事项拆分为158项办理情形,将审批流程整合为“受理、审查、决定”三个环节,各类资料减少20%以上,审批时限压减50%以上。

  开通互联网平台服务渠道

  “渝快办”2.0版本上线以来,渠道多元更便捷。在强化政府服务主渠道方面,依托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集中提供服务事项办理入口、相关政策解读和意见反馈渠道,方便企业群众在线办理相关服务、查询了解相关政策信息,确保服务“找得到、看得懂、用得上”。

  在开通互联网平台服务渠道方面,目前已在支付宝、微信、百度等知名互联网平台同步开通“渝快办”服务,实现“数据同源、发布同时、资源同享、服务同根”。如支付宝与“渝快办”的服务融合,登录支付宝市民中心就可以直接获取“渝快办”提供的政务服务。

  在拓展第三方服务渠道方面,与银行、邮政、便利店等加强合作,通过免费代办、上门服务、自助办理,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办事。如永川区探索推出的“服务公社”新模式,以“线上平台+线下门店”为载体,通过数据开放共享,融合了政务服务和电商服务,为办事群众提供“一站式”在线咨询、预约、申办等服务;巴南区推出的“政务+邮政”服务方式,在全区邮政网点设立351个“政务服务点”,累计为市场主体和群众免费邮寄或快递审批件12万余件次。

  记者 唐孝忠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渝快办”政务服务体系建成

  本网讯 7月7日,记者从加快“渝快办”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渝快办”已基本形成“12345”政务服务体系总体构架,注册用户超过1200万,累计办件量从今年1月底的7000余万件增长至1亿多件,网上办理率超过84%。

  网上办理率超过84%

  记者了解到,“渝快办”自2018年11月上线以来,经过1.0、2.0版本迭代升级和持续建设,已基本形成“12345”政务服务体系总体构架:“1个目标”,即政务服务更高效、办事体验更愉快;“2线融合”,即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功能互补;“3总定位”,即把“渝快办”建设成为全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网上“总门户、总平台、总枢纽”;“4端协同”,即实现电脑端、移动端、自助终端和大厅窗口端协同服务;“5级贯通”,即对上接入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横向联通市级部门,向下连接区县、乡镇、村社,实现城乡一体、一网通办。

  截至目前,“渝快办”注册用户超过1200万,累计办件量从今年1月底的7000余万件增长至1亿多件,移动端上线服务事项从今年1月底的942项增加至1016项,新上线区县特色服务事项超过400项。市级1166项行政许可事项中,超过80%的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网上办理率超过84%。从群众企业查询和办理的高频服务事项来看,主要集中在社保服务、公积金服务、交通出行等领域。

  特别是今年抗击新冠疫情以来,“渝快办”及时发布了疫情防控有关的信息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措施,推动更多的服务事项“不接触”办理,为我市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建成全市统一电子证照库

  据介绍,“渝快办”2.0上线以来,线上服务更完善。在提升平台支撑能力方面,完善平台身份认证、人脸识别等功能,提升平台整体性能,用户访问响应速度大幅提高。目前,已收到群众评价意见60余万条,满意率达到99%以上,差评整改回访率达100%。

  我市依托全市大数据资源中心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证照库,开通在线电子签名服务,让“数据跑”替代“群众跑”,减轻了企业群众办事重复提交资料和来回跑路负担。如市市场监管局开办企业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审核通过后即向申请人发放电子营业执照。今年以来,我市通过“渝快办”开办的企业累计超过6万户。

  我市依托“渝快办”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系统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优化在线办理流程,提升服务效率。目前,全市已有20个市级部门的51套自建系统462个事项融入“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日均交换数据超过300万次。如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推行驾照“学法减分”网上服务,只要完成实名认证,在线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并考试合格就可减免1分。

  推“一窗综办”服务新模式

  “渝快办”也让线下服务更畅通。在推动“一窗综办”服务方面,建设“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一窗式”综合受理系统,在全市各区县推进“一窗受理、分类审批、统一出件”政务服务新模式。比如,渝中区对已入驻的26个部门按综合、投资、交通、公安、市场监管、税务6大领域实行分类“一窗综办”,审批时间较法定时限平均减少65%以上。

  在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方面,推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向镇街、村社延伸,方便群众“就近办”“一次办”。如南岸区在辖区15个镇街公共服务中心、147个村社便民服务中心统一建设综合服务窗口,把政务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在优化服务流程方面,推出一批“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套餐服务,让企业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或“一次都不跑”。如巴南区推出“我要开饭店”“我要开广告公司”等46项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所涉事项办理环节由320个压减至46个,审批时限大幅压减;江津区将46项高频服务事项拆分为158项办理情形,将审批流程整合为“受理、审查、决定”三个环节,各类资料减少20%以上,审批时限压减50%以上。

  开通互联网平台服务渠道

  “渝快办”2.0版本上线以来,渠道多元更便捷。在强化政府服务主渠道方面,依托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集中提供服务事项办理入口、相关政策解读和意见反馈渠道,方便企业群众在线办理相关服务、查询了解相关政策信息,确保服务“找得到、看得懂、用得上”。

  在开通互联网平台服务渠道方面,目前已在支付宝、微信、百度等知名互联网平台同步开通“渝快办”服务,实现“数据同源、发布同时、资源同享、服务同根”。如支付宝与“渝快办”的服务融合,登录支付宝市民中心就可以直接获取“渝快办”提供的政务服务。

  在拓展第三方服务渠道方面,与银行、邮政、便利店等加强合作,通过免费代办、上门服务、自助办理,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办事。如永川区探索推出的“服务公社”新模式,以“线上平台+线下门店”为载体,通过数据开放共享,融合了政务服务和电商服务,为办事群众提供“一站式”在线咨询、预约、申办等服务;巴南区推出的“政务+邮政”服务方式,在全区邮政网点设立351个“政务服务点”,累计为市场主体和群众免费邮寄或快递审批件12万余件次。

  记者 唐孝忠

Baidu
map